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吴宏鹏

付秋菊赏评闪小说佳作【添加中】

  [复制链接]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6
积分
9223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8-19 10: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8-19 10:23 编辑

64、如果火车没有晚点

           段国圣 

      因为火车晚点,我的计划被打乱,只好在一个叫尸的小镇住下。
  这是一个美丽小镇,道路两旁有郁郁葱葱的树木,镇中心有一个喷泉,山坡上还有一座像城堡似的建筑。我决定先找一个旅店住下,旅店的老板很友善地哈着腰:您来了。这话听上去很不对劲,好像我跟这个旅店事先有约似的。我要了一个房间。从房间的窗口可以看到那个在夕阳下闪着金光的城堡。
  经过几天的颠簸,我已经十分疲惫,躺倒在床上很快进入梦乡。
  睡梦中我又上了火车,哐唧哐唧,哐唧哐唧……然后钻进一条隧道。
  醒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样,窗外没有了城堡。屋子里有福尔马林的味道还有很多的仪器,我的手不能动弹,好像被绑起来了。一个戴着大口罩的男人站在我一边,他穿着一件白大褂,目光炯炯。
  我在哪里?我挣扎着想坐起来。
  别动!大口罩的声音含糊不清:你病了!
  我这才发现屋子里的所有仪器都与医疗有关。
  你昏迷好几天了。
  我望着天花板慢慢回忆我是怎么来到这个小镇的,是因为火车晚点,我改变了主意,我在这里生了病,身上也少了些什么……如果不是火车晚点我现在正喝着拉菲在一个叫金的城市谈一笔大买卖。
  我很快就出院了。在离开城堡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自己被这里的“热心人”换去了一个心脏取走了一个肾,我的一只眼睛也失明了,但我没有吭声,装作不知道。
  如果不是火车晚点我不会来到这个地方,但火车晚点跟我是有关系的。我承建的那条隧道(离尸镇只有一公里)一年前发生坍塌,无数人为此丧命。火车到这里便鬼使神差地停下了。只是我不知道。

                善恶有报---读段国圣《如果火车没有晚点》
   
                                 文/秋菊
   
   如果火车没有晚点,那么“我”的眼、肾和心就不会被盗了,但可怕的是,“我”的这些器官不是被人盗走的......
   事情的全部经过是这样的:“我”准备去一个叫金的城市谈一笔大买卖,途中要经过尸镇“我”承建的那条隧道(离尸镇只有一公里),可它在一年前发生了坍塌,无数人也为此丧命。当我坐的火车到这里的时候,便鬼使神差地停下了。火车也因此而晚点,“我”不得不住到尸镇。
   “这是一个美丽小镇,道路两旁有郁郁葱葱的树木,镇中心有一个喷泉,山坡上还有一座像城堡似的建筑。”
   “我决定先找一个旅店住下,旅店的老板很友善地哈着腰:您来了。这话听上去很不对劲,好像我跟这个旅店事先有约似的。”
   相信细心的读者已经注意到:作者为什么要把旅店老板的动作和文中“我”的心中的不满表达出来了,尽管旅店老板友善地哈着腰,说着“您来了!”,但“我”听起来就觉得很不爽:“好像我跟这个旅店事先有约似的”。
   在这里,作者是想要告我们,文中“我”在尸镇遇到的人,其实他们都不是人,而是那些曾经冤死的鬼魂,当然,这篇小说其实想要提醒人们的是:在现今的社会里,一些黑心的商人,只顾他们自己的利益,不管人们的死活,豆腐渣工程屡出,但恶有恶报,文中的“我”,也就鬼使神差的为此而停留在了尸镇。
   事情还在继续着:经过几天的颠簸,“我”已经十分疲惫,躺倒在床上很快进入梦乡。
   虚虚假假,真真实实,作者把事情都虚拟进了一个诡异的空间,如梦如幻,却更真实的体现出了恶有恶报的真实性!
   “睡梦中我又上了火车,哐唧哐唧,哐唧哐唧……然后钻进一条隧道。”  可当“我”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窗外没有了城堡。不但屋子里有福尔马林的味道,而且还有很多的仪器,我的手不能动弹,好像被绑起来了。  当“我”想挣扎的时候,却听见白大褂说我病了,已昏迷了好几天。
   是啊!“我”的心脏被换过了,肾少了,眼睛也只有一只了,但“我”不敢伸张,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因为这是“我”恶有恶报。
   小说《如果火车没有晚点》,读起来有些瘆人,作者更是大胆的想象,利用人们喜欢猎奇的心里,用诡异的方式,把现代黑心商人那种做贼心虚,又必遭报应的过程写了出来。
   文章虽然短小,但文章内容却深邃,比一般闪小说更有内涵,这种写法,就好比下象棋,初学者只能看一步走一步,而行家却能在心中派兵遣将,为以后的每一步棋铺路.......
   当然文章也有不足,感觉语言有些乱,应该精简,前后的情节也略略有些重复的味道......
   学习段老师优秀的文章和别样的构思方式,祝福段老师佳作连连......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6
积分
9223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8-22 10: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8-22 10:20 编辑

65、《战争三题》/ 流浪飞沙

      无题文/钟心 

    深夜,他被叫醒,说是队伍要开拔。
  在不断的催促和忙乱中,他被人流裹挟到火车站。我们这是要去哪里?他问。没人回答他,也看不到火车。他只看见车站内外,人满为患,乱哄哄的。
  他想既然是坐火车,那么一定是去很远的地方。要命的是,忘拿香烟了。
  不知过了多久,摇摇晃晃的火车喘着粗气进站了。据说,是晚点了。车里的乘客很快被清空,队伍开始往上爬。车厢很快人满为患。他的脸紧贴着车窗玻璃。他看见还有好多人没挤上车。
  在单调的咣当咣当声中,他很快昏昏入睡。
  再次被叫醒的时候,火车已经停了。他被人流卷下车。到了吗?他问。但是没人回答他。队伍依然乱哄哄的。
  他很快发现这里不是目的地,他们停在这里是因为没路了。
  他们被急令跑步去汽车站。  那里更乱。车上的乘客统统被赶下来,哭爹的哭爹,骂娘的骂娘。
  他们开始往汽车里钻。更多的人照例被丢在站台。  为什么这么急?他问。但是没人回答他。他慌了,他想爬出汽车,可是根本挤不动。  不知过了多久,车队再次停下。他好不容易下车透了口气。
  一些车的油被抽出来,灌到另一些车里。
  他的车子在催促声中重新启动。他发现人越来越少了。他想偷偷留下,却被人强行塞上车。
  车子终于跑不动了,没油了。他们被紧急集合起来,然后,身体最壮的人被挑出来,凑成了一个连。他成了旗手。
  他举着军旗,跑进了淞沪战场。

