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吴宏鹏

付秋菊赏评闪小说佳作【添加中】

  [复制链接]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2-3 11: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2-3 12:19 编辑

24、  冤家路窄
   
                                            万俊华
  
    一间五人之室,清一色中年男子汉。晚饭后团聚一块,聊起各自当年得意往事。
  提起为官之道,甲得意地说:作为一位高明的领导,他首先要聪明。要想官运长在,还必须要开明。上把领导捧好,下把群众摆平,你想不进步都不行。如何成为一名高明的领导?我的经验就是:聪明+开明=高明。
  乙接着说:当官,要时刻找准出路。要想工作有出路,首先得要有思路。光有思路还是不够的,世人不是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这对策指的就是套路。当官要有出路,我的经验就是:思路+套路=出路。
  丙接过话题:如今作兴文凭,凡是文凭高的水平一定高。光有文凭也不行,你还要随时替领导分忧,会喝酒,这就是酒瓶。什么叫水平?我的经验就是:文凭+酒瓶=水平。
  丁插进话来:要想在官场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有做功。光有做功是还不够的,你还必须要有唱功。要想在官场青云直上,我的经验就是:做功+唱功=成功。
  戊这时开腔了:你们想当官是为了发财。要想发财,就得有点子。光有点子还不行,你还得要有胆子。我一次写了10多封信给10多位县长敲诈他们,竟让我一夜之间发了。要想挣大钱,我的经验就是:点子+胆子=票子。
  原来那个写信的人就是你呀,甲、乙、丙、丁立即围了过来,异口同声:打死你这个害人精!
  罗管教来了!戊这么大声一说,吓得大家做鸟兽状向各自床铺奔去。



                        浅析少数人的“为官之道”---万俊华《冤家路窄》赏析

                                            秋菊

      饭后茶余,往往是人们最悠闲的时候,聊天也成了家常便饭!
      监狱里的五个男子也不列外,晚饭后,他们也开始了闲聊,提起为官之道,甲得意地说:“作为一位高明的领导,他首先要聪明。要想官运长在,还必须要开明。上把领导捧好,下把群众摆平,你想不进步都不行。如何成为一名高明的领导?我的经验就是:聪明+开明=高明。”
      别说,甲这为官之道,确实很有道理,上把领导捧好,下把群众摆平,这结果,真的是不想进步都不行哦!所以他成了高明的领导。
      甲说完,肯定该乙说了,当然咯,他也有他的为官之道:“当官,要时刻找准出路。要想工作有出路,首先得要有思路。光有思路还是不够的,世人不是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这对策指的就是套路。当官要有出路,我的经验就是:思路+套路=出路。”
      也没错,当官要找到出路,想有出路,就先得有思路,有了思路就能应变在官路上的所有难事,你上有了政策,我下就能想出对策,这对策其实就套路,所以,乙就有了他的为官之道,那就思路+套路=出路。
      当然丙和丁也有他们不同的为官之道。丙的为官之道是要有水平,那么什么是水平呢?丙总结出来的水平就是文凭+酒瓶,而丁的为官之道则不同,他总结出的是:做功+唱功=成功。
      文章读到这里,聪明的读者们,相信也都读出一些点味道来了!什么是为官之道,在甲乙丙丁这四种人的眼里,为官之道,总的说来,它就是圆滑处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可是,人们为什么要如此费尽心机的研究这为官之道呢?相信,谁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少数人想方设法做官后,他们不仅能得到很多方便,像“嫦娥升天”!网络里曾经流行的“我爸是李刚”,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把捞钱,网路前一段曝光的山西微笑局长,就他为官的工资,说出个大天来,他不可能拥有1600万的私人存款,显然,那些钱都是在为官中,大把捞来的。
      虽然这些也都只是个别的案例,但是大家不难从这为官的好处中,窥视出一二。
      拥有官位的重要性,有些人是深有感受,记得闪网里有一篇小说,具体是谁的 ,我记不得了,那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说,做官的时候,人人都听他的,后来一张免职书纸下来,他家门前就立即冷落鞍马稀了!
      话扯得有点远了,但是文章中,甲乙丙丁四个人的为官之道,说得还是不无道理的,欺上瞒下上去的领导不少,上有对策,下找出对策,有好点子升官的,陪酒喝上去的领导,唱上去的领导,还有蔡中锋老师《学无止境》中,陪麻将赔上去的领导,实在是种类繁多,真是举不胜举。
      当然,这些投机取巧上去的领导,却不一定都有好的结局,看,《冤家路窄》中的戊,他显然成了甲乙丙丁四个人的克星,当甲乙丙丁四个人都兴致勃勃地说完自己的为官之道后,他开腔了:“你们想当官是为了发财。要想发财,就得有点子。光有点子还不行,你还得要有胆子。我一次写了10多封信给10多位县长敲诈他们,竟让我一夜之间发了。要想挣大钱,我的经验就是:点子+胆子=票子。”
      戊的一句话,就确确实实地切中了甲乙丙丁的要害,他们几个人做官,无非就是想发财,但戊认为,要想发财,不但要有点子,而且还得具备胆子。所以他在敲诈中,也一夜之间就发财了。
      让读者没想到的是:戊的饭后茶余之话,却道出了他进监狱的秘密,引来了甲乙丙丁四个人的围攻,异口同声地喊:“打死你这个害人精!”
      可以说,文章写到这里,就已经把读者的思绪推到了兴奋的边缘,可是,最后一句话的出现,更是让读者们惊喜万分:当戊要被甲乙丙丁围攻时,他只是大声说了一句:“罗管教来了!”甲乙丙丁四个人就被“吓得大家做鸟兽状向各自床铺奔去。”
      原来,他们也有怕的,还是巨怕!应该说:文章的这种描写方式,就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双欧模式”,惊讶之余,后面还有更让人膛目结舌的结局!
      《冤家路窄》所讲述的故事,足以让大家明白,为官是好,但违背了常规,想投机取巧的想法和做法,往往就是他们在自掘坟墓。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2-6 09: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2-7 11:26 编辑

