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内核,世界表达 ——从福建实践看新大众文艺浪潮中红色闪小说的借船出海
红色内核,世界表达
——从福建实践看新大众文艺浪潮中红色闪小说的借船出海
文/吴跃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中国的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大众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闪小说,是“E时代”中应运而生的新大众文学的新样式。其名源自英文“FlashFiction”,概念源于西方,繁荣于中国,传播于世界。世界华文闪小说倡导者之一的程思良先生认为:“将字数限定在600字内的闪小说,因为适应当代生活节奏、当代情绪宣泄、当代传播方式和当代阅读需求,旋风式崛起,成为引领阅读新潮流的小说家族新样式。”
新大众文艺具有创作主体多元、创作样态多样、传播渠道广泛等特点,而600字以内的闪小说,能否承载起以“家国情怀”“人民至上”等重大主题,形成与传统红色文艺一脉相承的红色闪小说呢?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委员会,把既有“红色苏区”和“著名侨区”特殊区位优势的福建,作为中国红色闪小说的“试验田”。2018年以来,原福建闪小说委员会和福建厦门闪小说创作基地,在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和程思良主任的精心指导下,顺势而为、乘势而进,以世界华文闪小说活动为抓手,借新大众文艺的大船出海,逐步形成中国红色闪小说的“前沿阵地”和集散中心,吸引了国际读者和学者的关注。
一、以微观叙事,活化红色基因。
新大众文艺浪潮中红色闪小说,具有“微型、新颖、巧妙、精粹”等特点。以红色基因为内核,凭借其最显著的微观叙事的文学形式,采用以小见大的策略、一波三折的反转和留白等技巧,既坚守了《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经典红色文学的精神源代码,又通过撷取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一个小镜头,或者是抓住某一闪光的片段,活化历史温度,在超短的空间里积聚起撼人心魂的爆发力,彰显新兴微文学的艺术张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就是红色闪小说的“仙”和“龙”。为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我们联袂《台港文学选刊》《小小说月刊》《故事会》等,举办2023年“双拥杯”主题征文活动,无疑是一次用微文学的形式对“双拥运动”的集体回忆和集中展示。734篇作品聚焦“爱我人民爱我军”所包含的维度和实现的路径来构思,讲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感人肺腑的双拥故事。譬如,刘国芳的《我们都是兵》等作品,抒发了“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的执着;再如苏丽梅的《坚守》等作品,表达了有一种希望和安全感,叫“解放军来了!”又如,胡赛标的《军嫂树》等作品,从不同微观视角反映出代代相承、不绝如缕的社会价值观。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弘扬家国情怀,我们在2019年举办【赤系杯】“家国情怀”世界华文闪小说征文活动。活动不仅得到了人民网、《台港文学选刊》等国内20多家单位和媒体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马来西亚《光华报纸》、加拿大加中笔会等100多家海外文学社团和媒体参与,吸引了全国和来自美国等500多名海外华语作家对家国情怀的深层思考。例如印尼华人夏之云的闪小说作品《故乡一撮泥》,通过印尼华人陈玉珠奶奶一家三代的寻根经历,抒发了“离土不离乡”的跨文化的共鸣。征文结束后,我们通过采风、作品研讨、获奖者访谈、获奖作品推介等线上线下的结合,使家国情怀从现实世界渗透到虚拟环境,让更多的世界读者了解红色闪小说、靠近红色闪小说。
二、用普世主题,形成精神共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红色闪小说要“走出去”“立起来”,最大的“壁垒”是中西方文化背景和观念存在的诸多差异,带来的因价值观而导致的偏见和误解的障碍。红色闪小说在探索“红色内核、世界表达”的实践中,以“向善”的导向能,善巧地设置全球适配的“健康”“平等”等普世主题,实现跨文化的精神共振,成为世界华文闪小说的新符号。譬如,2018年,我们以“公平正义”的普世主题,举办首届“重宇杯”法治闪小说征文活动,实现红色文化的“转译”,引发海外华人的情感共鸣。
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共襄百年盛事,2021年我们举办以“心中的歌”为主题的第二届“重宇杯”世界华文闪小说征文活动,作品以史串歌,以歌叙史,并融入全球流行的悬疑、谍战、冒险等类元素重构红色故事,以替代意识形态输出,引发世界读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例如新加坡女作家林剑的闪小说《解密56543215》,作品设置与《达芬奇密码》的悬疑框架异曲同工,通过对王大爷弥留之际留下的一串数字,破译出《我和我的祖国》歌曲简谱,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和泪点。