      两秒文/钟心

      他犹豫了两秒,把那张照片放进衣兜。战场清理完毕。
      那是一对兄妹的生活照,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我,妹妹”和家庭地址。他不知道是敌军的还是友军的,也不知道该不该代为寄出,但在难见雌性活物的战场,他被照片里的女孩强烈吸引了。嗯,战争结束后就去找她吧,跟她谈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
      只有干掉两秒,他的战争才算结束。为此,他挺过无数次死亡。两秒,那个恐怖的狙击手,已经连续射杀他十几名巡逻队友。通常是中弹后两秒,你才能听到枪声。所以,他们把他叫做两秒。
      阳光斑驳的山林,队友腿部中弹,痛苦地倒下。两秒后,他听到了枪响。是两秒!他在掩体举起望远镜。对面的山林,纹风不动,然而,又一颗子弹中止了队友爬向自己的努力。这是两秒的惯招:头两枪不致命,诱使救援者进入杀伤区……要么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队友被猎杀。
      队友在他耳朵里痛苦地挣扎,他在望远镜里搜寻着神秘莫测的树林。双方都在倒计时。第三颗子弹终止队友挣扎的同时,他看到了树林里瞄准镜的反光。他的枪开始怒吼。反光消失,两秒在调整位置。镜头闪出两秒的脸。他犹豫了两秒,然后中弹,枪响。
      ……两秒走过身边,他努力微笑。他觉得,两秒跟照片上一样漂亮…… 
     他凝固的微笑,使她回过头来。

      停战协议签订以后文/钟心    

     结束了吗,真的结束了吗?营长抱着头,喃喃自语。 
     这一天出奇地晴朗,阳光和煦得无法让人想到杀戮,尽管他每天都在杀戮或者等待杀戮中度过。
      喑哑的广播已经恢复了欢乐的曲子,回过神的士兵们狂喊着扔掉枪,随之笨拙而肆意地扭动着身体,尔后纷纷赤身跳进附近的小河,痛快淋漓地地打起水仗来。      营长掬起一捧清水,无数业已死去的战友的脸,随波漾开。为什么他们等不到这一天?
   一伙衣衫褴褛而全副武装的人,忽然出现在离他们数步之遥的地方。 
    空气刹时凝固了。 
      听到广播了吗?营长艰难地挥挥手,他们已经签停战协议了。 
     回答他的是警惕的眼神,紧握的枪。也不知道他们是想放下呢还是举起。
     你们是要回营地吗?营长继续问。
     这是什么曲子?为首那人点点头。      友谊地久天长。
    真好听,那人点点头,喃喃自语,很久没有听到过了。
   听了这么久的广播,我也是头一回觉得它好听。营长说。
   他们都凝神听着从广播里传出来的声音。
   就在这个时候,曲子再度中断,变成了一个慷慨激昂的男中音:“……停战协议12小时后正式生效。各部必须立即推进,抢占阵地,努力扩大战果……”
   相关链接:……这是自停战协议签订以来的首次军事冲突,……伤亡重大……


                    记录历史---读钟心《战争三题》

                               文/付秋菊

   自古以来,战争是残酷的!
   因为那是侵略者在用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财力做赌注,想赢回他们想要的霸占,而受害者又是被动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著名的战事就是日本的侵华战争了,那长达八年的掠夺啊!掠去了多少无辜的中国人的性命!
   闪小说《战争三题》,描写的就是这场战斗中三个不同的段面。《无题》中的辗转,让读者和文中的“他”一起茫然,不知道作为军人的“他”,突然被叫醒,突然开始了莫名其妙的征程的这些行为,到底是要干什么?跑马观花读完这篇闪小说后,到让我想起了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片段,大意是说:战争中,很多的难民(好像是犹太人),被侵略者从集中营带出来,说是要带他们回家,之后,集体被赶上了火车,那场面就和《无题》中的情境一样:推推嚷嚷,挤不上来,挤不下去,一样的场景、一样的质疑,可不同的是:文中的“他”是被带上了淞沪战场,保家卫国去了,而犹太人则是被直接拉到野外去集体枪毙了......
   《无题》,也充分的显示出了作为一个军人,就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得反抗,不得过问,另一方面,反映出了国民党部队当时的盲从性,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迷迷糊糊地赶上了战场,显然,这样的状况,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应该不是很容易的。
   作者钟心,对这几篇闪小说中战场上的描写,很到位,都让人不得不怀疑:他好像就在战场上,尤其是《两秒》中的“他”,从瞄准、射击,到两秒毙命,似乎文中的狙击手“两秒”,就是作者本人,对方那该死的要命的“两秒”,自己那准确的还击的“两秒”,无不说明,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
   什么是小说?所谓小说,就是写故事,一般来说,小说中的故事,一般都是虚构的,但是却是有原型的,如果没有真正的那些场景,也不会有闪小说《无题》,与其说是《无题》,还不如说是无言,因为战争带给人们的,本身就是无奈;如果没有狙击手那些亲身体验,哪来《两秒》那精准的描写;《停战协议以后》,虽然也是虚构的故事,但如果没有国共两党的联合抗日,他们嘴上同意,却在背后拖后腿,甚至秘密对付共产党,还在战场上反向倒戈,那么也不会让作者钟心虚构出的这个故事了。
   不管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档案中,其实都不难找到这些历史的记录,所以,这应该就不算是虚构的。
   闪小说《战争三题》,描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故事,其实也是从另一个方面记录了历史,作者更是别具匠心,想把这些历史故事,用小说的形式永远记录,让更多的人们记住那场战争,记住那血泪史。
   很喜欢这三篇文章,因为它们不仅故事引人入胜,而且寓言简洁,描写细腻,给人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祝福闪小说界所有的作者同志们,都要认真地写,写出这个时代的特色,写尽我们时下的美景和污秽,同样,这也是在记录生活,记录历史......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6
积分
9223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8-26 09: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8-26 09:23 编辑

66、 三日之期 / 湖南三少   

      赵国发生了大旱灾,颗粒无收,民不聊生。父王下令开仓赈灾,可惜面对多如牛毛的灾民,资源匮乏的国库明显杯水车薪。
     再这样下去,必将饿殍横野,人祸四起。    无奈之下,父王向富饶的秦国求助,秦王答应拨出十万石大米以解赵国燃眉之急,不过有个条件,就是要将身为赵国公主的我下嫁于秦王为妃。
      我不顾父王的劝阻,答应了使者以婚换粮的要求。
      浩浩荡荡的送亲仪队抵达了秦国宫殿,秦国的粮食也如约而至送至了赵国的边境。我跪在秦王面前,恳求道:“还望大王恩准,将婚期延至三日之后,待我稍作歇息,沐浴斋戒后便可入宫。”
     秦王自觉肉在口中,不急于一时,准了我的请求。
      三日后,富丽堂皇的大殿上,我与秦王衣着华贵喜庆,完成了无数繁缛隆重的仪节。行完三拜之礼,我便成了名正言顺的秦国王妃,秦王笑呵呵地揭开了的我红头盖,突然,他愣在原地,目瞪口呆地盯着我。
      我满脸泪痕,一把小巧玲珑的短匕正抵着颚下。
      我道:“大王虽趁人之危,可也算言而有信,我亦不负承诺,以婚换粮,然我心实不属大王,今已完成使命,故此拜别大王。”
      秦王不解:“既然你一心求死,来秦之日便可自我了断。何必要等到三日之后呢?”  
      我答:“三日之期,大王的十万大米应已消耗殆尽;三日之期,足已给我赵国将士休养备战,想必此时,大军已达秦国边界。”  
      说完,我手中一颤,迸出一道鲜明的彩虹。


