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程思良 于 2019-10-31 08:24 编辑
闪小说化寓言 ——浅谈寓言与闪小说的互滲 文/程思良
古老的寓言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创新,使之焕发勃勃生机,从而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著名寓言作家安武林在《寓言的历史和未来》中说:“寓言也可以借鉴很多别的文体的创作手法,诗歌散文小说童话戏剧,无所不能,只要我们的寓言作家有一个足够大的胸怀,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一种全新的寓言形式的产生不是没有可能的。我们的寓言作家也正在积极探索,寓言诗,寓言小说,寓言剧等等,他们正在为这一古老的文体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寓言创作的多向探索中,通过古老寓言与新兴文体闪小说的互滲,创作出富有闪小说特征的寓言,不失为一条创新之路。闪小说是将字数限定在600字之内的小说家族新成员。闪小说之名,是由寓言作家云弓自英文“Flash Fiction”翻译而来的。西方的“Flash Fiction”源远流长。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伊索寓言。中国的“闪小说”也可以追溯到先秦的神话传说与寓言故事。可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闪小说,均颇受寓言的滋溉与影响。譬如,篇幅短小,语言精炼,言外有旨,寓意深刻,等等,无不有着寓言的影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闪小说在中国的兴起,与马长山、程思良、余途等寓言作家的积极倡导、大力推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前,在中国寓言界,将寓言与闪小说进行互渗,已有马长山、余途、桂剑雄、程思良、侯建忠、张孝成、边庆祝、满震、唐和耀、吴宏鹏等一批寓言作家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文艺评论家谭旭东在《寓言文学的传统与创新》中,对新媒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类作品予以肯定:“闪小说是寓言在网络媒介生存的一个新方式。”“其代表性作家有马长山、余途和程思良。”闪小说化寓言,除了具有寓言的一般特征外,特别注重故事情节的巧思妙构与潜隐寓意、含蓄蕴藉。
闪小说讲究构思巧妙,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出人意表,激发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闪小说化寓言的创作,在故事情节的构思上亦颇下功夫。通过闪跃腾挪,杯水兴波,让读者欲罢不能。
譬如,马长山的《虎猫对饮》:
老虎请猫过来喝一杯。
“您不会拿我当下酒菜吧?”
“哈哈,朕也是猫科动物,彼此照应还来不及呢。”
酒过三巡,天色渐晚。
“大王,您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告辞了?”猫喝得有点多了。
“还早呢。朕今天叫你来,是有件事同你商量。”
“只要有用得着臣的地方,就是赴汤蹈火,臣也万死不辞。”
“朕最近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尾巴痒得夜不能寐呀。”
“臣这就四下打听出灵丹妙药,医好大王的痒痒。”
“不必了。昨天狐狸献了一个偏方,说是用一只小老虎或者猫的骨头煮的水涂在尾巴上,几天以后就好了。”老虎用爪子紧紧抓着猫背,放声大哭——“朕真是于心不忍啊!”
“大王的意思是?”猫的脑袋一下子大了。
“朕只有四个孩子呀!小小年纪,朕怎么忍心使用它们的骨头呀!看来只有暂借爱卿的骨头一用了。”
“大王,自古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要能医好大王的病,臣死而无憾。只是臣有一家妻小,很是放心不下。”猫热泪滚滚地说。
“一切都包在我身上:爱卿死后,朕只要你的骨头,厚葬你的皮肉。至于你的家小,朕将照顾到底。”
“臣就怕老狼欺负它们……”
“它敢!朕的病每年都要犯一次!”