2020年初,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世界,我们举办“赤帜阳杯”世界华文闪小说征文活动,涌现出一批以“生死”“健康”“救赎”等普世主题的闪小说佳作。例如黎凡的《揭不开的谜底》等闪小说,体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之治”的强大魅力;菲律宾作家林素玲《面具》、印度尼西亚作家于而凡《外客》等作品,抒发了华人华侨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海外游子“离万里不忘乡”的情感诉求与心灵皈依;印度作家苏湘的《特殊订单》、 德国作家倪娜的《口罩》、印度尼西亚作家莲心的《 守望相助他乡遇暖》表达了“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天下情怀。
三、借传播渠道,构建宣传矩阵。
“无形大象遍乾坤,扭转时空变小村”。“E时代”改变了新大众文艺的传播渠道。我们在红色闪小说传播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东西方文化背景和观念差异带来的文化折扣,充分发挥技术赋能,在用好、用足传统平台的基础上,着重在“视、听、读”三个维度上“破圈”,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华侨华人文学社区等多元化平台,构建起红色闪小说的宣传矩阵,逐步实现国内、国际的双循环。
为了盛赞“一带一路”的伟大成就,推动世界华文闪小说的繁荣发展,2022年我们以“世界不再遥远”为主题,举办“汉连杯”世界华文闪小说征文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全球华人,既是“一带一路”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和受益者,活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共鸣。组委会借势而行,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国内与国外、网媒与纸媒、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宣传矩阵,在世界华人圈里,产生广泛的影响。参赛者不仅有来自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的中国作者,还有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德国等13个国家的海外华人华侨。小故事,揭橥中华文明。征文评奖揭晓之后,我们利用世界华人闪小说的宣传平台和厦门特区的区位优势,首次创新构建起国内都市头条·福建闪小说与新加坡星作家出版社、世界头条·菲华作家、加拿大修远文学社的网站、APP和公众号的同步联展机制。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闪小说获奖作者访谈活动,联合发表征文信息和佳作600多篇次,总浏览量达到3000多万,单篇作品最高浏览量突破150多万,开创了红色闪小说影响的新高度;《台港文学选刊》《小小说月刊》和加拿大《七天》华文报,开辟专栏发表征文综述和获奖作品60多篇;《故事会》《梅州日报》等报刊选登征文佳作,构建“创作、传播、反馈”闭环,形成全球华文闪小说的创作生态。中新社、新华网、人民网、福建日报记者均对本次征文活动予以报道,持续放大红色闪小说的整体效应。
此外,在福建6届红色闪小说活动的获奖作者中,先后有34名获历届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称号;又如,2022年加拿大七天传媒出版的《星闪瀚宇•国际华文闪小说精选》,15万字的闪小说作品集里,收入了练建安、洪超、剑言一白等系列红色闪小说作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在中国红色闪小说的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虽然跨出了一步,但仍然存在队伍不大、数量不多、质量不优、传播不广等问题。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主动作为,不断开创闪小说影响力的新高度。
作者简介:吴跃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是从军28年的上校政委,中国当代军旅闪小说作家,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迄今已发表军旅闪小说(微小说)作品1500多篇,著有军旅闪小说集《军魂闪闪》、散文集《军旅赠言》等文集。先后在“庄子道酒业杯”中国闪小说年度总冠军大赛、“赤系杯”世界华文闪小说大赛、“祖国颂”世界华语文学征文等大赛中获七个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