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四十之上 于 2019-10-31 17:35 编辑
步步升级的安居梦
房子对我们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个人的安居梦,更是家庭的象征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家庭的住房条件和质量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70年房屋变迁史,就是几代人生活的直观写照。
新中国成立时,我家住的是串架房,由祖祖修建。正房子共3间,堂屋两旁的房圈有一横置隔壁,分为前后2个小间。左边茅厮,右边是灶门间。 那个时代农村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尤其是大山里的原始森林几乎没有砍伐过。祖祖山林里的树木数量多,体积较大。请木匠砍下修理后,全部用在房子的修建中。修房后期自己的不够,还从左邻右舍购买了几十根,请师傅改来作楼板之用。 5间房子都用荷柱和木块镶嵌而成,是正宗的串架房子。这种房子热天凉快、冷天温暖,祖祖和小时候的爷爷都很喜欢。但它也有致命的弱点,木头容易生虫。 木板生虫后全是虫眼眼,不时有白色粉末从中推出,像胡须那样落到地上。除却不好看,实际都还不影响啥。实在整个木框的木板都烂了,就干脆把它取下来丢了。用竹条子横放竖编,再糊上一层混凝土,刷层白石灰浆。看上去,又焕然一新了。 但这样的更新只是权宜之计,有一定的限度的。爷爷小的时候,泥巴墙壁换了第二次。不出几年,整座房子就又千疮百孔了。原来是竖直的荷柱和横放的梁担被虫蛀掏空了,墙壁失去了附属的基础。 整座房子东倒西歪的,尤其是后墙壁几乎就要垮塌下来。好在几根梁担的省头扯着荷柱,还不至于就马上倒下。农闲时候,年龄稍大的爷爷帮助祖祖从小溪沟里挑来些鹅卵石。在几个大洞处砌一人多高的石头墙,支撑着几根横梁,才使一家人还暂时有个避风躲雨之处。 每当看到梁担上面纷纷掉落虫蛀的白木粉,祖祖和爷爷的心里顿时着急起来。他知道,这座老屋已经超龄完成神圣的使命,自己应该及时修建新房子。总不至于要等到整体垮塌坠地才行动,那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呀。 家人几番商量后,修新房的时间就定在春耕后的农闲时段。这之后几年,一家人要为此作好粮食和钱财的充分准备。除种好庄稼、争取多收粮食外,还要喂猪、喂牛,增加副业收入。
又将就住了近十年,待正式修房时,父亲都已经十岁了。祖祖和爷爷用两天时间拆除老屋,用3天时间修平地基、砌地脚石,准备工作才算基本完成。左邻右舍都抽空来帮忙,有时候还全家出动。 爷爷提着礼品,请精通地理的阴阳先生看个干净日子。最后定在那年的农历2月28日,阴阳先生指着黄书上一排字说:本日可婚娶、动土、搬迁、修建等。 正式开工那天,我家热闹非凡。人们分成3个部分:男祖祖带着男劳动力们挑泥巴,当打墙师傅的小工;女祖祖和奶奶带同族的几个女人灶门间煮饭、弄菜,同时继续收拾敞坝里堆的破家烂什;父亲被安排在田里,同来帮忙的婆婆大娘、叔叔姑姑们挖泥巴、锄泥巴,再装撮箕。 修房造屋是我家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漫长的事情,一共用了半年多时间。从开工开始到结束,父亲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手上的水泡好了后,父亲拿泥掌子拍土墙;盖房子备料阶段,他和奶奶是整理麦草的主要劳力;平整地面那段时间,他和大爸爸的四只小手合力提起粑杠,向蓬松的泥地夯去…… 粮仓的稻谷打成米吃完了,猪圈的两头肥猪杀来吃得精光,爷爷、奶奶藏在箱子底手绢包中的积蓄一钱不留,还欠亲戚、朋友一屁股烂账,我家的新房子终于完工。 走近光荣村小河子,站在小溪东岸,向篼子山方向瞭望,一座崭新的泥巴墙三合头房子出现在你的眼帘。正屋三间,左面灶门间连着吊脚楼附带牛棚,右侧一个转角后是茅厮附带柴房。 中间是才打好的石灰敞坝,里面白色长石条压边的檐坎,新荷柱支撑着新檩子、新麦草。缕缕炊烟在屋顶上袅娜低回,与屋后山林间氤氲蒸腾的雾岚混合在一起,给人登临仙境的感觉。 到70年代后期,生产队有了自己瓦窑。此时,我们家经济情况也稍微好转。父亲和母亲凑了些钱,先买来木料请人锯成椽子,再购买几千块青砖、万匹青瓦。把屋顶的麦草掀下,将泥巴墙推倒,将土墙草房改造成砖瓦房。
那是人口飞速增长的年代,城市里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物资缺乏,筒子楼应运而生。这种造价低廉的砖混结构楼房大概有三、五层,每层有个狭长的楼洞或有个简易的外走廊。多户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楼道里常年黑乎乎的,散发着厕所和饭菜的混合气味。 结婚到县城、在工厂上班的大爸爸,就住在那种筒子楼里。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那时生活的的真实写照。上班面对面、下班门对门、挤公共厕所、去公共澡堂,成为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永恒记忆。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居民开始享有集体福利分房,大爸爸一家住进了单元房,居住条件上了一个大台阶。单元房的设施相对完备,每家都有自己的厨房、卫生间,早起洗漱再也不用排队。 福利分房一般做过基本装修,大爸爸一家是直接入住。楼上楼下都有人家把单元房稍稍装饰一下,比较流行的就是――墙面涂上草绿色或浅蓝色墙裙。有少数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开始铺软质地板胶。 几年后,组合家具悄然面世。大爸爸家也购买了象征性的组合沙发、组合柜。人人有了装修的概念,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彩,日子一天一个样。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已是90年代初期。随着建筑技术迅速发展,高楼大厦开始拔地而起。一栋栋小高层建筑遍地开花,建筑风格也丰富多变,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有少数购买力的同事,在单位外面出资购房。 1998年,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福利性住房退出历史的舞台,房子逐渐变成了个人私有财产。商品房的出现,成功改善了居住条件。成家立业的我们,也在房地产商人修建的住宿小区选购自己的住房。 比较起以往的房子来,自购的商品房居住空间得到细分。卧室开始更强调私密性,独立门厅、客厅的出现改变了进门就见床的尴尬格局。我在装修时,将在电视、酒店、宾馆中看到的装饰样板融入到自己家中,打造成理想的家的样子。 到了21世纪,生活越来越富裕,住房越来越宽敞。无论是农村的宽敞小楼,还是城市的高档公寓,安居追求也越来越时尚。我的侄儿、侄女、儿子、女儿们对房屋的舒适度、美观度、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室内装修等,比起我们老一辈来有更高的追求和体验。 年轻一代不仅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更要白天黑夜空调WiFi等等。无论是向往返璞归真的自然,还是追求智能便利的未来感,都找到各自心安之处,舒舒服服地住进温馨、舒适的家。
建国70年来,我们大家庭的住房经过了草屋、平房、砖瓦房、筒子楼、单元房、商品楼、高档公寓等几个阶段。不论生活的农村还是工作的城市,居住条件越来越得到改善,每代人的安居梦得以逐步兑现。 这种变化,归根到底是国家经济迅疾发展决定的。仅观我家住房一豹,便知中国社会状况全身。我和每个中国公民为生活在这样的过度而骄傲、自豪,由此惟愿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使国更富势更强、民族复兴梦早日实现。在世界东方,巍然屹立起一个雄踞千年的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