-
                           44、新潮如实说---钟祥《新潮人物》有感
            
                                           秋菊

      新潮存在于每个时代,只是因为地域、时代和背景的不同,它们所彰显的内涵也各不相同。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潮呢?
      简单地说,新潮就是新的潮流趋势;它是一种最时尚的新新事物,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端,同时也是人们所创新的艺术,它在人们不断的模仿中进步着,是脱俗新颖的,有品味的。
      新潮所表现的形式,自古以来大概可以分为思想上和行为上两种。
      像曾经的唐诗宋词,还有元代的小令,它们都和清朝骑自行车一样,是新潮的事物。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就是新潮,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志士,都先后为中国的发展事业而奋斗,更涌现出了许多像邹容、警世钟等先烈们,更有后来的毛泽东等,为新中国而奋斗……
      而在现今这样的和平年代里,新潮的事物也举不胜举,最为明显的,莫不过于那些影视歌星的言行举止,首先,他们的服装就是最新潮的,上装袒胸露背,裙装短小嗮臀;或者大冬天穿着夏装,尽管也冻得瑟瑟发抖,但那就是新潮,是时尚。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正因为受公众人物这些新潮服饰的影响,尽管人们也觉得有伤风败俗之嫌,但久而久之后,人们也就都见惯不惊了,模仿,追随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新潮了,都开始袒胸************了,像如今正流行甘露露、潘霜霜之流,唯恐自己露得太少了,恨不得能削一层皮,衣服是越来越少了,脸皮却是越来越厚了!把祖宗给留下的那点文明也糟蹋了。
      钟祥的闪小说《新潮人物》一文,讲述的应该就是关于新潮中,这类袒胸露背的事情:泰国的青年原,因为受贤妻良母型母亲的影响,他也希望将来自己能找到像母亲一样贤惠的妻子,丹和他一样都是留美商科硕士,并也喜爱足球运动,所以原娶了丹,但丹却是一位新潮的姑娘,她喜欢穿低胸衣、穿超短裙、束马尾发,很时尚、很新潮,还希望有新的好男人侍候着她。
      泼水节,原和丹去日本旅游,到一家鞋店买他们都喜欢的名牌球鞋,因为鞋店里有暖气设备,所以东京姑娘大冷天,也新潮地穿着半裸的内衣、齐胸部短外套、长丝袜、超短裙和皮靴。
      当这位新潮的卖鞋姑娘,为原热情挑选时,不断下蹲站起的动作性感撩人,但原却屡试不中,丹看不惯卖鞋姑娘的的细心服务,并生出了醋意,于是,她在原最后一次试穿中,竟抢先去为原系鞋带,还用泰语嗔怪说:“你试来试去不想走,原来是想看人家……”
      想来,原的新潮妻子丹,虽然新潮,相信那时候的她,也是会讨厌新潮的吧!
      这里,作者钟祥著《新潮人物》,是想提醒我们大家:新潮虽然进步的,但新潮和所有进步的事物一样,也存在着许多弊病,是不可取的;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如果过分了,那迟早是要被社会淘汰的,不是真的像人们所说的,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比如说,一直以来,中国人大多信奉孔子的尊老爱幼,但他就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不孝敬父母,甚至虐待老人,所以他们会受到了社会的歧视,被人们所唾骂。
      读《新潮人物》,看社会现象,观古今中外,在拥护进步的同时,也看清弊病,用正确的思想去对待,剔去糟粕,吸取精华,才能保持我们想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获得人们以及整个社会和历史的认可……

