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程思良 于 2016-3-20 19:33 编辑
左世海《寿材》的情节魅力
文/谢振
最初泛读左世海的闪小说《寿材》,觉得有点目迷神晕:16个自然段,老大老二老三在喋喋不休,波澜起伏不定。深夜拜读凌焕新的评论著作,看到他用符号对突转的几种基本类型的介绍(这好像不是他的首创),再重新捧读《寿材》,竟然感到豁然开朗清晰无比。连觉也无心睡了,更是觉得“知识就是力量”一语不虚。现在有空,就把昨夜的感想整理整理。 A——B——B2,是突转的其中一种基本类型。A——B,这是第一次突转,读者思想有一定的准备,尚在意料之中;B——B2,冲突转向高潮式的突转,转向B的叠加——意想不到的B2,造成了突兀式的结局,令人不得不拍案叫绝。(见凌焕新《微型小说情节:突转后的发现》) 《寿材》虽然写了老大老二老三三个人物,然而如果用“A——B——B2”来解剖它的情节,不难发现它的精妙之处的。 先解剖“老大”。老大说:“娘苦了一辈子,没享过一天福,咱得为她做一口上档次的棺材。”面对质疑,他说:“贵不怕,咱三家分摊,该出多少算多少。”老大的当机立断、大孝凛然在言语中表现得斩钉截铁。娘似乎百年之后必定有个好“归宿”,这是情节的基点A。一周后,经过讨论,老大“咳嗽了一声,吸着烟说”,让人似乎看到了他在作出那个退而求其次的决定是非常困难一样。情节由此转向了B。因为他们的光景跟人家的没法比,所以此转折还不是很突兀的。老娘悄然离世后,对于老三所说“怕腐得啥也做不成了”的担忧,老大一锤定音,然后什么事也没有做,只是到树前用脚踹踹用嘴嘟哝,以发泄自己心中隐藏的可惜心情。至此,孝顺的面具收起,虚伪的本质暴露。这一转,把B转向B2,人物形象的变化是翻天覆地般的。 解剖“老二”、“老三”,应该也会发现和“老大”的如出一辙。聪明的读者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自己“代入公式”赏读一下。 A——B是弱转,B——B2,则是强转,这两次转折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弱起到渐强到最强一样,在力度的强弱变化中让人感到震撼。国歌表达的是激昂,《寿材》表达的是愤怒,但是它们的表现形式都是A——B——B2。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去掉中间的“B”,让 A一下子转到B2,其震撼也是一样强烈的,何必多此一举? 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了。在《寿材》中,如果去掉中间的几段,小说的在情节上的起伏感就少了一半,很难不会让人产生“一览无遗”的感觉。文看似山不喜平说得也是这个理。 小说里的三人中,老大是主干,老二老三是映衬的繁枝,三人都是一样的虚伪无情,合力表演出一出丑剧。其实,把他们设计成一个人、两个人或者四个人也是可以的。作者设计成三个人,对用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是比较有利的,语言表现人物具有细腻真实的效果。如果设计成一个人,删去了人物语言改用客观描述,是很难取得这样丰满迷人的效果的。三人一面也具有强调的作用。 曲折和细腻,这是左世海《寿材》在情节上所表现出来的魅力。
附:
寿材
文/左世海
眼看老娘一天比一天病重,兄弟三个坐到一起商议着为娘准备寿材。
老大说;“娘苦了一辈子,没享过一天福,咱得为她做一口上档次的棺材,让乡亲们看看咱们的孝心。”
老二说;“要说上档次,就数柏木的了,就像咱村吴老爷用的那种,富贵大气,让人看了眼亮。”
“柏木是好,可贵着哩,听说至少一万多元。”老三说。
“贵不怕,由咱三家分摊,该出多少算多少。就这样说好了,你们回去和弟妹商量一下,没意见,咱就定了。”老大说。
一周后,兄弟三个又坐到了一起。
老二说;“柏木是不是有些贵,咱们的光景没法和吴老爷家比,人家有当局长的儿子,咱没有那么多钱。”
“可不是,棺材再好也是给活人看的,有那钱不如给娘买点好吃好喝的,趁她还有一口气。”老二提议。
老大咳嗽了一声,吸着烟说;“那就买红松木的,价钱也不高,每家六、七百元,能承受的起,就这样定了,回去和弟妹们说说,钱集齐后,立马去买。”
还未等三兄弟再会面,老娘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然离世。
兄弟三个望着躺在土炕上僵硬了的老娘,默默无语。
还是老大开了口说;“松木棺材来不及买了,咋办?”
老二说;“你院里不是有一根盖房时剩下的粗杨木吗?我看做口棺材够用。”
老三说;“是呀,放也是闲放着,年久了,怕腐的啥也做不成了。”
老大沉思许久,说;“就这样定了,老二你去请木匠。老三你去向亲戚们报丧。”
老大独自来到院子,望着墙角那根满是裂痕的杨木,用脚踹踹,嘟哝到;“可惜这木料了,要做棺材。早知做一对橱柜,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