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也可以这么写-读赵金基《喀纳斯水怪》
读《喀纳斯水怪》的感觉,如品尝杜康美酒,入口芬芳,神清气爽,品着品着,不知不觉中便随主人公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样说会不会太玄了呢?呵呵,玄不玄,咱一起来品尝品尝就知道了。
“早晨,天色像夜幕一样黑暗。”短短十几个字的景物描写,干净,利索,通过“早晨”和“夜幕”这一组对比,一下给了读者一个深刻的视觉刺激,除此,还为文章打下了色彩基调,早晨的黑暗,让人如置身夜幕下,而夜,远离喧嚣,把宁静赐予了擅于思想的人,包括思念,所以,这一场景,给即将出场的“思念”一个无限广阔的活动空间。作者就这么一句话,便完成了人物出场前的铺垫,用笔简约,场面却很可观。
“她刚从喀纳斯湖考察归来,有些照片和文字需要整理。”这是事件的背景,虽然只是寥寥几笔,文字之外的内涵却很丰富,当然,这个内涵我们现在是读不到的,可当阅读到后面的那段留白,并将前后情节串联起来后,我们就可以感觉出来,喀纳斯湖之行定然有故事,而这个故事,就是文字之外所隐藏的内容。
“她躺在床上,开始冥想,仿佛又置身于喀纳斯湖明镜似的幽蓝之中。她的手指轻轻滑过自己的胸前,仿佛感觉到喀纳斯湖水温柔的清凉……”我们之所以说这是一杯芬芳的美酒,就是因为作品中的几处景物描写,它们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作者就是借景寄情,从而暗渡陈仓,将一条主人公情感升华过程的线悄无声息地布了下来。比如,早晨雷雨前的黑暗,用“夜幕”来作比,实际上比现实情况柔和多了,这一点柔和的色彩,是有人故意加进去的,这个人,不是作者,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或许她此时心中,正有一丝丝的柔情在缠绕。再比如,刚刚这一段中“仿佛置身于喀纳斯湖明镜似的幽蓝之中”“仿佛感觉到喀纳斯湖水温柔的清凉”,其中的“明镜似的”“温柔”都能让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出主人公此时的心境,此时女主人公心中的那一丝丝柔情,正在扩大,正在升级,逐渐转化为绵绵不绝的思念。
“此刻,他也正在想她。”其实,我们前面所有的对作者本意的体会,都是在这句话出现的这一时刻,这一个突转的情节,揭开了隐藏在文字后面的女主人公情感之线,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段空白,这个空白部份所隐藏的内容,正是我们先前所指的:“喀纳斯之行,定然有故事”,然而,这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呢?“她”没说,作者也没说,这是留给读者填充的部份,我们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为这个故事涂上我们自己喜欢的色彩。
这篇闪小说最引人注目,也最让人迷惑不解的,应该就是结尾部份了。她把自己打包邮寄出去,这太不可思议了,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文章的情节不论开始或者发展阶段,都是一字一句用心细腻地写实,为何结尾却突然转化成如些荒诞的情节呢?确实,如果没有对前面的情节细细品味,恐怕就无法接受这个结尾。我们知道,文章的前部份,只是借助景物和一段日常生活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情节作为依托。作者真正要写的,是主人公的一份美好情愫。当她进入冥想,思念油然而生,思想开始插上翅膀自由地遨翔,这个时候,她的一切“行为”都是思想的,那么,我们应该也都知道,思想是自由奔放无所不能的,不要说将自己邮寄,就是直接从两肋下长出翅膀也不是不可能的哦。
回头再观全文,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女主人公的这一条情感发展之线,它的循序渐进过程的脉络了:开始时忙碌工作,无暇它顾,但心中潜伏着一丝柔情,后来因停电而清闲,在黑暗中她开始“冥想”,然后就进入忘我境地,最后,情节突转,女主人公因思念之炽,情感开始升华,产生幻想,“将自己邮寄出去”。
标题“喀纳斯水怪”取得妙,但玄了一点,读者须得完全读明白了这篇小说才能理解它。
最后有一点建议,感觉文章留白部份的份量稍微偏多了一点点,如果能够适当调节一下,阅读效果或许会更佳。
附原文
喀纳斯水怪
作者/赵金基
早晨,天色像夜幕一样黑暗。天气预报说,阵雨转大雨。
她刚从喀纳斯湖考察归来,有些照片和文字需要整理。她打开台灯,打开电脑。
闪电划过。随后,雷声隆隆,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地砸在窗上。她向窗外瞥了一眼。
回过头时,台灯灭了,电脑黑了。停电了。自来水也停了。
她躺在床上,开始冥想,仿佛又置身于喀纳斯湖明镜似的幽蓝之中。她的手指轻轻滑过自己的胸前,仿佛感觉到喀纳斯湖水温柔的清凉……此刻,他也正在想她。
这时,她听见敲门声。
“谁啊?”
“收快递的。”
她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打进一个包裹,寄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