      附原文

                                  新潮人物

                                    钟祥

      原的母亲是贤妻良母型妇女,相夫教子,襄理业务。儿子暗地思量,将来也找个同样的姑娘做主妇。 
  30岁时,原与一位留美商科硕士丹成婚。丹是个新潮姑娘,喜欢低胸衣、超短裙、马尾发等时尚装扮,希望有新好男人侍候自己。 
  小夫妻一致的是,同是商业硕士,都喜爱足球运动。原想买一双名牌球鞋,可一起与朋友踢足球。 
  今年泰国泼水节与家人同去日本旅游,原进了一家有暖气设备的鞋店。东京姑娘大冷天穿着半裸的内衣、齐胸部短外套、长丝袜、超短裙和皮靴。卖鞋姑娘热情为原挑选,频频送鞋试穿。不断下蹲站起的动作都显出性感姿态。 
  原屡试不成及姑娘的细心服务,让丹很不顺眼,醋意顿生,最后一次试鞋时,丹抢先蹲下为原穿鞋系带。并用泰语嗔怪:“你试来试去不想走,原来是想看人家……!”

22

帖子

0

精华

0

听众
主题
2
积分
87
记录
0
收听
0

新新闪人

发表于 2013-2-6 10: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菊辛苦,改日慢慢品味:handshake:P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2-7 0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鲁钰


    鲁老师客气,请多指点。:handshake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2-7 09: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2-7 11:27 编辑

-
                               45、 努力不懈,人生才会更精彩---读泰国钟祥《迪姑娘》

                                                文/秋菊

      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进步,努力不懈,成功就会越来越近,生活以及生命就会越来越精彩。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爱因斯坦只是停留在《三个小板凳》的故事里,那么后来也绝不会出现他的相对论;还有爱迪生,他在研究电灯的同时,一直坚持不懈的做实验,努力探索中,他同时又得到了别的2000多项的发明,以至于获得的专利,至今都无人能超越。
      闪小说《迪姑娘》中,泰国的东北姑娘迪,因为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所以她不得不去做童工,虽然也遭到了头家娘的怀疑,但,迪姑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着……
      《迪姑娘》成长的故事,看起来很平凡,但是,这也正是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因为小故事成就了大道理;并启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曾经,我问我的导师:什么是作家?他很形象地给了我一个公式:作品+作品+作品+……=作家。之后他细心地给我讲解说:作家,就要拿作品来说话,不是说:你写几篇文章,在电视、报纸上大势吹捧一番后,你就真的成作家了,因为吹出来的作家是不会被社会认可的,是遭人唾骂的,更重要的是:天才在于勤奋,只有坚持进步,努力不懈,能拿出好的作品来,才能成为人们喜爱的、真正的作家。
      可我是一个懒散的人,更不能理解导师起早贪黑,整天是马不停蹄的忙碌,因为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更是什么都不缺,自己不仅是名人,而且儿子还拥有亿万资产,我问他:你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图什么呀?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永远都猜不到他的答案。
      开始,我不明白导师的话,他说:我和胡景涛主席同龄,他不也在整天忙碌吗?他图什么呢?他缺什么呢?我当时就想:人家是主席,忙碌的都是大事,而你做的是什么呀?导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他接着又说道:我虽然只是讲学,但我就想在有生之年,能把自己探讨出来的知识和经验,能全部的、多多的传授给广大的青少年们,因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来努力。
      对于导师的肺腑之言,虽然当时我也是肃然起敬,但是我还是问了自己一直都迷茫的问题:可我既不是名人,更没有你的才华,你让我写字,那到底什么意义呢?导师说: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还需要继续传承,这就需要我们都去努力,不管你写得好不好,但是,你尽力了,那就为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从那以后,我才坚定的提起了自己的笔……
      看闪小说《迪姑娘》中,才十三岁的迪姑娘,她开始只能做点家务活,有时虽然也做些零工,但能进工厂,那已是三年以后的事了,可迪姑娘从不挑肥拣瘦,从电焊到组装至质检等各种工序,从来都不懒散,等到二十岁,她不仅有积蓄,而且还结婚成家了。
      迪姑娘后来又成了公司生产部门的总管,还有了儿子肥仔,可儿子在优越的条件中,像我们现在所有的青少年一样,整天沉迷在电子游戏中,迪姑娘为了锻炼肥仔,便让他去工厂里做了小工,才十三岁的肥仔,终于在头家娘的讲述中,知道了母亲迪的故事,于是,感恩合十致谢,相信肥仔也会和他妈妈迪姑娘一样,能在不懈的努力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像迪姑娘一样,只要我们能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不放弃,一直进步,努力不懈,那么,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以及整个人生,都会过得越来越来精彩,我们更会在这些精彩中,为人民,为国家,为历史,做出我们自己微博的力量,都说众志成城,那么人类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附原文
                                              迪姑娘

