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的闪小说、诗小说、剧小说
移动互联时代的闪小说、诗小说、剧小说
文/刘海涛教授
一、异军突起的闪小说
30年前,我们曾用“异军突起”来描写微型小说在小说家族中的迅猛发展;今天我们仍可以用“异军突起”来形容闪小说在微型小说中的迅猛发展。经过程思良、王勇等人在“天涯短文故乡”等网络平台和实体刊物的反复探索,现已形成闪小说是“600字以内,并得到世界各地华文作家共识的一种新形态的、更精粹的、能够体现一定文学性的微型小说”。在中国大陆不但已有全国性的,更有20多个省及市成立了闪小说文学组织;几乎所有的报纸副刊和微型小说专业杂志都开设有闪小说板块及专栏;每年出版的闪小说专集与合集已超过百种,在中国大陆的闪小说学会中已有10多位全国作协会员专门从事和组织闪小说创作;而在东南亚各国的华文作家组织,已把闪小说作为创作的主打产品,闪小说的理论研究也“翻到”中国。当代闪小说最早在上海《小说界》上叫的“百字小说”(有邓开善的30篇百字小说和江曾培的专评)的资料;也发现了国外最早也流行过一种单词在75个以内的“沙滩小说”。
闪小说的异军突起和发展迅猛,成为了“全民读写”的重要文体,它把这神圣的只有作家们才能从事的小说创作、微型小说创作请下了神坛;激活和引发了广大网民的文学写作欲望和文学表达才能;在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和国家文化事业、产业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闪小说兼有的故事元素和小说元素;兼有的手机“浅阅读与深读”的功能;兼有“动作性与情感性”的文学细节;写作者队伍结构的“专业与业余”……都使闪小说游刃有余地在文学与故事之间、在雅与俗之间,有充分的恣意的发展空间。比起140个字的“微博小说”和一般的小品段子来说,它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文学表达方式,促成闪小说文学性充分发育与呈现的可能性,为广大网民和草根作者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提供了基本条件与可能性。这是闪小说能够在今天拥有众多作者和发表园地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原因和时代原因。
王万华的《灯塔》、朵拉的《红色水桶》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这一点。这2篇作品的成功就在于它们艺术地组合人物、情节、创意后而智慧表达出来的文学性。
二、火种闪烁的诗小说
在闪小说的兴盛中,有一个创作群体(纪广洋、刘志学等)在悄悄地进行“绝句小说”的探索试验。他们在自己的平台和群组中经过长时间的研讨获得了以下的共识:第一,诗小说是一种“小说体裁+韵文文本+300字限制”的微型小说;第二,“她”精短精美、诗意盎然、高雅又通俗;第三,“她”在诗语上惜字如金,语感奇绝,既有空灵语境又有韵律音美,可读可诵。刘志学的诗小说《烟十题》,最为经典地展示了诗小说的文体特征,每一篇都有一个“诗意象”,都用散文诗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这个“诗故事”里有人物、有情节,特别是当作家使用讲故事的基本叙述方法和塑造人物的描写方法、配以散文诗的纯文学语言进行诵读时,也特别是在“广场诗会”以及手机上类似“为你读诗”的平台上进行诵读时,小说的审美效果和传播效果将为之一新。
诗小说的文学性比闪小说更强,写作的要求更高,对作家的文学写作能力、特别是诗歌语言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她”的普及程度与文学性增强的程度成反比。但诗小说的发育与存在证明了精短的篇幅仍然有“文学性”的扩容空间。
三、头角暂露的剧小说
如果说,诗小说是追求用诗歌语言来讲故事,那么剧小说则是追求用直观动作性很强的影视语言来讲故事。目前剧小说的文体概念经历了一个这样的演变过程。最初的剧小说是指:先有电影、电视剧,然后根据电影、电视剧改写成长篇小说;后来发展为先有小说、然后再根据小说来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如长篇小说《半暧时光》);2年前上线的“剧小说公众号”,目前仅走出剧小说的第一步:选载、刊发一些有“剧小说元素”的微型小说。所谓有“剧小说元素的微型小说”特指一些能够改编为微电影的微型小说。能够改编为微电影的微型小说,一般是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很生动的人物、很深刻、新颖的创意。
提出剧小说概念的背景:目前在移动互联时代,微电影的产值在2015年达到700多亿,超过了“电影+电视剧”的产值之和,微电影的市场来自于各行各业的需求和7亿手机高端用户的播放市场。“剧小说”的影视顾问李嘉说:“短片将是未来电影的主流”。就像闪小说把高雅的小说艺术请下神坛一样,微电影也将把高雅的影视艺术请下了神坛,接上普罗大众的地气——普通大学生和文艺青年也能用ipai甚至高挡手机制作微电影并在网络平台上迅速播放。但随之而来的问题突显了,99%的微电影,粗糙、平庸而缺乏文学性。去年央视新影集团成立“中国微小说与微电影创作联盟”的主旨之一,就是要提升微电影的文学性和艺术质量,就是要挖掘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品中的文学性,让微型小说的文学性保证微电影的创作质量,使7亿手机高端用户每天能接触到审美品味较高、叫座又叫好的微电影和微小说。
现有的微型小说中具有的剧小说元素在哪里?现有的微电影的文学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就在于“她”有可以与好莱坞大片套路媲美的故事情节,有个性鲜活的人物个性和动人心扉的人物命运,还有能启人深思的带上哲理意味的文学创意。理想中的体现充沛丰满的文学性的“剧小说”文体应该这样:“她”有能够进入影视艺术的生动精彩的故事、人物与创意;“她”用丰盈的文学语言进行描写,“她”的文学叙述语言也能成为审美对象;并且,“她”又是通过系列创作的方式,把一个一个的微电影、微小说串起来后能具备一部长篇小说或电视连续剧的审美长度。
四、微文学创作与传播、研究与教育
以闪小说、诗小说、剧小说为主打文体的微文学,是微时代里的文学创意艺术。从创作内容上讲,闪小说、诗小说、剧小说以快捷、迅速地反映中国转型期的生活,抒写当代各类人的情绪情感;并通过媒体做成直观的、多通道、多信息传播途径的文学超文本;并及时地即写即发,与读者、观众能及时迅捷沟通、反馈和互动。这一切,使闪小说、诗小说、剧小说的创作生态和传播的路径,与传统文学相比,已“与日不可同语”了。
闪小说、诗小说、剧小说的实际发育、生长和蔓延,使传统的文学读写的定义、功能、方法、传播都发生了新的改变。新的文学创作理论需要对这种“互联网+”时代的新文学现象、新小说读写现象做出及时的理论反应和科学的归纳总结。
微文学创作原理和教学原理的归纳与表达:
闪小说、诗小说、剧小说的文学性主要是通过文学构思、文学细节、文学语言三方面来表现。“文学构思”理论可以从“材料的选用、叙述的流程、结局的设计”三方面切入来总结微文学的基本创作原理。“文学细节”理论可以从核心写人细节的“三大指标”和“人物三维”角度来展开论述。文学语言则从“中心词殿后、比喻式叙述、耦合式排比”三方面提出9种常见的文学语言模型。这都将在我的新著《微文学的创作与传播》一书中详细展开。
而在大中学校校园开展的“微文学创意写作”课程教学,根据学生创作“先扶后放”的原则,提出一个“模型创意三阶段”的教学原理与方法。根据微文学写作模型,留出6个量表空格,依次往表格中填入6句话,改写一个剧小说的情节(第一阶段);利用模型量表写作一个自己的故事(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则是甩开模型量表自由书写,可能会产生新的微文学写作模型与方法,需要用新的理论来总结——这就是文学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