             巾帼不让须眉---南湖三少《三日之期》

                            文/付秋菊

  好一个英勇的女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想“我”赵国,颗粒无收,父王虽开仓赈灾,可那显然是杯水车薪,秦国富饶而强大,随时都可以对“我”赵国大兵侵犯......
  无奈,我赵国只得向秦国求助!
  可秦王的唯一条件却是要“我”做他的王妃,面对自己的爱女,父王怎肯忍心!
  面对饥饿的国民,软弱无力、需要补充体力的士兵,以及国家的未来,“我”不顾父王的劝阻,毅然答应了使者以婚换粮!秦王还是守信用的,当“我”“浩浩荡荡的送亲仪队抵达了秦国宫殿,秦国的粮食也如约而至送至了赵国的边境。”
  自古以来,有很多和亲保国的先例,她们都为自己的国家,出使周边各国和亲,以保还不强大的国家能永远的安宁........
  当然,这些是后来国与国之间的和亲故事,与《三日之期》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这个《三日之期》中的秦国和赵国,想来作者写的应该是春秋战国时候的故事吧!
  可“我”不甘心啊!因为“我”也有自己的心上人,于是,“我跪在秦王面前,恳求道:‘还望大王恩准,将婚期延至三日之后,待我稍作歇息,沐浴斋戒后便可入宫。’”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我更希望赵国已经饥饿了好久的人民,能在有食物的机会中,能尽快的恢复一些体力,以保我赵国安危,如果“我”立即反目,那么,秦国一定会随即发兵吞并我赵国。
  还好,秦王答应了“我”的请求,因为他觉得“我”已是他的掌中之肉,不用急于一时,在“我”度日如年的三日等待之后,“富丽堂皇的大殿上,我与秦王衣着华贵喜庆,完成了无数繁缛隆重的仪节。”“行完三拜之礼,我便成了名正言顺的秦国王妃,秦王笑呵呵地揭开了的我红头盖......”
  想来,作者一定是熟悉电视连续剧《无极》的,那由新人白冰演绎的秦王妃,美丽妖娆,倾国倾城,和这里的赵国的公主是何其的相似,可秦王却目瞪口呆地愣住了,因为“我满脸泪痕,一把小巧玲珑的短匕正抵着颚下。”
  读到这里,细细推敲,倒感觉有些不妥了,公主满目泪痕,可以理解,但那匕首从何而来,又是什么时候对准自己的,难道一直就对准着?可那盖头有那么大吗?能挡住她的两只手的所有动作?,这会让读者们去揣测:在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中,怎么也没发现呢!所以,感觉应该稍稍加以说明,是悄悄刚从大大衣袖掏出的?还是当即从胸前拿出的?
  当然,婚礼上发生这样的事情,是秦王没有想到的。于是,便有了“我”和秦王的对话:
  我说:“大王虽趁人之危,可也算言而有信,我亦不负承诺,以婚换粮,然我心实不属大王,今已完成使命,故此拜别大王。”    秦王不解:“既然你一心求死,来秦之日便可自我了断。何必要等到三日之后呢?”    我答:“三日之期,大王的十万大米应已消耗殆尽;三日之期,足已给我赵国将士休养备战,想必此时,大军已达秦国边界。”
  想来,这《三日之期》,也只能解赵国的燃眉之急,既然十万大米都已消耗殆尽,那么以后的日子又能撑多久呢!当然,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公主对完美爱情的追随,在国难、家恨面前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是巾帼不让须眉......
  《三日之期》,给我们带来的是精美的古典爱情故事,这就说明:自古以来,爱情一直都是人们所追逐的,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作者遥远的思绪里,我们恍惚又回到了古战场上。从总体来看,文章是精美的,语言简洁,故事选材别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范文......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6
积分
9223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8-29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67、盼盐船

                         文/冯铭

      玉珍蹲在码头上,用棒槌正打着衣服,河滩上就飘来句整齐的号声。玉珍转过头去,见三个男人光着膀子,正弯腰拉着艘盐船。盐船上站着一年青汉子,手里横着竿,嘴里念着曲,说,妹妹的脸蛋长得俊呃,妹妹的声音哥爱听呃!念完,岸上男人就附和,说,嗨哟,嗨哟。盐船一上来,玉珍就看着他们笑,汉子见玉珍笑,就开始搭讪,问玉珍要蔬菜,送玉珍以发夹,以小圆镜子。然后又唱着号子,往上游撑去。
    之后,玉珍无论是洗衣或是洗菜,都穿了件红衣服。盐船一进入筲箕湾地界,那码头上若有红点,就多半是玉珍在洗衣物。在这条河上,七八天会有一艘盐船上来,上来的汉子都认得玉珍,可玉珍就只认得送发夹的那个年青汉子。
    这天,玉珍照常在河边洗衣服,也照常穿了件红外衣,她搬了块石头坐着,拿棒槌打几下衣服,眼睛就去下边瞭一眼,打几下衣服,又去下边瞭一眼,下游却始终没有盐船上来。这已经是第三天了,那汉子说好这几天上来,却不见他踪影,再不上来,家里给玉珍定的日子就到了,爹给她定的是外村的一个茧子,玉珍不同意,爹就说,你一个哑巴,能配上人家就不错了。
    玉珍打算离开父母,跟盐船上那个汉子去,可等到出嫁这天那盐船都没上来。于是玉珍就像傻了一样,只晓得淌泪,到第二天跟结亲队伍出门去,眼睛也还在往河边看,往河边盼。玉珍就开始恨那汉子,也恨自己,恨汉子背信弃义,恨自己命苦!
    在回门这天,却听说有个汉子在村外打听玉珍,待玉珍走出村外,那盐船已经远去。
   