                                               钟祥

  迪是泰国东北姑娘,父母早逝。十三岁那年,姐姐带她来曼谷灯具工厂寻工。头家娘见她个子瘦小,便说:“人太小,干不了活”。她姐一再央求:“阿嫂,我家有困难,请收下妹妹吧!做家务什活都行。” 
  阿嫂问:“小姑娘,愿意在这干活吗?”“愿意,想做工挣钱。”迪敏捷地回答。小妹妹聪明、可怜、可爱,头家娘把她留下了。 
  先是叫她做点家庭什活,有时也帮做装配头灯的零工,迪都乐力地干,从不懒散。 
  三年后叫她到装配头灯工场学工,从电焊到组装至质检等工序都认真掌握,从不挑肥拣瘦。  
  二十岁上有了积蓄,找到了司机对像成立家庭。迪现成了公司生产部门总管。有个十三岁的儿子肥仔。肥仔与工人子女同上学,有公司车辆接送,皆大欢喜。  
  假期儿子沉迷电子游戏,迪说:“不如在工厂里帮做小工,也可挣点钱。”做了两个月暑期工,领工资时头家娘对他讲了迪的经历,要他向母亲学习,才有美好前途。  
  肥仔闪动着大眼睛点头合十致谢。

2890

帖子

63

精华

9

听众
主题
526
积分
20351
记录
26
收听
5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09: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春节快乐!
为了论坛安全,请文友们发帖时注意敏--感词,谢谢!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3-2 08: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3-2 08:35 编辑

25 县长的爹

                          高棕津  

      这是一个高档的别墅小区。不知那一天,这里突然来了老头,老头一身粗布衣裳,满脸沟壑,一看就知道是个干农活的庄稼人。
      老头没事喜欢在院子里转悠,不由地引起了住户们的怀疑。这里住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怎么会有这么个人呢?不会是贼吧!可是进门盘查得这么严,他是怎么进来的呢?一保安走过来问,你是哪来的?这里不是公园,外面的人不准在这瞎逛。快出去。
      老头说,你要我上哪去,我住这呀!我有钥匙,不信我开门你我到家看看。
      那你就不要到处乱窜。保安看了看,说完走了。后来别人问他时,他便给人解释说,走亲戚的,住几天就走了。
      小区保洁员看到老头,扔给他一把扫帚说,老头,帮着扫扫院子吧!于是老头每天多了项任务——打扫院子。
      花工看到老头后,丢给他一只垃圾袋说,跟我来,把我剪下来的那些枝叶装一起,丢进垃圾桶去。老头接过垃圾袋跟在花工后面,开始捡拾花工剪下来的枝叶。这时老头成了花工的助手。
      物业看到老头后说,老头,去把第三栋的自来水总开关开一下。此时老头便是给物业帮忙的杂工。
      住户搬一些笨重的东西搬不动了,又喊,老头,快来搭把手。老头又是小区里的义工。
      一天,老头正在扫院子,突然进来一辆小车,从车上走下来一个人,叫了老头一声爹后,把老头请上了车。下车的人大家都认识,是本县的县长。
      原来这老头是县长的爹啊!不一会儿这消息就在小区传开了。
      第二天保安看到老头后,满脸堆笑地对他说,大爷,都怪我有眼无珠,你随便看吧。
      老头拿起扫帚要扫院子,保洁员一把夺过他的扫帚说,大爷,怎么能让你干这个呀!花工看到他后说,大爷,等会我给你送盆紫罗兰去。物业看到他后喊道,大爷,快进来喝茶。小区住户们看到他后,也众星捧月似的大爷长,大爷短的叫着,有的还生拉硬拽地要拖他上家里去喝几杯。
      老头没有了往日的自由,从此坐在家里守着那台电视机再也不出家门了。

