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应坤闪小说研讨会10】尹翔学:中国圣母的发飙
中国圣母的发飙
——我从《哭娘》里品出哭文化
文/尹翔学
欣赏代应坤老师的佳作《哭娘》,我品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哭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性格内敛,又经年多灾多难,就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独特哭文化。我将其大致归为三类:
第一类为权谋性的哭。像申包胥七天七夜“哭秦庭”达到请来秦国援军的目的,诸葛亮哭祭周瑜达到两家重修旧好的目的,曹操“哭典韦”达到树立榜样和自己的形象的目的,而刘备一路用哭招哭成了皇帝。这都是哭给别人看,为了达到非哭而不能达到的功利性目的。可见,哭招乃出奇制胜的杀手锏。
第二类为礼仪性的哭。像哭嫁,哭丧。又发展有陪哭,买哭。更有明码标价卖哭的。请看某著名音乐学院美声系本科毕业生提供专业哭丧服务的价格:放声高歌,100元/小时;四邻不安,200元/小时;绕梁三日,300元/小时;倾盆大雨,400元/小时;山崩地裂,500元/小时。《哭娘》里,也有为维持生计卖哭的。哭娘“哭丧,成了她跟儿子唯一的生活来源。”可见,哭功也能成养家糊口的无本生意。
第三类为人性化的哭。像孟姜女哭长城哭出丈夫的尸骸,窦娥冤哭出六月飞雪,林黛玉天生爱哭。她们是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心声,是心灵的发泄和心头苦楚的释放。《哭娘》里的哭,从本质上看当属此类。
都说眼泪是女人最大的辩护武器,是女人对无能反抗的反抗,是女人唯一可靠的避难所。红学家们曾分析林黛玉爱哭的原因:一是遭遇和环境的原因:很小就父母双亡,远离家乡,寄人篱下;二是身体和性格的原因:体弱多病,多愁善感:三是感情方面的原因:心胸狭窄,小心眼儿,爱妒忌。
那么哭娘为什么爱哭呢?“哭娘这一哭,就是几十年”,也可以说是大半辈子吧。她没有林黛玉那么多原因,只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老天不开眼,惨遭家庭不幸:首先是丈夫中途死了,成了寡妇;其次是唯一的儿子烧成智障了,相当于后继无人了;再次是唯一的女儿远嫁了,“一年半载也难得回家一趟”,基本上没了这个女儿。正常的家没了,家不像家,孤儿寡母的,何其凄凉?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呀!这不比林黛玉更悲苦吗?以小见大的话,也不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吗?没有救助机构,没有人文关怀,任其自生自灭,苦不堪言!
到最后,连智障的儿子都“浮在水面上”了。哭娘的最后一点念想也断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这一次,她竟然没有哭出声来。”此时无声胜有声呀。伤心到了极点,已经欲哭无泪,痛不欲生。那是在心里哭,在心里呐喊呀!何其震撼人心啊!
附原文:
哭娘
哭娘不姓哭,真名叫刘李氏,住在李庄。李庄方圆二十里地,没有人不知道她的。她可以在死人坟头前连续哭泣两个小时不歇气,也可以断断续续一周之内不停声。
哭娘这大半辈子,一直过得不顺。三十二岁那年,她死了丈夫,两个孩子还没长成人;儿子三岁那年,发高烧,没钱找郎中,烧成了脑膜炎,成了智障者,二十多岁了,还打着光棍;丫头十八岁时,嫁给了外省一个小货郎,一年半载也难得回家一趟。
有人说,哭娘是天生的会哭,睹物思情,见花落泪,想不哭都难。
有人说,哭娘是见钱行事,钱多多哭,钱少少哭,没钱不哭,就这命。
有人说,哭娘之所以哭,而且哭得那么动情,是因为她生活中储存了太多的苦。
哭娘这一哭,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来,她没有别的营生。哭丧,成了她跟儿子唯一的生活来源。
谁也不知道,她瘦小的身躯内,还有多少眼泪储备。
她渐渐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
为了傻儿子,她说,她不能停。
那天,哭娘到三十铺一户人家哭丧,几十里地,全靠两条腿,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
儿子却不在屋内。
她找遍屋前屋后,还是没有儿子踪影。
在庄前大塘,她找到了儿子。
儿子已浮在水面上。
她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
这一次,她竟然没有哭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