            错失的爱情---读冯铭《盼盐船》
   
                              付秋菊
   
   爱情,是人世间经久不变的主旋律!
   悠悠江水,缓缓东流,似有诉不尽的世间沧桑,就像那个没有天日的年代,总也盼不到黎明的到来!虽然玉珍是哑女,可她漂亮,勤劳,总是这样流连在江边,那是她在找机会寻觅自己的心上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她在一天天的等待中,又在江边浆洗衣服时,终于等来了哼着船歌的青年:下游远处的江面,他舒心地唱着“妹妹的脸蛋长得俊呃,妹妹的声音哥爱听呃!”玉珍笑了,对着盐船上的那三个男人羞涩地笑了,于是青年送给她发夹和小圆镜子,她送给他们蔬菜。
   从那以后,玉珍更是喜欢去江边洗衣服洗菜了,不过,她也从此把身上的的上衣改穿成了红色的;自此,不管是上上下下,还是来来往往的盐船,只要他们“一进入筲箕湾地界”,只要能看见码头上那点红,就知道那是玉珍在洗衣裳,后来跑船的汉子都认识玉珍了,可玉珍却只认识给他发夹的汉子,等待仍在继续中......
   一天,“她搬了块石头坐着,拿棒槌打几下衣服,眼睛就去下边瞭一眼,打几下衣服,又去下边瞭一眼,下游却始终没有盐船上来。”
   就这样,玉珍一等就是三天,因为“那汉子说好这几天上来。”但玉珍还是没有见到他的踪影,玉珍急啊!因为家里给她找了个婆家,可玉珍心里有人了,她当然不会同意爹爹的安排了,可她爹却说:“你一个哑巴,能配上人家就不错了。”
   于是,“玉珍打算离开父母,跟盐船上那个汉子去,可等到出嫁这天那盐船都没上来。”结婚那天,她虽然跟着结亲队伍出门去了,可眼睛也还在往河边看,往河边盼。
   然而,玉珍仍然什么都没有等到!
   于是,“玉珍就开始恨那汉子,也恨自己,恨汉子背信弃义,恨自己命苦!”
   其实,玉珍不是命苦,他们只是错过了。
   人生在世,往往就是这样,有好多的事情,错过了就永远不会再有!就像这玉珍和青年的爱情,其实玉珍的心里只有那青年,青年的心里也有她,所以他才会在村外打听玉珍,但是此时的玉珍已经出嫁了,可以想象,青年是多么的失望,他甚至还会误会,以为是玉珍心里根本就没有他,所以才离去了,而玉珍呢!因为左等右等,他都没有来,她可能还以为青年心里没有她呢!所以不得不把自己给嫁了。
   这,阴差阳错的,应该算是错失了的爱吧!
   从《盼盐船》这篇文章感觉,冯老师应该是生活在江南,或者是生活在江边的人,才会把这江上人家的生活写的这么真实,这么具体。
   同时,小说《盼盐船》,也写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辛,有那么多的人们,为了讨生活,不得不在江上来来回回,也因此而错失了人生当中该有的生活......
   《盼盐船》,盼的不是船,而是船上的人,更是生命中的伴侣,也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爱情。然而,文章的女主人翁是什么都没盼来......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6
积分
9223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9-2 08: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68、钟馗捉鬼图
  
  杨世英
  
  那个晚上,我去了我学生家。学生是个领导,他在市里任要职。
  学生热情地把我迎进客厅,他那很有气质的漂亮妻子为我倒茶上水果。
  我和学生边喝茶边聊。
  墙上一幅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钟馗捉鬼图。
  画面上,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虎虎生威。钟馗的大手紧攥“鬼”的脖子,那“鬼”微显透明的胸内,隐约藏着一颗黑色扭曲的心,黑黑的心上长着一只灰白的眼睛,很邪恶。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鬼”居然没有脑袋。
  我问学生,这幅画是哪位大师的杰作?
  学生笑笑说,先请老师评评画。
  我说,我不会评画,但看得出,这画很有功力。只是不完整。你看看,那鬼没脑袋嘛?    学生呵呵地笑,说,这鬼最好没脑袋。
  为什么?
  学生告诉我,这画是他妻子十年前画的。妻子读中学时学过画。妻子有意不给这只鬼画脑袋。当时,年轻俏皮的妻子说,你什么时候变坏,就把你的脑袋画上去。
  学生说,十年来,我时刻提醒着:不能!千万不能让这只鬼长脑袋!
  我笑了,你这里我会经常来,我要看看,画上的鬼是否长起了脑袋。
  我愉快地告辞离开。    其实,我是有事来的,但我一句都没说。
  
  巧妙婉拒---读杨世英《钟馗捉鬼图》
     
                              付秋菊
     
    读杨世英先生的《钟馗捉鬼图》,倒又让我想起了母亲去世的一幕:
    早晨,大家都集中在屋子里,母亲躺在躺椅上,奄奄一息,可她却一直在辗转,恍惚是在努力挣脱阳间的束缚,那黄泉路上啊!似乎有着千难万阻。
    一次又一次,母亲死过去活过来,这让我觉得,死,怎么也那么艰难!
    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能束手无策地干着急,堂嫂在屋里转来转去,东瞧瞧、西看看,后来,她朝我使眼色,随后,快步跑去门前,刷、刷,撕下了门上贴着的两张破旧不堪的钟馗守门图;说来也奇怪,那图扯下不一会儿,我母亲真的就永远的合上了她的双眼......
    对于钟馗这个人物,我不是太了解,只知道,他是传说中的门神,只要在门上贴上他的画像,那所有的妖魔鬼怪也都望而止步了。
    从母亲去世的这个事情来看,好像是传说中的黑白无常,也都被钟馗的画像挡在门外了......
    不去研究钟馗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传说中的这样神奇,但由钟馗这个传奇人物所演绎出来的故事倒是不少。
    那么,请随我来看闪小说《钟馗捉鬼图》吧!文章中的“我”是一位老师,想去找学生帮忙,因为“他在市里任要职”。学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但“我”不能张口就说有事吧!毕竟是有求于人,于是,我们边喝边聊,可墙上的一幅画---钟馗捉鬼图,引起了“我”的注意:
    “画面上,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虎虎生威。钟馗的大手紧攥“鬼”的脖子,那“鬼”微显透明的胸内,隐约藏着一颗黑色扭曲的心,黑黑的心上长着一只灰白的眼睛,很邪恶。”
    可让“我”奇怪的是,那“鬼”居然没有脑袋,学生不但不说是谁画的,还让“我”品画,“我说,我不会评画,但看得出,这画很有功力。只是不完整。你看看,那鬼没脑袋嘛?”
    学生笑,说没脑袋好!
    原来,这是一幅特殊的画,因为那是学生的妻子画的,而且是故意不给这只鬼画脑袋的。当时还俏皮地对“我”的学生,他的恋人说:“你什么时候变坏,就把你的脑袋画上去。”
    明白了,它不仅是学生的警示篇,而且也是学生的门神,他是想借用这幅图来挡住像“我”一样,前来找他办事的各路“妖魔鬼怪”的,图放在屋子中间,必定会引起来访的人的注意,这样,不用直说,很巧妙地拒绝了所有来访者的动机......
    于是,读懂《钟馗捉鬼图》后,“我”笑了,其实是自嘲地笑了,并且说要经常来看看,看看那鬼到底长什么样!“我”还会去吗?
    作为老师,这找学生走后门,帮忙办事的行为就已经让“我”无地自容了,因为曾经为人师表,总教学生好好学习,将来能为人民服务,做官的学生不但做到了,而且还做的很好,而“我”作为老师,自己却没有做到,无形中,已经变成了学生家中《钟馗捉鬼图》里的“鬼”了......
    相信读者都明白,这个《钟馗捉鬼图》里面鬼是泛指,他并不是指只某一个人,而是包罗了所有做违心事的人......
    很喜欢这篇《钟馗捉鬼图》,它虽然选材平常,但切入点别致,从众多的官场题材中,用图画里的人物,让文章的学生,很巧妙地拒绝了现今社会里的一些不良现象,艺术做人......
    在这里,期待杨世英先生写出更多更好的好文章,让读者们能很好享受文字的魅力......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6
积分
9223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9-5 09: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9-5 09:16 编辑

