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凌闪小说研讨会11】孙海燕: 读梦凌女士作品有感
读梦凌女士作品有感
文/孙海燕
梦凌女士的小说写法很独特,采用句句成段的方式,便于读者阅读理解;二是素材广、范围大,有情感真挚、催人泪下的情感类;有恐惧万分,另人心惊胆寒的鬼蛇篇;还有让人深省、引起思考的哲理文。每篇文章虽然短小,但构思巧妙、匠心独运,都是作家一次次心灵震撼的倾吐,是客观生活与主观感受相碰撞的文字纪录。三是梦凌老师文字功底深厚,描写细腻具体,语言风格生动活泼,朴实亲切,让读者感动,引起共鸣。
我比较喜欢《夜班来客》《幽魂》《拳手》《放羊的孩子》《纽扣的故事》《秋天,叶子红了》等几篇作品,尤其是《秋天,叶子红了》这篇小说,开头是一个很欢快的氛围,“老伴,快来!看看是不是儿子来信了。”谢妈妈在庭院里大呼小叫。“是吗?”谢爸爸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从里屋走出来。“一定是儿子小军来信啦!”谢妈妈说……紧接着故事展开,铺垫,再铺垫,当小说进行到“去年,到英国出公差的儿子在车祸中去世。不久,谢妈妈的眼睛也看不见了,精神时好时坏,听到邮差经过的声音,总以为是儿子的来信。”故事情节转入悲情中,结尾““儿子说,秋天,叶子红的时候就回来。”“秋天到了吗?”谢爸爸看着手上空白的信纸,悄悄地拭去泪水:“快了,秋天马上要到了。”谢妈妈别过脸。泪水,悄悄滑下……主人公落泪,读者的眼泪也随之而下。
但个别文章也存在合理性问题,作品《陪你一起看流星》,就存在这问题:
如文章中“她也笑了,肚里的孩子刚才踢了她一下。上空,一颗流星划过,像火花,瞬间地又消失在天际。他,慢慢地合上双眼。紧握的手下垂。她,无声地饮泣着。”这里已经让读者意会他已经离开了人间。可是后面,又出现,孩子已经出生能走路并能说话,“上个礼拜,老人唯一的儿子在遗嘱上签写着:本人死后把双眼移植给盲妻!”难道死者又复活?签遗嘱?这里在时间上没有处理好。
总之,非常喜欢梦凌女士的作品,希望她如名字一样,在梦想的舞台上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