这篇作品语言生动,构思巧妙,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堪称闪小说化寓言的典范之作。作者于寥寥几百字中,闪跃腾挪,情节跌宕,意外频出,结尾运用双“欧·亨利手法”,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再如,桂剑雄的《熊、狐狸和牛》:
狮子大王高薪招聘一名军师,以挽回走兽在同飞禽大战中连连失利的局面。熊、牛和狐狸闻讯后,立刻赶来应聘。
为了证明当军师确实能拿高薪,狮王按照事先策划好的计谋,拿出一打金币对熊、牛和狐狸说:“这12块金币是专门赏给你们三位的。你们怎么分配我不管,但分配方案必须做到少数服从多数,而且不许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熊、牛和狐狸很高兴。素以憨厚著称的牛首先提议说:“既然狮王赏给我们的金币是12块,我看最公平的办法是平分,各拿4块。”
贪心的熊很想多拿一点,就对牛说:“不如我俩分算了,我得7块,你得5块,这样你就可以比三个一起分要多拿1块。”
听罢熊的话,狐狸不动声色地对牛说:“如果你愿意同我一道分配,那么你将得9块金币;我宁可少分一点,拿3块金币算了。”
狐狸的分配方案一出台,熊即刻慌了神,赶忙对狐狸说:“那么,还是我俩来分配吧!你得5块,不仅将比你和牛在一起时要分得多,而且也比三个一起分的平均数要分得多。我也不想再多拿了,继续维持原来的7块不变。”
“你听见熊的建议了吗?”狐狸对牛说道,“如果我同意熊的分配方案,那么你将1块金币都得不到。这样吧,假若你想得到金币并报复一下熊的话,就和我合作,我保证让你拿到2块金币。”
狐狸的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牛的响应。于是,凭着机智狡黠,狐狸不仅得到了绝大多数金币,还因此赢得狮王的赏识,做了一名高薪者——军师。
这篇作品,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层层推进,不断翻新出奇,引人入胜,将狐狸机智狡黠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此文首发《杂文报》后,先后被《新华文摘》等众多文摘期刊转载,收入《中国当代寓言》《中国当代闪小说精品》等大量书籍,选入社科版外国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系列教材《汉语精读课本(一年级下册)》等教科书,并被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评为“中国当代寓言名篇”。《熊、狐狸和牛》之所以成为寓言名篇,与其巧思妙构不无关系。
又如,程思良的《两头野牛》:
非洲大草原上有两头野牛,他们相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跋山涉水,寻找栖居的福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片水草丰美之地。
野牛甲居草地之东,野牛乙居草地之西。他们平安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因都想独占整片福地而斗得不可开交。双方势均力敌,屡次相斗皆两败俱伤。
一天,一个狼群蹿来,同时攻击两头野牛。两头野牛并肩作战,拼死力斗,硬是将凶恶的狼群赶走了。他们和平共处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频繁争斗。
不久,狼群又来袭,这次,他们改变了进攻的策略,只攻野牛乙。在群狼的围攻下,伤痕累累的野牛乙频频向野牛甲哀哀呼救。野牛甲却仿佛没听见似的,兀自低头吃草。
野牛乙被狼群吃得尸骨无存。野狼们打着饱嗝走后,野牛甲望着偌大的丰美草地,心中窃喜——幸亏未出手相救!
十天后,这片草地上,惟有狼影在草地间时隐时现。野牛甲已不知所终。
这篇作品曾获第11届“金江寓言文学奖”。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教授、微型小说理论家顾建新如是评析:“程思良的《两头野牛》,仅几百字,却写得神采飞扬!尺幅千里,缩龙成寸,明显吸收了蒲松龄《狼》的营养。小说也有两个特点。其一,曲尽其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1.情节经过6层变化:合力找草——互斗争草——并肩战狼——其一死亡——幸存者窃喜——另一继亡。古人写作提倡段段转、句句转,笔笔转。这篇小说可说达到了这样一个很高的境界。一篇仅几百字的小说,竟有这么多的曲折,真令人叹为观止!2.首尾不是相合,而是背反,出人意料。其二,小说不仅仅注重传奇色彩,更有深刻的意义蕴藏其中,让人读了感叹之余,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联想。因此,包容乃大。”
传统寓言往往在作品中直接点明寓意,这固然能让读者直达核心,却也减少了阅读寓言的乐趣。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挑战智力的游戏。读者通过研读寓言文本,探幽抉微,使内在寓意显影,显然比直接获知寓意来得更有兴味。闪小说化寓言,不直接告诉读者寓意,而是将寓意潜隐于生动的故事中,让读者去探索、去发现。前文例举的《虎猫对饮》《熊、狐狸和牛》《两头野牛》,无不如此。闪小说化寓言的代表作家余途,其作也不例外。
譬如,余途的《我的马》:
我被击中了,从马背上跌下来,血一股股涌出。我的马刹住奔跑,站到我身边。
我试图爬起来,抓到缰绳却没了向上的力气。我摸到了粘稠的血,再度趴倒。
马向我低下了头。
风卷起了身边的沙土。荒外能见到的只有我的马。
我挣扎着想再抓缰绳,身子已不听使唤。
我的马垂着头凝望着我,我抹了一把血拍向马屁股,用尽力气喊:“走吧!”它转身飞奔而去。
风呼啸着压抑我的呼吸,沙土意欲掩埋我的身体。
地在震动,那是我熟悉的节奏。
我的马,是它带来了马队。
全文仅207字,作者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匠心独运,妙手巧构,无论是环境描写,氛围的营造,情节的突转,还是人与马精神境界的呈示,都是那么自然真实。作品以少总多,意蕴丰赡、深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与马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高贵精神品质。文中,作者通过潜隐寓意,使作品含蓄蕴藉,耐读耐味。倘直接点出“善待别人者,别人亦善待之”之类的寓意,无疑会削弱作品的艺术张力,减少作品的丰富内涵。
西化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何希凡说:“闪小说是瘦了身的文学书写,浓缩的都是精华,浓缩更需要巧手和匠心!”在寓言创作中,积极吸收闪小说的一些创作手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随着越来越多的寓言作家投身这类寓言创作,在不久的将来,闪小说化寓言或许会成为寓言家族的一种新样式。
2019年10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