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世海闪小说研讨会】林健:浅谈左世海闪小说的命题艺术
文/林健
写小说的人都知道命题对一篇作品的重要,然而对于数百字的闪小说,命题则显得更为重要。
观左世海的闪小说命题,个人觉得,其值得我们学习的主要技巧有三点:
一是设置圈套,引领读者先入为主,待读者钻进固定思维后,再让读者钻出来。我把这类命题取名“圈套型”。
《同房》是这次研讨会备受关注的一篇,正如叶雨老师所谈“乍一看《同房》这个题目,不禁叫我油然产生了一点点俗念”(见叶雨《关于左世海闪小说的琐言碎语》),叶老师儒雅温厚,把话说得含蓄了,《同房》一题给读者引起“俗念”的何止一人?小说自题目开始,一路在讲说一个妻子旅游途中坚决要求与丈夫同房的故事,读者多是俗人,一般都会认为这老两口情义密切,难舍难分,熟料结尾把包袱抖开,原来妻子一直在关心生病丈夫的安危!何为至爱?何为大爱?读完《同房》,回味文中妻子的坚持“同房”要求,方知我们入了作者的圈套了。
《苏醒》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文中“我”救了一个癫痫病发作的青年人,青年人在苏醒后对我表示了感谢。这个故事很平常,如果到此结束,题目顶多就是引领了一个生活中的俗故事而已,然而,作者却设置了这样的结尾:
“望着年轻人离去的背影,我习惯性地将手插入上衣口袋后,一下子愣了,原先装在裤兜后面的钱包,几时跑到了上衣口袋?”
有了这个结尾,题目一下子显得高深起来:原来苏醒的不仅仅是病中人,更重要的还是窃手的良知啊!我读至此,方觉上当。因为上当,更感命题之妙。
其他如《哭丧》《伴侣》《五块甜瓜》等,都有这样的效果。
二是巧用误会,引领读者随着故事情节走,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作品内涵。我把这类命题取名“误会型”。
《古董》一文,讲述了地质队小赵在乡下老丁家发现一盏木质油台灯,想带回家给儿子看看村里的物件,长长见识,从“老丁不要钱,小赵掏50”,到“老丁把价钱由100元提升到5000元”,最后到小赵放弃购买。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一直集中在老丁对小赵的误会上:小赵越是豪爽,老丁越是以为自己的台灯是古董——100元太亏,3000元不够,5000元可以割让!随着误会的深入,老丁的贪婪本性逐步显露,作者对这类劣根人性的鞭挞真乃入木三分。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命题的巧妙啊。
《父亲来电》一文,让一个年迈父亲错打给别人儿子的电话一直进行到底,在年迈父亲的误会中,让孝心回归世间。不是儿子的儿子,不忍心告诉误会了别人的那个父亲,其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个人将对已去世三年的父亲的思念与尊敬推及到了子女对长辈的怀恋。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话,这篇作品就是对孟子理论的形象阐释吧。
其他如《考验》《矿长的记性》《喜宴》等,都有这样的效果。
三是设置一个谜语,让读者带着猜测去读作品,在引领读者一路读来的时候,最后揭开谜底,给读者恍然大悟之感。我把这类命题取名“谜底型”。
《梦》写“我”7岁时与狗蛋的玩话让“我本家三爷”做了多年的发财美梦,最后竟然死于寻梦的行动中。当年狗蛋的一句“村西城墙下的山洞里埋着许多金子”,让“我”当真,“当真的我”又把本家三爷引上了当真的路,以至于那个已经被三爷圈进自家院子里的藏金洞成了三爷发财的美梦。三爷在挖洞时被砸死了,成年的狗蛋才告诉“我”当年只是开了一个玩笑。谜底揭开了,我不由感叹作品的寓意与作家的构思,这一切带给作品魅力的技巧都离不开一个好题的引领啊。
《认粮》中重病的父亲让儿子买杂粮是个谜,父亲给失明的孩子娘摸索着辨认杂粮是个谜,两个谜用了同一个谜底:
“自去年你娘失明后,家里一直是我做饭伺候她,如今我已没有多少时日了,我走后,你不在她身边,你娘得一个人学会照顾自己。她看不见,嗅觉又差,我担心她做饭时,辨不清那些米面,把这些袋子挽上去,只要她一摸,就明白了。”
谜底揭开了,然而读者不由会问,儿子为何不在身边?养儿防老是中国的美好传统,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为何不能传承呢?作者没有解答这个小说之外的谜底,留给读者去猜,文本的思想价值也就随之升华了。
其他如《红蚯蚓》《背后是谁》等题目,都有这样的效果。
话还得说回来,总结左老师命题艺术只是为了便于记忆,便于效仿;实际上,这样的分类是不尽人意的,类与类之间的相互渗透一如辩证法所讲的对立统一规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学习左老师命题技巧必须全面揣摩才可以收获更多。
以上观点仅作个人之见,见笑于大方之家也好,见笑于左老师也罢,如有不当,还请谅宥。
祝左老师佳绩纷呈,更祝研讨会圆满成功!(1787字)
2016年4月20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