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望月怀远知是谁 文/陈光华 今天,在许多大型文艺晚会上,或者其他重要宴会上,主持人总喜欢引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来烘托气氛,表达情感。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这首诗意境很美,美得让人有些心痛。开篇第一句因为一个“生”字,将一种壮阔的意境用动态的写法表现出来,赋予明月以生命的活力,让人心动神驰。由此可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不是偶然。 这首月夜怀远的诗,韵味悠远,真挚感人。可是问题马上出现了,张九龄月夜怀远之人是谁呢?诗中根本没有提。有人说,是写给他妻子的;有人说,是写给他亲人的;有人说,是写给他朋友的;有人说,是写给他同僚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是,是,是,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总之,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唐玄宗李隆基。张九龄月夜怀远之人难道是皇帝?! 这就要从张九龄被贬荆州说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推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因上书弹劾牛仙客触犯龙颜,本已有些不满张九龄的玄宗,又将对周子谅的怒气发在张九龄身上,就把他贬到了荆州。这不仅仅是张九龄人生的转折点,也是玄宗由开明而昏庸的一道分水岭,甚至可以说是开元盛世盛极而衰的开端。 《望月怀远》便是张九龄被贬荆州之后所作。他所怀之人,也许就是他的君王。历朝历代不乏忧国忧民的大臣,然而这些忠于国家的大臣们却从没有忘却抛弃自己的君王和朝廷。张九龄诗中皎洁的月光,便体现了他的坚贞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张九龄在荆州只呆了两三年,便带着遗憾抑郁地离开了人间,一代贤相如此结局令人不胜唏嘘。如果说,他临终前仍在想念着国家、想念着君王是有理由的而且是完全可以相信的。因此张九龄在那个漫长的月夜中,念念不忘挥之不去的还是玄宗皇帝。张九龄离去了,带走了盛世的和平与安详,也带走了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诗人的激情,比如王维。 张九龄离开后,每当宰相向他推荐人才时,总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玄宗明明知道张九龄是位贤臣,且深深赞赏他的风度,可是为什么,玄宗宁可在张九龄死后追封他、怀念他,却始终不肯召回这位诗人风度的宰相呢?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也许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若干年后,被安史之乱赶到蜀中的玄宗,品评起自己几十年来所任用的宰相,谁好谁坏他一概都明白。可是当有人问起他明知如此,为什么还要任用李林甫和杨国忠时,玄宗却哑口无言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玄宗也许连肠子都悔青了。如果当初玄宗听了张九龄的忠言,哪会有后来的安史之乱? 在唐代灿若星河的诗坛上,张九龄虽然不在最耀眼的那个序列,却也是耀眼的那个序列之一。历史上,或者说中国文学史上,对张九龄的评价相当高。假若我们来一个“唐代十佳诗人”活动评选的话,张九龄绝对可以入选,因为他是唐代诗歌的“学科带头人”,是众诗人的领袖。完全可以说,他以其诗歌创作的成就和政治地位,影响了一代诗歌的发展。 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中,张九龄同样是具有独特性的一个。他的独特性不仅在于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名句流传,而且他还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深为时人所敬仰,也一直为后世人所敬仰。 通联: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东路一段59号 邮编:610200 手机:13628062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