69、上席

                             曾勇

      侨居海外的三叔公回乡探亲,特意在县城最高档的饭店——青龙食府订了一桌酒席,宴请本家族最受尊重的几个成员。
  中午时分,宾客陆续前来赴宴。三叔公一一安排他们入席就座。令大家犯疑的是,三叔公身旁的左上席始终空着,也不知道他打算把它留给谁。
  本地习俗,宴席中,除主人坐右上席外,其他席位都是有讲究的,其中数主人旁边的左上席最为尊贵。可眼下家族中有脸面的人都到齐了,却依然不见三叔公邀请谁坐到左上席去。
  侄孙德亮考虑到三叔公年事已高,此次回乡探亲时间又短暂,有可能记不清各人的身份,便起身将大家重新介绍给他—— 
    “三叔公,这是有发叔祖公公,他是现在我们家族中辈分最高的人。”
    “这是德才哥,在县里当副县长,在外工作的人里头,数他职位高。”
    “这是保福叔,他这几年做房地产发了财,是村里的首富。”
    “这是保平伯,他有八个儿子十七个孙,我们家族中,他家人口占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说话间德道推门进了屋,一边喘着粗气解释,说自己从没进过这么好的饭店,寻了好久才寻到这个包间来。三叔公连忙起身迎上前把他往左上席拉。众人见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不是一脸的惊异。说来也是,德道家境贫寒,又是个没儿子的绝户,他凭什么坐上席?德道本人这时更是涨红着脸不肯坐过去:“不行不行三叔公,我哪能坐上席呀!” 
    “你怎么不能坐上席?”三叔公拉着德道说,“你两个女儿,老大前年考上清华,老二今年取了复旦,我们周氏家族哪个有你成就大?这上席你不坐哪个坐?”

                  付秋菊赏评:

              教育,国之根本---读曾勇《上席》
   
                          付秋菊
   
  读过曾勇先生不少文章,几乎篇篇都是这样简洁明了,一个故事给人一种启迪。《上席》也不例外,故事描写的是侨居海外的三叔公,回到家乡宴请自家族人时,围绕上席这个位子的归属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描写。
  届时,所有德高望重的人们都来了,这里面有辈分最高的发叔祖公公;当副县长的德才哥;做房地产、腰缠万贯的首富保福叔;还有家族里人丁最兴旺的保平伯。可三叔公左边的上席始终还空着,作为侄孙,徳亮怕三叔公是“老眼昏花”,于是都一一做了提醒,可说话间,族里的穷鬼徳道推门进来了,还嚷嚷说:从没进过这么好的饭店,所以寻了好久!
  令众人都没想到的是:三叔公不但请了这个穷鬼,还居然让他去左边的上席,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名牌大学,是周氏家族里成就最大的人。
  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小说《上席》,作者曾勇先生想要表达的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之本。
  人们不难发现:自古以来,教育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远古的孔孟,近代的发达国家,基本都是以才学治理天下。
  所有人都知道,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它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靠的就是文化。有了文化有了知识,就会研究出高端的科技,科技发达了,各行各业也就相应被带动起来,人们的生活也就富裕了。
  从《揭开美国教育的神秘面纱》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教育与中国的特色教育是截然不同的,人家是以兴趣教育为主,以死板教条为辅,而我们是死板教育为主,兴趣教育没有。人家的大学是宽进严出,我们的大学是严进宽出,别看这只是几个字的排序问题,其实这里面的文章可大了。我曾经也写过一篇评论叫《中国式教育》,里面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的特色,让教育跟着特色起来,人人都想有个铁饭碗,跟着国家走,因为那样吃吃喝喝都不是问题了,于是人们为了得到铁饭碗,那读书就是唯一的途径,感觉这似乎还是没有脱离了曾经的科举,所以人人都读书,都想读好书,都愿意考大学,因为只要考上了大学,所有的事情就都迎刃而解了,人生也就万事大吉了!
  进了大学,不管读不读书,只要几年毕业后,拿完证书,国家就正式接收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其实,中国人的大学,多半是混出来的,只要迈过了高考,大学里就是天堂,吃喝玩乐,快乐是应有尽有!
  然而发达国家则和我们相反,人家是宽进严出,就是说:大学可以随便进,也不必为了读书而读书,更没有像鬼门关似的高考,但是,如果大学期间的学业达不到,所学的专业过不了关,那么是永远都毕不了业的,想想,人家的能力和我国人相比,就知道到底区别哪里啦!
  话扯得有点远,但《上席》中的三叔公,因为侨居海外,所以也重视学习,所以才把培养了两个重点大学的徳道,请上了上席。
  重视教育和文化,就是为国家的发展把好了第一道关,也是为国家的前进打好了最根本的基础......
  喜欢曾勇先生的文章,是因为篇篇都是蕴含着某种现象,给人奋进的动力。学习好文章,同时也祝愿曾老师佳作多多。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6
积分
9223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9-9 09: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70、 一碗面叶   

                文□冷清秋

     他又想到父亲和多年前父亲做得那碗面叶。
     妹妹病了,发烧咳嗽整宿整宿地咳个不停,母亲用了很多偏方也不见好。镇上的老中医给把脉后没给开药,却说给女子做点好吃的养养看吧。
     然而,家里只有玉米糊糊。一天,两天,第三天时妹妹的咳嗽从有声到沙哑再到无声。后来,听不到咳嗽的声音,只看到妹妹憋的越来越红的脸和脖子上凸起的青筋。妹妹陷入昏迷后,家里愈发安静了。母亲的眼睛红肿的发亮,她不洗脸不梳头披着棉衣抱着妹妹坐在被窝里瞅着妹妹发呆。
     黄昏时分,父亲从外面回来了,他拎着半布袋面粉说,给娃擀碗面叶子吧。母亲依然坐着身子没动,父亲看看没在吱声转身进了灶间。他去抱了稻草后开始给锅里添水,烧火。父亲弓着身子和面,揉面。面团用擀面杖团了在面板上推着擀着,面案子上咚咚直响。
     他蹲在灶下静静烧火,看橘红的火焰舔着锅底,看锅里的水逐渐沸腾,后来翻滚。看父亲将切好的面叶子丢进开水锅里,没一会儿麦子的香便在灶间弥漫开来,惹得他咽了很大口的唾沫。就是那时,里屋的母亲突然怪异地嘶吼一声,刺得父亲的身子一颤,手里的碗“啪”掉在地上碎了。父亲看看碗又抬起头看他,他和父亲挨得很近,能清晰看到父亲的目光温和湿润得要溢出水来,又像涌动的小溪缓缓地涌过来,涌过来,将他淹没。
     父亲缓缓地站起来,重新拿了一只碗。将煮好的面叶子拢进勺子,再倒进碗里。加上一勺清汤,面叶子便在淡绿色的汤里舒展开来。父亲抽了一双筷子递给他。
     说苇娃,吃。

