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闪小说阅读网所发布闪小说作品及理论赏评作品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事先联系原作者。

【杨世英闪小说研讨会06】石朋庆:用真情书写侗乡故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闪小说作家论坛   发布者:shxshydWG
热度689票  浏览201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6年11月04日 21:14
  
  用真情书写侗乡故事——杨世英老师闪小说评析
  
  文/石朋庆
  
  
  这是一个自媒体和多媒体泛滥的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文章,让人目不暇接。而真正的好作品,还是会让人品味的。这次,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和闪小说作家论坛联合举办的《杨世英闪小说作品网络研讨会》提供的20篇精品,我系统地进行了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展示鲜明的侗族文化特色
  侗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却用至善至美的歌舞来传递历史。好在,他们也用汉字书写和表达思想情感。长期工作在文化部门的杨世英老师,用他熟练的笔调和熟悉的生活,用闪小说的形式不断地开掘和实践,写出了一批有着鲜明的侗族文化特色的作品。
  新晃侗傩戏最能体现侗族文化特色,被誉为“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作为一名文化挖掘和传承的使者,我想,杨世英老师肯定承担着这样的职责和义务。于是,他在工作之余,把这种义务融入到了闪小说的创作之中。在他的小说之中,有很多这样的情节和情结。《雕刻师》里的傩面具,表面写的是工艺制作过程中对木料的要求,其实传承的就是侗傩文化,小说还提出了一个做傩面具和保护绿色生态环境两难的课题,让人深思。
  同样,《女关公》说的也是侗傩戏,这实际上是一个带有纪实性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叫徐春华的女子对侗傩戏执着和热爱,她在表演女关公中,腿里虽然植入了钢板(因年初,她见义勇为,在街上救下一个小女孩,被车撞断了一条腿)但仍然“击完三通鼓,过上五十招,关公一式拖刀,把蔡阳斩于马下……”为的是不让天井寨这二十多代祖宗传下的侗傩戏不失传,不消失,她要一辈子留在寨子里了。
  还有《眼睛》也是说一个学戏的故事。小说艺术地再现了一位老人(戏师)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对艺术传承的期待。他选择葬在那个山包上是要用眼睛看着“小的们学戏,演戏。”
  细节描写得非常生动,“老人是位戏师,白发胜雪,皱脸如菊。每天早饭后,老人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来戏场。看台上,一只老枫木做成的半圆形桶凳,把老人抱在怀里。老人温顺而安详,静静地坐,默默地看着小辈们学戏。老人的双耳在90岁时失聪了,听不见小辈们嘻嘻哈哈,也听不清锣鼓的咚咚锵锵。
  看到小辈们学戏不太认真,舞步也不规范,还嘻里哈拉的。老人的脸,布上乌云,昏花的眼,迸出火花。老人提起黑光油亮的拐杖,在楼板上“槖、槖、槖”地点几下。”
  “老人去后,小辈们学戏上心了很多。他们互相说,认真点,莫胡闹,老爷子盯着呢。”
  最后点睛,“老人的墓,一双深邃的眼,静静地看向这里。”
  此外,还有《守》、《招聘》和《木爷》等也是关于侗傩戏的。《木爷》说的是“八年前就偷跑出来打工的阿新,特意请假从嘉兴赶到乌镇,把草帽檐压低,躲在戏台后面,偷偷看师父在“国际戏剧节”演出傩戏《跳土地》的故事。
  在外界,知道侗傩戏的人并不是很多。杨世英老师探索性地将家乡传统文化融入闪小说的创作之中,并乐此不疲地宣传家乡的侗傩戏,这正是一位文化工作者良苦用心式的表达。试想,撰写一篇洋洋万言的论文来研讨侗傩戏文化也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而他却用篇幅小,传递快,内涵丰、分量重的闪小说却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书写浓郁的山乡田园情怀
  杨世英的闪小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实再现了充满原生态文化魅力的侗家山寨独特的人文风情。