             变脸---高棕津《县长的爹》赏析

                       秋菊

      《县长的爹》开门见山,首先就给读者设下了一个悬念:高档的别墅区里,不知什么时候突然来了个老头,他“一身粗布衣裳,满脸沟壑,一看就知道是个干农活的庄稼人。”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读到这里都会猜想:既然是高档别墅区,那这里面住的肯定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怎么会突然来了个农民呢?是不是要饭的?或者走错地方了?又或是小偷?那么他在这个高档别墅区里,到底会闹出些什么事来呢!
      别急,作者正在娓娓道来:“老头没事喜欢在院子里转悠,不由地引起了住户们的怀疑。”“怎么会有这么个人呢?不会是贼吧!”于是保安就出来问:“你是哪来的?这里不是公园,外面的人不准在这瞎逛。快出去。”
      可老头却说了:我是这里的住户,并且提供最有力的证据---别墅区里的钥匙。无奈,保安只能不管了,还告诉别人说老头是走亲戚的。
      可这老头却始终没走,小区的保洁员让他帮着扫大院;花工也让他做住手,物业让他做杂工,住户让他当义工,别说,老头还真有用,要不是的到来,这伙人找谁帮忙去?尤其是住户,他们哪会有义工?可能只得花钱找雇工吧!
      可事情总是不断的变化中,本来这个老头在这个别墅里面,已经有了他的一席之位,帮助扫院子也好,做杂工、义工也罢!起码他是乐意的,要不然他可以不出门,可偏偏在老头扫院子的时候,“突然进来一辆小车,从车上走下来一个人,叫了老头一声爹后,把老头请上了车。”天啦!这简直就是晴天的惊雷,因为大家都认识下车的人,他“是本县的县长。”
      县长是什么人啊!他可是一县之主啊!可能好些人们恨不得能把县长当爹呢!更何况老头就是县长的爹!虽然他穿着粗布衣服、满脸沟壑,但老头在人们的心中,他的形象立即高大起来,甚至算得上是太上皇,这不,人们都一改往日的表情,“保安看到老头后,满脸堆笑地对他说,大爷,都怪我有眼无珠,你随便看吧。”
      当老头拿起扫帚准备扫院子时,“保洁员一把夺过他的扫帚说,大爷,怎么能让你干这个呀!”
      花工也不让老头当助手了,当再看到他后说:“大爷,等会我给你送盆紫罗兰去。”
      一般来说,物业的人更有眼力,就像巩汉林、林永健、黄宏和董卿演的小品《开锁》说的一样:“见谁都把招呼打。”当物业的知道老头是县长的爹后,不再把老头当杂工,而是对他喊道:“大爷,快进来喝茶。”就连“小区住户们看到他后,也众星捧月似的大爷长,大爷短地叫着,有的还生拉硬拽地要拖他上家里去喝几杯。”
      文章到这里,可以说是真相大白了,别墅区新来的老头,也就是县长的爹,他的前后际遇,也真的是太大了,开始,人们都把他当农民地使唤,但当知道他是县长的爹后,人们立即就换了嘴脸,确切地说:是变脸!
      川剧里,有一种特殊的表演方式,那就是变脸。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表演特技。在《县长的爹》这里面,人们的变脸,应该也是指人们情绪的变化,因为县长有用啊!他们不得不变脸,对县长的爹好,更胜于比县长好!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县长的爹》,也从侧面揭示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他们所拥有的那种阳奉阴违的不同嘴脸!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3-12 13: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3-12 14:06 编辑

26 、母  亲
                                              云中羊

  从我记事那天起,就觉得妈妈特别偏心。哥哥比我大三岁,可妈妈总是护着他。好吃的留给他,好玩的让给他,出门时还总是拉着他的手。我很嫉妒。
  直到我上学时才明白,哥哥是个傻子!
  哥哥由于智障不能上学,妈妈就让我把每天学的字词教给他,好为人师的我感到很自豪。可是,一天下来我就不耐烦了:“你怎么这么笨啊?一个字都教你十几遍了,还记不住!”妈妈听见我的吼声,就警告我:“不许这样对待你哥!”我索性不再理他。以后,妈妈总是忙中偷闲,不厌其烦地教哥哥学字。
  哥哥18岁那年,正赶上市里一家制衣厂招工,妈妈去找了厂长,回来后高兴地对哥哥说:“聪儿,妈妈给你找到工作了,我们明天就去上班。”从此,妈妈每天都陪着哥哥一起去上班,还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操作。经过二十多天的陪练,哥哥终于能够自己去上班了。
  一个月后,哥哥拿着300元钱的工资,手舞足蹈地交给了妈妈。妈妈的眼里顿时溢出了幸福的泪花儿。
  后来,我发现妈妈常往制衣厂跑,尤其是快发工资的时候。我有些纳闷。一天晚上,妈妈又出门了,我偷偷地尾随着她想看个究竟。谁知她竟进了厂长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我隔着门缝看见妈妈拿出了几张百元大钞递给厂长说:“麻烦厂长,让您费心了……”
       厂长笑呵呵地摆摆手说:“这个月你不用给聪儿开资了,我给他开!他已经完全能够胜任那项工作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云中羊《母亲》赏析