      付秋菊赏评:
            难忘的记忆---读冷清秋《一碗面叶》
   
                              付秋菊
   
  在心灵深处,往往总有些记忆永远难忘。
  《一碗面叶》中,他想父亲了,同时也想起了他曾经做过的那碗面叶:妹妹生病了,“发烧咳嗽整宿整宿地咳个不停”。
  相信这个场景,很多的人都熟悉,曾经,那落后的国家啊!缺衣少粮,人们是吃不饱穿不暖,医学更是缺乏。往往,人的生命就像现在一些地方的粮食---只能靠天收,尽管生育的孩子很多,但能真正长大成人的却不是太多。别人,我不知道,只记得年幼时,奶奶给我讲过我们自家的真事:她先前生了八个孩子,但一个个全部夭折了,回忆中,奶奶脸上的神情很是飘渺,似乎又回到了那久远的年代:孩子病了,只能用一些土法,没有医生、更没有医院......
      最后,也和《一碗面叶》中的情境一样:“母亲的眼睛红肿的发亮,她不洗脸不梳头披着棉衣抱着妹妹坐在被窝里瞅着妹妹发呆。”
  我的奶奶也和这文中的母亲相似,一样场景,一样的姿势,痛苦的送走了自己的前八个孩子!
  其实,《一碗面叶》中的妹妹,比奶奶的孩子们---我的伯伯和姑姑幸运多了,因为她是在用过很多偏方后,还找了镇上的老中医,可“镇上的老中医给把脉后没给开药,却说给女子做点好吃的养养看吧。”
  相信,这句话读者们都明白!用现代的人的话来说:那就是医生下的病危通知书!
  试想想,“母亲用了很多偏方也不见好。镇上的老中医给把脉后没给开药。”只是让给做点好吃的,其实,我们大家都明白:药都治不好,那好吃的能治好吗?那只是医生不愿意直接说出“等死”两个字而已;偏偏,家里除了玉米糊糊,别的什么都没有,妹妹的病情在一天天加重:“一天,两天,第三天时妹妹的咳嗽从有声到沙哑再到无声。后来,听不到咳嗽的声音,只看到妹妹憋的越来越红的脸和脖子上凸起的青筋。妹妹陷入昏迷后,家里愈发安静了。”
  但“黄昏时分,父亲从外面回来了,他拎着半布袋面粉说,给娃擀碗面叶子吧。”
  读到这儿,作为一个读者和闪小说爱好者,坦白地说:读这篇文章很费劲!以前,可能我就根本没有读懂过它。所以,我想给所有闪小说作者们提个建议:建议大家都正确使用标点和语法,该断句的时候必须要断开,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们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否则,那不是白写了。比如本文中,“母亲的眼睛红肿的发亮,她不洗脸不梳头披着棉衣抱着妹妹坐在被窝里瞅着妹妹发呆。”
  这个,怎么说呢!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不复杂,但却包含了很多层意思,把这些话连在一起,没有标点,没有断句,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很费神......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因为闪小说的字数受到严格控制,为此,我们为了节约字数,总是会在这里或者那里省略一些“东西”!但是,这样会让我们的读者感到茫然,至像我一样读不懂,再扭曲了原意,相信人们都知道那个“下雨天留客的故事”......
  话扯得远了,但肯定地说:清秋女士的《一碗面叶》是好文章,看,因为家里贫穷,所以只有玉米糊糊,但为了病中的女儿,父亲却在黄昏带回了半袋面粉,这里,文中略去父亲找面粉的过程,大量的留白后面留给了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之后却用了大量的文字、仔细地描写了他做面叶的过程,这里既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爱,又体现他对自己、对社会前景的无望和挣扎.....
  可屋里母亲怪异地吼叫声,打破了父亲全部的希望,于是,他手里的面叶碗掉地了,摔碎了,他的心也一起碎了,最后泪水像小溪一样涌过来,将“苇娃”也一起淹没了.......
  《一碗面叶》,作者在普通的题材中,利用平凡的故事,选用了不同的角度,给我们描写出了一段伤痛的历史,那也是一个永远的、痛苦的记忆。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6
积分
9223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9-15 22: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71、纸帖儿

                            文/冯铭

      刘福挑着行李走进何村,抬眼就看见土墙上贴着张纸帖儿:何小奎与武二芬在后山松树林里XX。帖儿为条形,长短乃对联的一半,字迹歪扭,甚是醒目,巷外贴着,巷里也贴着。走出村口,刘福报到的学校就到了。
      刘福不明那帖儿的道理,便问同事,原来那“好事”是不能见的,见了若不以帖儿示之,就会灾祸临头。刘福不信,又问验了的有几个?同事就举了李四云云。
      两月后,学校来了位女子,叫周芳芳,是乡里的钱主任带来的,校长说,学校人手不够。这女子清秀,样子也本分,见了刘福后眼睛就没少在刘福身上转动,周五刘福要回去,她就叫他注意安全,刘福说腊肉好吃,她就给他捎了两块。一时,刘福像喝了蜜一样,心里甜甜的。
      周日,刘福返校,却天已尽黑,上楼时因周芳芳屋里有响动,便去查看,结果房门却闩着,喊了半天也没人回应,刘福就疑心是盗贼,随即提了菜刀便要去看个究竟,当门闩撞开,又冲进屋里看了之后,刘福却傻了。    当夜刘福就躺至半夜,后又起来写了十张帖儿:周芳芳和钱主任在屋里“捉迷藏”,钱主任藏床下,周芳芳藏被里。帖儿写好后皆搁于床下,却不拿去张贴,半月后又提去烧了。
      烧时因在深夜,又是一个人,在燃去第九张时才听到后面周芳芳的泣声,当刘福把最后一张放进火里时,周芳芳竟嚎着扑来抢那张帖儿,嘴里还喊着个“不”字,然,帖儿在火中已成灰烬。
      半年后,因工作需要,刘福便被调到一个更偏更远的教学点上!据说,一个人在那里胡子拉碴的,也不晓得谈个婚事。

                                                 受伤的心---读冯铭闪小说《纸帖儿》
   
                                                         付秋菊
     
  《纸帖儿》讲诉的,同样也是一篇情感方面的故事。
  刘福被分到何村任教,可当他挑着行李走进村里的时候,抬眼就看见了土墙上的纸条:“何小奎与武二芬在后山松树林里XX。”那长方形的纸条不小,但字迹却却很难看,明显,那是一个不常写字的人写的。
  刘福一路走来,见巷里巷外都是这样的纸条,他很不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想想,男女做那种不光彩的事,一般是都偷着,怎么要公布于众呢?就算是被人发现了,就算是发现的人跟他们有仇,说说也就过了,也不至于张贴出来,更不能贴地满大街也是啊!
  刘福在问过同事后,才终于明白:那种事情是不能见人的,如果某人不幸撞见了,是要倒霉的,如果不张贴纸帖儿,那么他必将大祸临头。其实,这事说白了,就是一方人的风俗,曾经就亲自听村里人说过:一个女人在山上干活,偶然回家,便撞见自己的丈夫和他的外甥媳妇在做那事,要说:自己丈夫和别的女人私通,还不把女人气死呀!可村里人的话让我茫然:女人没有纠结他们的不端行为,而是向他们讨了12元钱和一块红布......
  当时,我也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人们解释说:撞见那种事是要倒大霉的,必须让当事人给化解了,那做法就是用红布包上钱,送给看见的人,那事就破了。可那钱数是有讲究的,一般都与12有关,可以一块二毛钱,也可以十二元,还可以一百二十元,以此类推,只要与12有关就行,也可以是12的倍数,那寓意就是要保对方一年中的十二个月都平平安安......
  大同小异,刘福遇见的何村的事,也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可令刘福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在不久后也遇见了:
  “两月后,学校来了位女子,叫周芳芳,是乡里的钱主任带来的,校长说,学校人手不够。这女子清秀,样子也本分。”新来的周芳芳,对刘福倒是关爱有加:刘福回家,她嘱咐路上小心;刘福喜欢吃腊肉,她给带来,应该说,周芳芳喜欢刘福,并对他一往情深,而刘福的心里也是像喝了蜜一样甜。然而,正是因为心里有了爱,也才会生出后面悲哀的结局。
  如果周芳芳不是对刘福那么好,那么刘福也不会在她屋里有响动的时候,固执的撞开她的门,因为刘福是怕周芳芳遭贼。哪想,是那不堪的一幕,这人就是这样奇怪,有的事情不知道便罢,知道了,就由不得要去信,于是,刘福也受何村人乡俗的影响,怕自己倒霉,于是“当夜刘福就躺至半夜,后又起来写了十张帖儿:周芳芳和钱主任在屋里‘捉迷藏’,钱主任藏床下,周芳芳藏被里。”
  然而,刘福虽然写好了纸帖儿,但他却并没有贴出去,而是把纸帖儿搁于床下,这里,就表现出了刘福那复杂的内心世界,其实,他已经爱上周芳芳,他怕自己倒霉,于是写了纸帖儿,可又怕伤害了周芳芳,但其实是真真实实的伤害了刘福的心,当他在半月后去烧纸帖儿的时候,“周芳芳竟嚎着扑来抢那张帖儿,嘴里还喊着个“不”字,然,帖儿在火中已成灰烬。”
  这也暗示出:他们刚萌生还没来得及表白的爱情,就像那些纸帖儿一样,在刘福的心中已成“灰烬”,所以周芳芳才会哭,才会嚎,然,这一切都随那烟灰一起消失了......
  刘福的心受伤了,在爱情的路上,还没来得及尝试,就重重的受到了伤害,所以他后来在一个更偏更远的教学点胡子拉碴,更不晓得谈个婚事......
  看来,冯老师善于写情感故事,并将这极其普通的题材,采用不同的角度,以及奇特的构思,来铺捉人们内心深处那不一样的感慨.....
  学习佳作,更祝福冯老师佳作频出。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6
积分
9223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10-6 11: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菊 于 2013-10-6 11:34 编辑

