【杨世英闪小说研讨会45】林健:闪出新文体的特质
闪出新文体的特质
——浅谈杨世英老师对闪小说的引领
文/林健
接触闪小说,思考闪小说,写作闪小说……一路走来,常有一些困惑。
作为一种文体,从事写作者必须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闪小说?百度中给出的定义如下:“闪小说”是字数限定在600字内的小说新样式。它既是文学的、具有小说的特质,又是大众的,具有信息时代多渠道传播的特色。这类小说,具有小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说,在写作上追求“微型、新颖、巧妙、精粹”。微型,指篇幅超短;新颖,指立意别出心裁;巧妙,指构思精巧;精粹,指言约义丰。
我们就按照这个定义来审阅杨老师的闪小说。
硬性指标不用多说,譬如600字以内、具有小说的特质、具有信息时代多渠道传播的特色等,单从闪小说自身的特点来看,我们应该从“微型、新颖、巧妙、精粹”四个关键词上着眼,在作品阅读中去寻找并印证。
微型,指篇幅超短。这是闪小说的硬指标,有600字作为上限,突破了就不为人承认。杨老师的每篇作品都符合这个指标,毋庸赘言。
新颖,指立意别出心裁。这是作家个性才华的展现。实现这个目标,作家必须有敏锐的观察与捕捉素材的能力,有新意的素材是实现作品新颖的基础。
杨老师的选材与立意以特定的侗族地方区域为大本营,突出三个特征:一是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如傩戏系列。他捕捉到傩神在民众中的偶像崇拜意识,借助人们对傩戏的热爱表达出来。这种爱是祖辈传承下来的,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这种爱有可能日渐失去。所以呼唤人们回归、觉悟并继承这种地域文化就有了特别的新意。二是关注城市化给山村带来的深远影响,如《看医生》。孩子辈的已经在城市生活,留守在家的老人却不愿离开故土。在孩子的百般诱导下,老人们才可能随从孩子进城去。这些素材与立意其实已经具有了时代特色,民族心理与国家心理的融合,才使杨老师作品在立意新颖的基础上不乏深刻与厚重。三是重视民族性格与中国大众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如《让鱼》,“捉鱼、存鱼、分鱼”三个环节都保存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让鱼”却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这是杨老师闪小说从新晃侗族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基础立意。此次列出的20篇作品,每一篇都可以找到其选材与立意的新颖之处。
巧妙,指构思精巧。这是作品故事架构上的突出技巧。杨老师闪小说作品的构思可谓经典频仍。《钟馗捉鬼图》,将老师找学生办事的故事,演绎成对学生家中图画的解读,使老师在学生面前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正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了。《坤叔》,将乡村农忙时相互帮助的淳朴风俗做明线,将浓郁的人情做暗线,在坤叔既帮助农活,还帮助招待的故事讲述中,给读者送来的是柳暗花明的美感。
类似的例子很多,透过一篇篇精巧的故事布局,我们看到的是杨老师闪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波折美。古训“文似看山不喜平”,闪小说更要如此——在闪避或闪跳中实现情节的曲折多变,这才是闪小说应该具备的特质之一。传统小说的情节也追求曲折,闪小说与其不同之处必须是更敏捷、更快速,只要这样才适合多媒体时代“快餐化”阅读的受众需要。
精粹,指言约义丰。这是作品语言上的高要求。没有字数限制的小说,似乎可以将语言枝蔓开来,在看似闲话乃至废话中实现小说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启迪读者等目标。闪小说不行。闪小说的语言,因为其600字所限,必须做到高度凝练。用最简明的句式和最简洁的词语去完成闪小说的叙事,甚至把大量的信息半隐半现,从而唤醒读者挖掘思考的神经,这是闪小说必须做到的。如《女关公》中的这一段对话:
一通鼓毕。蔡阳低声说,算了,演这么多!
关公咬牙说,不行!还有三十九招。
蔡阳说,你腿里的钢板……别逞能了。
没事!别废话,接招!
蔡阳边打边嘟囔,硬撑,自己痛自己挨!犟!
这段对话似乎不可以再减少一个字符,然而,任何读者读到这段对话时,都会很快领悟到蔡阳对关公的关心,领悟到戏中人与现实中人存在的差异,领悟到关公带着伤腿认真表演时精神的可贵……这些信息不可谓不丰,闪小说也正因如此才更有张力——留白给读者,读者才有再创作作品的审美欲望与情趣。这是不限定字数的小说容易忽略的重要技巧。
纵观闪小说创作已经卓有成效的前辈(不论年龄,只说创作成就),如杨世英老师一样的引领者还有很多。这是闪小说发展历程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更是闪小说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然而,理论的不成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闪小说爱好者,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同时,应该关注并致力于闪小说文体特征的研究,并以此为指导,在个人的创作实践中去突出这些特质,闪小说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以上见解,愿与杨世英老师商榷,更愿听取文友们的批评指正。
预祝杨老师闪小说研讨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