                         秋菊

     出自慈禧太后之手的诗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应该说它总结出了所有世人的心态!这也是一个永远被人们称颂的话题,因为它歌颂了父母对子女们的宽大的胸怀,以及他们为子女所付出的全部爱......
      云中羊老师的闪小说《母亲》,再一次更好的证明了这个问题:
      “从我记事那天起,就觉得妈妈特别偏心。哥哥比我大三岁,可妈妈总是护着他。好吃的留给他,好玩的让给他,出门时还总是拉着他的手。我很嫉妒。”
      处在谁的位置,应该都会这样想,因为哥哥比“我”大,可妈妈却总是那么偏心他,不但把好吃的、好玩的都留给他,而且出门都还拉着他。可以说,作者在这里很巧妙的抛出了一个悬念:为什么妈妈会那么偏心呢!大部分的读者,可能都会这么想:文中“我”的妈妈,可能封建思想特别重,她重男轻女!文中的“我”很可能是个女孩儿。
      对,我也不例外,我也是这样的想的。
      可当再继续往下读时,文中的“我”终于亲口说出了答案:“哥哥是个傻子!”由于他“智障不能上学,妈妈就让我把每天学的字词交给他,”于是,喜欢“为人师的我感到很自豪,”开始教哥哥识字,但是只“一天下来,我就不耐烦了。”还大声地吼:“你怎么这么笨啊?一个字都教你十几遍了,还记不住!”
      可“妈妈听见我的吼声,就警告我:不许你这样对待你哥!”我索性不再理他。可妈妈却“总是忙中偷闲,不厌其烦地教哥哥学字。”
      在这里可以说,母爱在“我”的眼中还是盲目的,哥哥是傻子,反正我是不屑他的痴呆,也索性不再理他,但妈妈却不一样,尽管还是忙里偷闲,可她也在不厌其烦地教哥哥识字;转眼,我们都长大了,可以说,在这成长的足迹中,妈妈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在“哥哥18岁那年,正赶上市里一家制衣厂招工,”于是“妈妈去找了厂长。”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一个正常人找工作都难的时代,要给一个智障的人找工作,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但是妈妈去了,这后面,妈妈到底做了多少的努力,作者很巧妙地把这个空白留给了我们读者自己去想象。
      但妈妈成功了,她“回来后高兴地对哥哥说:‘聪儿,妈妈给你找到工作了,我们明天就去上班。’”“从此,妈妈每天都陪着哥哥一起去上班,还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操作。经过二十多天的陪练,哥哥终于能够自己去上班了。”“一个月后,哥哥拿着300元钱的工资,手舞足蹈地交给了妈妈。”
      哥哥虽然傻,可他自己能挣钱了,他也开心的。看他那手舞足蹈的样子,“妈妈的眼里顿时溢出了幸福的泪花儿。”
      按理说,文章到这里就应该全部结束了,文中“我”的妈妈,她为智障儿子所付出了的,是比别的孩子更多的心血,而且还为他找到了工作,还亲自陪他练习,直到他能独立上班,并拿回了300元的工资,妈妈也应该满足了吧!可就在这时,“我发现妈妈常往制衣厂跑,尤其是快发工资的时候。”于是,正纳闷时,却见妈妈又要出门了,我便“偷偷地尾随着她想看个究竟。谁知她竟进了厂长办公室!”
      不难看出,文章到这里,又在不知不觉中被作者设下了悬念:妈妈到底是做什么去了呢?
      赶巧了,“办公室的门虚掩着,”这不正给了我一个偷看的机会吗?于是,我“隔着门缝看见妈妈拿出了几张百元大钞递给厂长说:‘麻烦厂长,让您费心了......’”
      天啦!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原来哥哥虽然能独立上班了,但是他根本就还没挣到工资,以前拿回去的钱,都只是妈妈自己的,她是想鼓励哥哥......
      读到这里,相信你也和我一样,会感动得掉泪,但是作者又给了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厂长笑呵呵地摆摆手说:“这个月你不用给聪儿开资了,我给他开!他已经完全能够胜任那项工作了......”
      文章结束了,结局是读者想不到的,可它却是对母亲最成功的肯定!
      可以说,文中“我”的母亲,她只是成千上万的残疾母亲中,一个小小的缩影,那么,让我们都来给这些母亲以最崇高的敬礼吧!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6305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发表于 2013-3-13 20: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评。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3-18 15: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白沙地

谢谢鼓励。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3-18 15: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3-18 16:38 编辑