72、回家
   
                            谢林涛

  门突然开了。门外,一个小女孩眼睛睁得大大的,呆呆地看着屋里的我。
  你是?小女孩后退一步,两手张开来,撑住两边的门框。
  呵呵,我是谁?你猜!我一屁股坐在身边的沙发上。
  小女孩骨碌着眼睛,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好一会,突然大声喊道,你是爸爸!
  我一弹而起,竖起右手食指,“嘘”了一声。
  我们给妈妈一个惊喜,我笑着轻轻地说。
  小女孩回头看看,然后飞快地跑到我面前,书包往地板上一甩,扑进我怀里。
  爸爸,你怎么才回呢?我都上幼儿园了!
  爸爸……爸爸也想早点回啊,可爸爸要到外面挣钱,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我不要爸爸挣钱,我要爸爸跟我在一起!小女孩仰起头,用她嫩嫩的手掌抚摸着我的脸颊。
  我颤抖了一下,闭上眼睛。
  啊……门口传来一声女人的惊呼。
  妈妈妈妈,爸爸回来了!小女孩像兔子一样蹦出我的怀抱,又使劲拽着我的手,硬把我从沙发上拉起来。我的目光与女人的对撞了一下,又很快弹开。女人扫视着屋子,张开的嘴巴久久没法合拢,身子抖着,脸色苍白。我赶紧跨前两步,在她耳边小声说道,别吓着孩子……
  很晚了,小女孩才在我讲的故事里甜甜睡去。我把她小心地抱到坐在旁边的女人怀里,起身告辞。
  临别,女人告诉我,孩子她爸,还得在监狱里呆几年。他和你一样,也是个小偷。
   
   
                     做好自己---读谢林涛《回家》
   
                          付秋菊
   
  人生在世,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呵护亲人、帮助朋友、为人民做想做的事......
  虽然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可要过好这几十年,那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耶稣”主张:人来到世上,就是来受苦受难的。其实这话不无道理,试想想:我们的人生哪有一帆风顺?而往往却总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磨难......
   做人最关键的是:要选好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否则就将自食恶果,更会带给家人无尽的伤害。
   谢林涛先生的小说《回家》,就给了人们一个最好的忠告:文章描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当一个男人出现在家里后,她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爸爸,开心无比......
  这里,作者无形中就设置了一个悬疑:为什么孩子会没有见过父亲?
  是啊!天下谁没有父母亲?谁不是在父母的身边长大的?所以文中的小女孩也和大家一样,时时都在期盼见到自己的父亲。于是,“我”就在这个时候粉墨登场了:等在屋里,“门突然开了。门外,一个小女孩眼睛睁得大大的,呆呆地看着屋里的我。”
  “‘你是?’小女孩后退一步,两手张开来,撑住两边的门框。”
  从此处,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出:作者文学功底深厚,没有废话,没有开场白,文章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男人与孩子的第一次见面,赫然于纸上。
  文中的“我”既然来了,那“我”肯定就是有备而来的,因为我并不是孩子的父亲。这里,作者又留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想来,文中的“我”应该是和孩子的父亲很熟悉的吧!要不然,“我”怎么会知道孩子还没有见过父亲,并且在苦苦盼着父亲的归来。
  当听见孩子陌生的问话时,“我”则装出了一副亲昵状:“‘呵呵,我是谁?你猜!’我一屁股坐在身边的沙发上。”
  看见“我”的与众不同的亲昵行为,“小女孩骨碌着眼睛,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好一会,突然大声喊道,‘你是爸爸!’”
  “我”的努力成功了,而且还得继续把戏演下去,于是“我一弹而起,竖起右手食指,‘嘘’了一声。”并告诉孩子说:“我们给妈妈一个惊喜”
  “小女孩回头看看,然后飞快地跑到我面前,书包往地板上一甩,扑进我怀里。”并问出了她在心里憋了好久想说的话:“爸爸,你怎么才回呢?我都上幼儿园了!”
  相信:这个问题,会让所有的父亲汗颜,是啊!父亲是什么?父亲就是孩子的依靠,是所有天下孩子们的心中永远的靠山。可文中的这个父亲,他犯法了,不但做了坏事,而且还辜负了孩子。孩子没有错,所以所有的大人都在欺瞒着她,那是因为不想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永远的创伤,于是,“我”在编造谎言的时候,也心虚了,也结巴了:“爸爸……爸爸也想早点回啊,可爸爸要到外面挣钱,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谎言是善意的,可孩子对父母的爱却是最简单的,在没有的前提下,他们不需要荣华富贵,只想简简单单的和父母厮守就够了:“我不要爸爸挣钱,我要爸爸跟我在一起!”
  说完自己的要求,“小女孩仰起头,用她嫩嫩的手掌抚摸着我的脸颊。”“我颤抖了一下,闭上眼睛。”
  不知道谢林涛先生写到这里,心情是什么样的?想来,文中的“我”,也是一位父亲吧!这久违的亲人地抚摸,既是一种欣慰,也是父亲的内心深处对孩子的亏欠吧!
  文中没有交代“我”和孩子父亲是怎么认识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狱友,“我”先出狱了,所以受狱友之托,前来看望孩子,并给她一个期盼中的父亲,反正“我”还可以离开的,因为“我”是要出去为家里“挣钱”的......
  还是那句话,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呵护好自己的亲人们!
   

