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闪小说阅读网所发布闪小说作品及理论赏评作品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事先联系原作者。

【2017年度闪小说大赛访谈】廖东平:一如继往

热度659票  浏览159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8年3月24日 10:32
  【2017年度闪小说大赛访谈】
  
  一如继往
  
  文/廖东平
  
  一、作者简介
  廖东平,男,广东省机械学院毕业,笔名:九泷十八滩,现居深圳市罗湖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理事,广东闪小说专委会副秘书长,广东小小说会会员。
  曾荣获深圳市工人文化馆青年文学联合征文小小说冠军奖,e拇指手机文学原创争霸赛金拇指奖,第三届牡丹疾控杯全国闪小说比赛铜奖,庄逢时海内外微文学奖,次时代文学大赛,文化摄影网百字小说,陀螺文化杯,红茅液杯,四川宝森杯,强军魂主题征文优秀奖,520微咖大赛周、月赛冠军,我与深圳主题征文铜奖,2017小小说月刊杯闪小说年度大赛优秀奖。多篇闪(微)小说在《卧底-闪小说精选300》《聚焦文学新潮流》《中国迷你文学1000》《尘埃里的花》《古贝飘乡》《微小说》《微散文》《黄河湄南河的星光》《璀璨星空》《暮色中的城步》等书结集出版。
  《天涯》《芳草》《参花》《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打工文学》《小说月刊》《幽默与讽刺》《粤北文学》《岭南小小说》《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广东农民报》《天津日报》《宝安日报》《商旅报》《韶关日报》《清远日报》《岭南小小说》《群安》等报刊发表短篇小说、小小说、闪小说、寓言小说等小说。
  二、获奖感言
  我是一名普通的闪小说爱好者,感谢闪小说论坛,给了闪小说作者一展拳脚的舞台。闪小说论坛年度大赛,高手如林,佳作迭出。这里是写作学习闪小说最好学校,我将一如继往地在这里认真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访谈提问
  1、您是如何构思创作这篇获奖作品的?
  《匠心》创作,来源于生活。去年回老家搬新住宅见到了七十年代的铜生锅炉,父亲说起了送炉的廖师父刚过世,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可惜他的两个儿子都没继承他的手艺,失传了。我想起八十年代自己在工厂做钳工的一些亲身经历的片断,创作了这篇闪小说。
  2、您认为小说家族新成员“闪小说”具有哪些特征?
  小、精、妙。2006年第三届e拇指手机文学原创争霸赛,开始写这类小说(当时称手机小说350字)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写了一些很短小的小说,正式写闪小说是2007年在天涯短文故乡,参加马长山,程思良老师倡导的闪小说征文(180-210字)《遛》入选《卧底》以及系列闪小说征文(字数不断改变最后至今定600字以下)感觉闪小说很适合我们上班族创作阅读
  3.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闪小说作品有哪些?这些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
  《神垂死》。英国《镜报》举行“世界最精短小说”征文比赛,鲁顿的小说只有三个字:“神垂死”。该报评语是:“主题忧郁,表达了对这个动荡不安、陈旧腐败世界的种种忧虑。我们认为这三个字十分有力、生动”。神为什么垂死,他承受着怎样的精神和肉体压力?!连神都在垂死挣扎,世人又陷入怎样的黑暗和苦痛之中。垂死而未死,临死前的一击会是怎样的惊天动地?万能的神死后,世界会变得怎样的混乱和恐怖?(法国)哈巴特.霍利《德军剩下的东西》作品只写了他们一段简短的对话及“他把女人抱起来了”的动作,却把笔触伸进了灵魂,雕刻出两个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确实,作品的表现力要比有关战争记载的历史典籍来得强烈。还有王蒙《扯皮处的解散》对现实的辛辣讽刺。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的感人等。
  4、当前,闪小说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与方法,进一步推进闪小说的繁荣与发展?
  闪小说今天呈燎原之势,离不开老师们和闪小说作者的开拓努力,万事开头难,最艰难的时期已度过,戏台已经搭好,大家尽管努力去创作,不沽名钓誉好大喜功,一步一脚印,对初学者鼓励多过指责,也要敢于指出不足,诚恳批评,对事不对人,对老作者从严要求勇于接受勇于承担,不要你好我好大家好,(也成捧杀)多举办闪小说的赛事。普及面尽可能广一些。闪小说理论建设很重要,目前状况有些令人担忧。可喜的是闪小说的领导们己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鼓励理论研究,在程思良会长的领导指示下,中寓闪小说专委深圳闪小说创研基地的设立,具有深远的意义。拉杂说到这,胡思乱写,想到那写到那不成文意犹未尽。感谢大赛。
  
  附《匠心》
  
  匠心
  
  文/廖东平
  
  廖伯十三岁学艺。师傅告诉他,手艺人,全靠手艺吃饭。
  师傅靠一锤一锤敲打,敲了一辈子的铜边炉。那些年找师傅订做边炉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主。他说,手艺靠绝活,有了绝活就能活得亮堂。
  师傅曾参加市里的手艺比武,凭一把扁锉,将两块粗糙的铁块锉得平滑,两铁块粘一起看不见缝隙,评委在两铁块间滴油,不见半点油滴漏,他得了第一名。
  廖伯二十岁那年,本可以自立门户。满师前,师傅出了一道手工艺题,叫他制作边炉盖,要求用扁锉在铜皮中间锉一圆孔,锉出来的孔要刚好套上边炉的烟囱,密实无缝。扁锉在平整的铜皮上,能锉出圆孔?就这道手艺没掌握到,他迟了一年才出师。
  如今,廖伯七十多岁,他每次到超市上,看见柜上卖的铜边炉,就是摇头。
  他打算做完最后一个边炉,就封艺了。眼下,经过七、八道手工艺做出来的边炉,就剩下最后一道工艺——做边炉盖。
  廖伯曾经收有两个徒弟,他说,以技养身,以心养技,做这活,眼要高,心要低,每个细节都要细心。无奈,年轻人浮躁,半途就离去了。
  廖伯拿起木锤,将一块铜皮放在木模上,在中间一下一下地敲打,叮当叮当的声音就像一首顿挫抑扬的乐曲。一会儿铜皮凹成了弧形,他把弧形盖翻过来,在弧形顶上用扁锉锉出了一个圆孔……
  廖伯望着亲手敲打出来的边炉,用粤剧假声,拉长腔调自编自唱了一句:嘚嘚锵,一技傍身,亮——堂。
顶:89 踩:63
阅读感觉评分:
当前平均分:83.72 (268次打分)
【已经有239人表态】
49票
经典
36票
精品
30票
佳作
41票
27票
还好
27票
一般
29票
很一般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