27、衫国演义

                             何建平

      潘炜是从苦难的大山里走出来的。
      现在的潘炜,依旧处在水深火热中,他两年前创建的制衣公司,随时都面临倒闭的危险。
      潘炜一年前孤注一掷,一年后闭门苦思。
      再出来的潘炜,紧急召开了高层管理会议,宣布将积压的大量童衫,全部捐给贫困山区的孤儿,然后公司宣布正式破产。
      公司上下看着潘炜,痛心不已。潘炜擦了擦眼睛,“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是贫困山区的孩子,而且也是个孤儿,我希望我们公司的举动,能唤醒社会这个大家庭,家里有穿不了的或不穿的衣服,请及时捐给贫困山区的孤儿。”
      潘炜公司的第一批童衫, 顺利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孤儿,每件童衫上的衣领部分,都缝制了一个小标签,上面写着:请关注贫困山区的孤儿。
      潘炜没想到,他的第一批童衫刚捐出去,他的一张大订单也跟着来了,那是一家外国的大型服装经销商,那张订单,不仅让潘炜的第二批服装捐不出去,更能让潘炜的公司起死回生。
      此时的潘炜,正悠闲的翻看《三国演义》,电话铃声响起。
      “喂,潘总,我们电视台想做一辑访问您的专题,请问您的公司,是如何从濒临倒闭到起死回生的?”
      “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请关注贫困山区的孤儿。”
      潘炜认真的说。

       爱心的魄力---何建平《衫国演义》赏析

                    秋菊

      《衫国演义》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心,给潘炜带来了成功,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感概!
      老总潘炜,他现在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因为“他两年前创建的制衣公司”,现在“随时都面临倒闭的危险”!不得不,他孤注一掷,开始了一年的的闭门苦思,最后,他又“紧急召开了高层管理会议,宣布将积压的大量童衫,全部捐给贫困山区的孤儿。”也正式宣布公司破产。
      对于潘总这样的决定,公司里上上下下的人们都“痛心不已”,可潘炜却擦了擦眼睛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是贫困山区的孩子,而且也是个孤儿,我希望我们公司的举动,能唤醒社会这个大家庭,家里有穿不了的或不穿的衣服,请及时捐给贫困山区的孤儿。”
      公司宣布破产了,所有的积压货童衫也已捐赠出去,潘炜终于也可以歇心了。
      可正在他收拾烂摊子之际,预料之外的事情却出现了:当潘炜的“第一批童衫刚捐出去,他的一张大订单也跟着来了。”
      大订单是国外的“大型服装经销商”,别看只是一张订单,可它“不仅让潘炜的第二批服装捐不出去”,更是“让潘炜的公司起死回生”了。
      可以说,潘炜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不得已捐出了自己的服装,那是一种爱心的表现,尽管是被迫的,但毕竟他做了,只是令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种爱心挽救了他本人,更挽救了他的公司,显然,对于潘炜这样充满了爱心的人,人们是喜欢并信任的,更喜欢他的诚信,所以,在潘炜捐出童衫之后,国外的大型服装经销商就来找他了。
      从这里,我们清楚地看见了,具有爱心是多么的重要,爱心不仅是心中的一种美好情愫,能帮助到别人,同时也能帮助自己,它在关键的时候,也能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潘炜任这批货烂在仓库里,或者和很多的商人一样,把商品减价出售,那么他会有多少的收益呢!也许等来的依然是破产!但是,因为潘炜自己也孤儿,所以他知道山区孩子的苦难,所以在他做出这种举动的时候,他也被自己的爱心给拯救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人具有真正的爱心,那是何等的重要啊!
      随后,潘炜成功了。
      当他“正悠闲的翻看《三国演义》。”,人生好得意时,他的电话又响了,是电视台要采访他,问他:“是如何从濒临倒闭到起死回生的?”
      对于这样的成功人士,社会上很多,他们总是要夸夸其谈,让人摸不着边际,可潘炜却只是认真地对媒体说:“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请关注贫困山区的孤儿。”
      《衫国演义》的故事,虽然多少带着一些嬉戏的意味,但作者其实想表达的,就是爱心,因为潘炜最终的成功,其实多半还是来自于他的爱心。
      看来,这抽象的“爱心”,也魄力无限。

                                    

2890

帖子

63

精华

9

听众
主题
526
积分
20351
记录
26
收听
5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0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好!
为了论坛安全,请文友们发帖时注意敏--感词,谢谢!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3-21 20: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吴宏鹏 发表于 2013-3-19 08:42



    谢谢吴老师。问好!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3-21 20: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3-21 20:44 编辑

