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威望1802 金钱13828
日志0相册0
分享0性别男
自我介绍滕敦太,笔名藤缠树。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寓闪小说委员会会员,《当代文学家》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寓言故事》《华文作家报》副主编;《朔方.精短小说》杂志特约副主编,《作品》杂志特约评论家;2017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
主题190
积分19194记录2
收听6
版主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王宝亮 于 2018-10-26 18:01 编辑
【王立红东北系列闪小说作品研讨会】
胸怀家国 侠之大者------王立红闪小说《夜光杯》意味品赏 (1450字)
文/滕敦太
品赏王立红的闪小说《夜光杯》,顿时把人带到千年前的汉匈战场。激战的场面,独特的视角,感人的细节,特别是作品通过主人公那种浓烈的家国情怀体现出的忧国忧民的意味,凝缩在不足600字的篇幅里,让人顿兴“阳关三叠”之叹!
一叹:大场面-----为国杀敌,将军侠士形象开篇夺目
作品一开始,一种凄惨苍凉的气氛就夺人魂魄。秋风萧瑟,残阳如血。惨烈的疆场,血战的间隙,战士弯弓搭箭欲射云端飞雁,却被将军制止。死亡已经见惯,任何生命都是宝贵的。“让它们,回家……”将军望着天空,望着长城以南,那里有自己的家,有全体将士的家,父母妻儿翘首企盼,但将士们却只能在疆场拼命,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将军举着夜光杯,和着胡风边月,借酒浇愁。自然让人想起“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关将士的命运牵挂人心,让读者有同步同频之感。
鼙鼓声响,杀声又起,将军提枪上马,率军杀敌,长枪所向无不披靡。仅百余字,一个一往无敌的汉将形象、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作者以小篇幅写大场面的功力令人叹服。
二叹:巧布局------异国救敌,匈女汉将惆怅殊途同归
闪小说的篇幅要求作品迅速进入主题。我们看到,作者的笔下展开激烈的厮杀,将军的枪尖挑开又一个敌人的咽喉,却发现这个面对死神惊恐地瞪着眼睛的匈奴兵,竟是个十三四的孩子。虽然战场上刀枪无情,将军的心里还是留下了隐痛。
一个匈奴女孩救了受伤的将军。她不知道,眼前的负伤汉将就是杀死他弟弟的人。明知将军是汉将,她还是选择了救他,汉人也是条命。生命是无价的,生命是平等的。这个道理,从一个匈奴少女口中说出,平静而又带伤痛,因为狼居胥山旧坟未平又添新茔,少女的弟弟,也就是那个才十三的孩子兵,不久前还曾在她眼前撒过娇,也刚刚战死埋在那儿。
将军只能无语。山的那一边埋的何尝不是汉家儿郎!他们战死沙场,甚至不能马革裹尸还乡,这是匈奴人造成的,而这个匈奴少女却是汉将的救命恩人。将士杀敌,为了保护更多的生命;匈女救敌,是敬畏每一条性命。生生死死,互为支撑,在作者的笔下,形成了一个连环,让将军开始深思,更让读者掩卷沉思,战争,是为了什么?这种代入感,是作品的力量所在,也是作者功力的体现。
三叹:神点睛------义释降兵,胸怀家国无愧侠之大者
闪小说的闪光点,多半体现在结尾,《夜光杯》也是如此。一年后来犯匈奴败退,降兵数千。将军沉吟良久,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十六岁以下,放归。”短短数语,从将军口中说出,需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从作者的笔下流出,就成了全篇的文眼!
两国交战,孩子何辜!将军深明大义,毅然决然释放了匈奴降军中的孩子兵。这体现了仁义精神,保留了这些小生命,就让很多个家庭保留了希望;也留下了感恩火种,这些被将军义释的孩子兵,长大后必定会珍爱和平,成为边疆和平的橄榄枝。
作品的高潮,再次回到夜光杯。庆功宴上,葡萄美酒又斟满了夜光杯,将军大醉。这是为胜利醉,为国家醉,为双方将士醉,为千万家庭醉,也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醉。将军私放降兵,难免要领欺君之罪,戴罪请辞,能挽救将军的性命吗?能保家国和平吗?作品到此戛然而止,恰如其分的留白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思。
众所周知,闪小说易写难精,王立红的这篇闪小说《夜光杯》,在20篇研讨作品中堪称范本。大场面,正能量,军人的血性,战争的狼性,仁善的人性,国事,家事,战事,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精彩抓人眼球,震憾直沁心底。
俗语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殊不知小鲜更难烹,要求更高。这篇《夜光杯》,绝对大手笔!
姓名:滕敦太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二小区B区青东四巷4号楼一单元202
邮编:222100 电话(微信):13675221218
邮箱:954693284 @qq.com QQ:954693284
附:夜光杯(574)
文/王立红
秋风萧瑟,残阳如血。
一行大雁划过云端向南飞去,战士弯弓搭箭,手却被按住。
“将军!”战士急忙行礼。
“让它们,回家……”将军望着天空,望着长城以南。
将军回帐,葡萄美酒已经斟满,在墨绿的夜光杯里闪着粼粼波光。
将军刚刚端起夜光杯,就响起惊天动地的鼓声。
提枪。上马。
烟尘滚滚,战马嘶鸣,金戈铿锵,杀声阵阵。
将军一杆长枪,舞出枪花,出神入化,所向披靡。
噗!枪尖挑开又一个敌人的咽喉,鲜血喷溅,染红了将军的战袍。
将军一怔,敌人瞪着惊恐的眼睛,竟然是个十三四的孩子。
大批的敌人拥了上来,将军来不及多想,只是疯狂地挥舞着长枪。
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杀!杀!杀!
“你醒了!”将军睁开眼睛,发现眼前站着一个匈奴女孩。
“这是哪?”将军惊起,却一阵剧痛,将军噗通倒下。
“别动!你受伤了!”女孩端来一盆水,“是你的马把你驮到这里来的。”
将军打量四周,这是一间茅屋,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具,墙上挂着硬弓和几张狼皮。
“为什么救我?我可是汉人!”
“毕竟是条命啊!”女孩忧戚:“你看那狼居胥山,旧坟未平,又添新茔。我弟弟也埋在那儿,他才十三,就上了战场。”
将军无语。山的那一边,埋的何尝不是汉家儿郎!
一年后,匈奴又来侵犯,激战了一天一夜,匈奴败退,抓住了几千名降兵。
将军沉吟良久,“十六岁以下,放归。”
庆功宴上,葡萄美酒又斟满了夜光杯,将军大醉。
案头,放着未写完的奏折:臣戴罪请辞……
(发《小说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