  《让鱼》写的就是一个山乡纯朴的故事。表现了村民纯真的乡情,抒发了淳真的民风。大病初愈的娘,渴望能喝到鲜美的鱼汤,“娘很兴奋,微伸的舌头在干裂的唇边转了一圈,消瘦的脸上泛起好看的红晕。”但“娘盛起了饭,一家人把汤汤的红薯饭喝得稀里哗啦……”
  第二天分鱼时,大家互相推让,分不下去的时候,用猜拳的结果来决定分给谁。“爹看着娘,一拍大腿,说,是啊!我还纳闷,我这臭手,咋会划出那么好的拳来呢?”
  最终,“娘笑了笑,突然又认真地说,麻五婶还病着躺床上呢,孩他爹,你拿这条鱼去给她家换了吧!”故事到此嘎然而止,却把娘的形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杨世英老师的小说里写满了很多家乡的元素,诸如红薯稀饭、红薯酒,鸡、腊鱼等,他书写乡村记忆,抒发人生感悟,意味隽永。《那年月的一只鸡》写做美食也是别有一番味道的,“火铺上,莲麻利地砍鸡,她把鸡内脏、鸡头、脖子、翅膀和脚爪子放到一旁,说是等儿子水磨房换油回来再爆炒。鸡身连着鸡腿大卸四块,放进锅里清炖。水呼噜翻滚后,放进了那两只白嫩嫩的鸡睾子。”
  后来接着写“莲从房间搬出土酒坛,倒上两大碗红薯酒。”这红薯酒香喷喷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读者会马上想到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能有自制的红薯酒,也是对穷困生活的一种滋润。
  《恋》写出了一位老父亲对家乡的恋恋不舍的情怀。儿子天成接父亲到城里安度晚年,但父亲反问儿子,“城里有田地吗?有圈牛、关猪的地儿吗?”,“父亲还好,我还要喂头年猪,腊月里柴火熏炕的腊肉,能吃上几个月呢,你们也可以带些去吃。”
  同时,也传递着一个黄昏恋的故事,“父亲说着,偷瞄吴婶一眼,吴婶嘴角上扬,两眼忽闪一下,头一勾,似乎醉了。”
  此外,《人人有份》、《坤叔》等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乡情乡风,是值得品读的好作品,如那缠绵飘香的红薯酒或那柴火熏炕的腊鱼腊肉的味道,历久弥新。
  三、巧用魔幻的艺术表现形式
  杨世英老师笔耕不辍,闪小说写得多,获奖的作品也多。其中《钟馗捉鬼图》就获得了2013年中国闪小说年度总冠军大赛亚军奖,这篇作品应该说是一篇闪小说中,用“魔幻”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
  《钟馗捉鬼图》是一篇立意很高的反腐倡廉小说,写的是一位领导干部的妻子十年前画的一幅钟馗捉鬼图。“画面上,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虎虎生威。钟馗的大手紧攥“鬼”的脖子,那“鬼”微显透明的胸内,隐约藏着一颗黑色扭曲的心,黑黑的心上长着一只灰白的眼睛,很邪恶。”但那鬼没有画上脑袋,原因是他妻子故意不画上去。因为他妻子说,“你什么时候变坏,就把你的脑袋画上去。”小说的主旨其实是当好“贤内助”,把好廉洁关。它虽然有点荒诞,却冲击灵魂。
  这种独具匠心,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写的作品还有《守》。作品大意是,元宵过后,村子里的男女都外出了,唯独爹对傩戏放不下,他儿子林不放心扔下爹,也动员爹外出,爹不高兴,瞪林一眼,说,“我这身子骨,棒着呢!”
  最终真只剩下爹一个人了,他跑了几个村寨,大伙儿都说,“老伯,戏是好戏,也该传习,可年轻人都已出去了啊。”可是老爹,仍然一个人身穿关公袍,手握青龙刀,独自起舞,高唱:三弟三弟把门开,我是二哥关云长……可是,这戏唱给谁听啊,无奈,爹只好沿着屋外那条青石板路,一路向前,且舞且歌,如痴如醉。原来戏,只唱给了山包上,那一座芳草萋萋的坟墓里的老伴听。爹守的是一份坚持,守的是一份执着。这样的故事震人心魄啊!
  另外,《砍脑袋》也属于此类作品。作品写的是一个叫梓的年轻人,不好好谋生活,当上了土匪,抢人又抢粮,被选为省参议员的张清砍脑袋的故事,而张清却叫人取来白鳝泥,弄了个泥人胚子,最后,用砍刀砍下了泥人胚子的脑袋。
  总之,杨世英老师人品好,文品好。他的闪小说,写作手法多样,涵盖的面也非常广。由于本人涉足闪小说时间短,借机品读,权当学习。不到之处,敬请杨老师和各位师友见谅。
TAG: 委员会 研究会 研讨会 侗族文化 多媒体
顶:63 踩:74
阅读感觉评分:
当前平均分:83.29 (311次打分)
【已经有241人表态】
47票
经典
36票
精品
31票
佳作
33票
34票
还好
34票
一般
26票
很一般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