28、令我激动的局长

                               君清

      我好激动。
      我是机关的一个小小的办事员,虽有向上爬的野心,工作也做得不错,无奈无权无势,又不会溜须拍马,没有当官的把我当回事,自己也只好老老实实。可昨天,局长却和蔼地问我:“小张,工作还好吧?”
      “好,好,好。”我有点受宠若惊。
      “老家怎么样啊,还那么贫困吗?”
      “是,我的老家在山区,条件不好,生活还是很困难。”
      “好长时间没有回老家了吧?不应该呀。老人的养育之恩不能忘啊!这样,明天我们去看看你的父母,我代表局党委去看看老人家。”
      领导怎么突然对我关心起来,我真的有些找不到北了,想想,自己身上最近没有什么特殊事呀,难道真的是领导发现了我这匹千里马啦?!
      好,局长万岁!
      毫不含糊,第二天局长就和我驱车三百公里到了老家,随行的还有司机和局长九岁的儿子。
      局长决定在我父母家吃饭,父母如沐圣恩,杀鸡、宰鱼,开始做饭。
      饭还没有好,局长的儿子兴冲冲地从门外跑了进来:“爸爸,不用吃饭啦,我看到炊烟了。”
      看到炊烟就不用吃饭啦,这是什么逻辑,我百思不得其解,不过第二天,我就明白了:局长的儿子的学校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炊烟的作文,可城里已经看不见炊烟了,局长便想到了我。
      知道了真相,我又一次激动了!

      秋菊赏析:
      作为一个小小的办事员,要得到领导的重视,那肯定是不容易的。
      《令我激动的领导》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因为“我”是机关里的一个办事员,所以从没有得到过重视,也想往上爬,工作虽然做得不错,但“我”无权势,更不会溜须拍马。
      然而,有福之人不需忙,这不,昨天局长就和蔼地问我家庭情况,并要去看“我”的父母,受宠若惊,“我”更兴奋地直呼“局长万岁!”
      局长真的在第二天就驱车前往了,虽然路途遥远,可局长居然好心情地带上了他才九岁的儿子,更值得开心的是:局长还决定在父母家吃饭,如沐圣恩,父母是杀鸡宰鱼开始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局长开心,局长的儿子更开心,还兴冲冲地喊:“爸爸,不用吃饭啦!我看见炊烟了。”
      我是莫名其妙啊!
      “看到炊烟就不用吃饭啦,这是什么逻辑”啊?不过很快就明白了,原来,局长看“我”父母是假,让他儿子到遥远的贫困山区看炊烟才是真。毕竟,像家乡这个贫瘠的地方不多了,所以局长儿子看不到炊烟,所以局长才会想我,不过,“我”仍然很激动,毕竟有人想到“我”了,而且还局长……
      《令我激动的领导》,读来虽然好笑,但却是极其的讽刺,也侧面揭露了一些人公私不分,滥用职权,为了自己种种,哪怕是一丁点的事情,也要大肆铺张,浪费国家的钱财的这种丑陋形象。
      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一少部分公务员,是在为他们敲响警钟……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5
积分
9237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3-25 11: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骗子
                        
                            君清

      收到短信:“本机构可为客户提供《诚信企业》牌匾,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备案。费用80000元,需者请先向工行汇8000元定金,余款可收到牌匾后支付。账号9876543210。本机构诚信守诺,收到定金后立即呈送牌匾。”
      半小时后,我回复:“已汇8000元,请查收。”
      又是半小时后,收到信息:“经查,款未到。你是个骗子!”

      秋菊赏析:
      小文章,大智慧,君清先生的《骗子》一文,不论是从文章的内容,还是构思、布局等,都很非常准确的表现了这一道理。
      开门见山,作者从我们常见的手机短信说起,其实,这样的短信,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收到过,它的本意就是为了骗钱,但文中的“我”是非常聪明的,他在等半小时后,才回复信息说:“已汇8000元,请查收。”
      当然,“我”并没有真的汇钱,只是在戏弄对方而已。作者的心思很缜密,所以安排“我”要等半小说后,这一点,相信好些收到这种信息的人,都不曾想到过,或者直接发回去骂骂,或者干脆置之不理,可本文作者首先想到就是:要让对方相信,而且也可随便吊吊骗子的胃口,一定要等待半小时后,这样,对方就会相信是真的,他才会去查证,后面的结尾,就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半小时后,收到信息:‘经查,款未到。你是个骗子。’”
      相信读者读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
      很幽默很讽刺,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这里,是被君清先生很明确地表现了出来。
      好文章,小中见大,在普普通通的生活,挖掘素材,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范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闽ICP备2025097108号-2 )

GMT+8, 2025-11-2 02:34 , Processed in 0.2127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