1023

帖子

4

精华

7

听众
主题
186
积分
9223
记录
31
收听
5

站长

发表于 2013-10-6 11: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73、爹的红苕酒
   
                            谢林涛

  雨还在下,还在下。
  堆在屋角的红苕,散发出醉人的酒味。
  那是一家五口两个多月的口粮。娘的叹息,一声响过一声。
  剁碎,风一吹,干了,就不会坏。爹呵呵笑着安慰娘。
  于是,爹和娘轮番挥舞菜刀,堆成小山一样的红苕,在邦邦声里,很快变成指尖大小的颗粒——苕米籽。
  雨还在下,还在下。屋子里的空气潮潮的,几乎能攥出水来。
  屋子太小,剁碎了的苕米籽,还是像小山一样堆在角落。
  酒味越发浓了。娘的叹息,一声响过一声。
  哈,干脆把这些苕米籽用来酿酒吧,喝酒也可以当饭的!
  几天后,已经变质的苕米籽,经过爹一阵折腾,变成了两满坛子红苕酒。娘从来不喝酒,小孩子不能喝酒,那酒,便成了爹一个人的专利。
  家里很快断了粮,爹一连跑了好几个地方,终于借到了一担稻谷。以后的两个多月,靠了这担稻谷,我们每天才能喝上两顿稀饭。爹每顿都要先喝一海碗红苕酒,眯着眼,嘴里滋滋有声,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着,脸上的表情赛过神仙。等到我们都放下了碗筷,爹才最后揭开饭锅,锅里还剩娘特意为他留下的半碗稀饭。
  红苕酒真是好东西,爹也就喝了一个多月吧,身体竟然胖了。我也想喝红苕酒,但爹坚决不肯,一滴也不让我沾。
  身体胖起来的爹,突然有一天晕倒在田里。爹的脚肚子一压一个深窝,好久也恢复不过来。
  娘流着泪,倒掉了爹喝剩下的那坛子红苕酒。娘尝过了,那根本就是水!娘想起来,爹酿酒时,没钱买酒曲。
   
   
          用心,才能铺捉瞬间---读谢林涛闪小说《爹的红苕酒》
   
                            付秋菊
   
  “红苕”两个字,可能会难倒不少的北方读者,当然,现在有百度了,什么都已不是难题,但那里的解释太复杂,也太笼统,那这个问题就由秋菊来简单地为你解读吧!
  红苕,是一种草本植物,当年生,别名:红薯、白薯、番薯;它是五谷杂粮中的一种,大面积的生长在南方,现在每一个大中小城市中出现的“烤红薯”,就是由红苕这种东西烧烤而成的,同时,这种植物在南方的栽种也特别简单:下雨后,把苗圃的种苗,用剪刀剪成几片叶子一节,随后带去已准备好的地里,用力插进已经被雨浸软了红苕梗上......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越来越多,作为绿色食品的红苕,又被请上了餐桌,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粗纤维;然而,红苕的历史中,带给大多数南方人回忆的却是苦涩,就像谢林涛先生的《爹的红苕酒》:
  因为雨一直下,所以“堆在屋角的红苕,散发出醉人的酒味。”
  这,大家都明白,南方大多属于季风气候,当雨季到来的时候,总是细雨绵绵,很多的作物也因此而发酵、霉变,像酿酒那样散发出酒香......
  可“那是一家五口两个多月的口粮”啊!
  相信人们都不陌生,改革开放前,国家提倡农业,人们都以种粮为主,可土地贫瘠,种出来的粮食往往一茬接不上下一茬。
  眼看着一家人两个月的口粮就要化为乌有,于是,爹爹呵呵笑安慰娘:“剁碎,风一吹,干了,就不会坏。”
  说干就干:“于是,爹和娘轮番挥舞菜刀,堆成小山一样的红苕,在邦邦声里,很快变成指尖大小的颗粒——苕米籽。”可“雨还在下,还在下。”
  之后,“酒味越发浓了。”爹爹提议说:“哈,干脆把这些苕米籽用来酿酒吧,喝酒也可以当饭的!”
  于是,就出现了后来的我和娘吃借来的“米粥”,爹爹喝红苕酒,又病倒了,他喝酒发福了身子,其实是喝红苕酒饿得水肿了......
  暂且不去研究《爹的红苕酒》怎么啦!可爹为了给“我”和娘省点粮食,居然不顾自己的死活,一两月的时间,只喝霉烂的根本没有放过酒曲的烂红苕水渡日,这对我们的这份亲情,是无论用语言都是无法来表达的。
  读过谢林涛先生几篇文章,发现他很擅长铺捉人们的内心世界,把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亲情,总是刻画得很到位,如:刚得了金奖的《回家》......
  还有,脑海中一直有一个画面挥之不去的,那就是谢林涛的曾经的精华文章《小雅》;小雅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她看见鸡妈妈呵护小鸡的时候,就想起来自己不在的妈妈,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想象中妈妈,依偎上去......
  好可爱、好可怜的一幕!
  从谢林涛QQ的头像上看,他应该有一个不大的儿子,估计这些灵感都来自他真实的生活!觉得他应该是个不错的儿童文学作家......
   
   
                              2013.08.25.10.10.晴
   

   附原文
   
                           小雅
   
                          文/谢林涛

  屋檐下,一只芦花母鸡不知从哪里啄出一条小蚯蚓,“咯咯”报喜。一只毛绒绒的小鸡唧唧欢叫着,散开翅膀,摇摇晃晃飞奔过去。
  小雅目不转睛地看着小鸡摆着头,一点点地把长长的蚯蚓慢慢呑下去。
  晌午刚过,太阳光斜射到屋檐下。芦花母鸡倚着墙根蹲着,微闭眼睛悠闲地晒太阳。淘气的小鸡在妈妈的翅膀下钻进钻出。
  小雅这时想画画了。她要画鸡妈妈,画小鸡。
  小雅在爸爸给她的小木板上画着画着,突然觉得木板太小了。小雅索性蹲下去,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画起来。小雅画了一个苹果圆的脑袋,又在脑袋上画了些黄色的卷发。眉毛是黑色的。眼睛是……小雅忘记了,站起来跑进屋子,在嵌有一面大镜子的立柜前,盯着镜子中的自己,做了个鬼脸,又赶紧往外跑。
  嘴巴是红色的。身子呢?穿了衣服,看不到的!那就画一条长长的连衣裙,有玫瑰花的绿裙子!
  大功告成,小雅看了看,不满意的地方又改了改。小雅再把目光投向墙角的鸡妈妈和小鸡——淘气的小鸡正伏在妈妈宽阔的背上打盹呢。
  我又有妈妈了!小雅正要扑过去,低头看到了自己满是泥巴的鞋子。弄脏妈妈的裙子,妈妈又会不高兴的。
  小雅赤着脚,小心地移到妈妈怀抱的位置。阳光灿烂,妈妈的怀抱好温暖,小雅轻轻地躺了下去。
   
   

1699

帖子

2

精华

3

听众
主题
179
积分
23909
记录
11
收听
0

管理员

发表于 2014-3-12 23: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已重新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冀ICP备13012593号-1 )

GMT+8, 2024-9-27 20:02 , Processed in 0.1481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