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5|回复: 0

“牡丹疾控杯”中国第三届闪小说大赛获奖者访谈

[复制链接]

2818

帖子

63

精华

8

听众
主题
520
积分
19849
记录
25
收听
5

版主

发表于 2014-3-27 22: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牡丹疾控杯”中国第三届闪小说大赛获奖者访谈
  
  作者简介:
  吴宏鹏,原名吴雄飞,男,福建泉州人,1970年出生。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闪小说学会会员,中国闪小说学会理事、特约评论员。曾获小小说月刊杯首届、第二届中国闪小说大赛铜奖、银奖,2010年中国蚂蚁之星擂台赛10星座奖,2012年“乾有杯”全国第十届金江寓言文学奖入围奖,个人文集《不肯下跪的羔羊》于2012年5月出版。
  二、访谈问题:
  
  1、您是从何时开始创作闪小说的?请谈谈您的闪小说创作历程。
  我是从2007年开始创作闪小说的,关于这段历程,在前两次大赛访谈中已谈过。不久前也将它整理成文,作为正在出版中的文集《一张照片的重量》(暂用名)后记,为免重复,就请容我略去吧。
  2、请谈谈您这篇获奖作品的创作经验与体会。
  这两年比较喜欢关注微博,尤其是全国各大媒体的微博,从它们的新闻中了解一些事情,这应该也算是一种间接的生活体验吧。有段时间常见到某些官员被小三捅出去的新闻,便产生了灵感。
  构思之初,我就想,如今这精短类小说世界里,可到处是官场作品啊,如果按正规则去构思一个与新闻内容相似的完整的故事,这样的作品“开”出去,或许会到处与人撞车的。何不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呢。呵呵,于是一个大体模式就形成了。作品的初稿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写完以后自我感觉很不错,就投到了《小说月刊》何老师那儿了。
  我有个坏习惯,常常是,作品在家里不管呆多久都发现不了缺点,一旦出手,马上就会发现这里有问题那里也有问题了,这一次也不例外,稿子投出去以后,就着发件箱,又阅读了一遍(这也是习惯,每次不管是发到论坛或编辑邮箱,都会把自己当成一位刚刚见过这篇作品的读者,重新阅读一遍),就感觉到,在第三次出现“我很爱很爱他”这句话时,应该再加上“真的”两个字,加上这两个字,有两个作用,1、使反复出现的句子,有了微妙的变化。2、当第一次出现“我很爱很爱他”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真的”,当第二次出现“我很爱很爱他”的时候,或许给人的是一种半真半假,无法判断的感觉了,而在最后一次出现时再加上这两个字,大家就会误以为真了,如此一来,作品中每次出现这句话时,都给人带来一点儿新的思考和判断,当结果出现以后,前后一串联,便可以产生层层递进逐渐加深讽刺力度的效果(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原文结束时本来是这样的:“有件事你应该没想到:后来,一号也被我捅出去了。这次,并非受人所托,纯碎为了保命而已。”拿到《小说月刊》样刊时,发现“这次,并非受人所托,纯碎为了保命而已。”一句没了。仔细琢磨一下,这删得好啊,少了一句话,多出了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自2007以来,第四次被编辑“妙手生花”了。第一次,是在初学写作时,E拇指文学艺术网的编辑,为那篇寓言闪小说《蜕变》加上了“闪光的”三个字(有眼尖的小鸡发现,鹰的的胸前有个闪光的东西晃了一下---原文是:有眼尖的小鸡发现,鹰的胸前有个东西晃了一下),这三个字,让情节更符合常理,且呼应了前文,点亮了全文。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在《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同样是改得令人拍案叫绝。《惊梦》中,关于枪声的描写,被加了两个字“脆亮(的枪声)”这“脆亮”二字,让整篇文章动了起来。《进城》中,原来的第一人称被改为第二人称,从而轻易化解了我费尽心思也无法解决的叙述问题。这几件事情,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写作,尤其是如我们这种字数有限的闪小说,更需用心领悟,善用每一个字,字斟句酌,细细琢磨,才能出精品。
  
  3、给您留下较深印象的中外优秀闪小说有哪些?您认为闪小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外优秀闪小说有很多,由于阅读面有限,无法一一列举,但如让我不假思索地说出几篇作品来的话,第一篇应是王蒙的《雄辩症》,这篇作品是在学生时期就看到的,那会儿,纯碎以一个读者的角度来阅读,虽无法说出个中滋味来,却也已经感觉到了文章是有很丰富的内涵的,情节荒诞而又似乎合理,读来令人啼笑皆非,读完后就想,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这位“雄辩症患者”定然是经历了许多我们这个时代所无法理解的事情的吧。最近重读,感觉作品写得诙谐幽默,含蓄而有穿透力。
  我们身边一些文友中也有许多优秀佳作,已被我那笨拙之笔写过赏评的如《重游》、《希望》、《恐吓》、《鸳鸯名片》、《噶纳斯湖水怪》、《回家往左》等,就不重复细说了。还有两篇作品,当时很有冲动地想写写看法的,却因杂务较忙一直没有动手。它们是《如初》、《1969年的一缕青烟》,两篇的突出特点都在于,其细节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69年的一缕青烟》,就通过对主人公投掷纸团的一个细节的成功塑造,硬是让它支撑起了一段坚贞不渝的爱情,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如初》,作者通过极为细腻的细节,将作品中男人女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从女人这一个个动作中散发出来,尤其女人转身时候的“一跳”,更是活灵活现地,将女人的含而不露的满满的幸福感展露无遗,而作者细心耕耘的这一切,都是为两个字服务的:如初-人如初、情亦如初。
  4、当前,闪小说正在海内外华文文坛迅速崛起,您认为闪小说的发展前景如何?在闪小说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与欠缺?请谈谈您的看法与建议。
  闪小说,在大陆因为有了马长山、程思良、余途和蔡中锋等一大批老师不遗余力地努力,海外华人王勇、司马功、晓星、梦凌等许多老师的积极推动,近年来发展势头令人欣喜。闪小说这一新兴文体,因其精短而适合传播,是应时而生的,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
  但我想,我们还应时时心存这么一点意识:闪小说,要屹立于小说、文学之林,如果仅仅因为它的篇幅优势,恐怕还远远不够。它需要有能体现自己的独特性的东西的呈现,它还需要有一定的承载力。
  这几年来,整个创作群总体来说的确所前进,但离真正形成闪小说自己独立的文体特色,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目前开设闪小说栏目的刊物越来越多,文友们的发表机会也更多了,在这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大家应该也都看到了,应世之作、应发表而发表之作也颇多。所以强烈建议,为了闪小说的存在,我们在收获发表的同时,就顺便花些精力在如何写出闪小说的文体特色方面作些探索吧。所谓水涨船高,如果闪小说最终没有被大众所接受,我们发表得再多,名气再大,那也仅仅是小范围的,无多大意义的。
  不过话说回来,具有探索精神者,任何时候都不缺,关键还是在于鼓励和引导,中国闪小说学会目前有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它有凝聚力,能够把一大批作者团结起来,我们如果能够发挥这个优势,有意识地作些引导,相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比如,在我们自己刊物上,网站上,多鼓励创新与探索,多鼓励一些对于文体创作有益的理论探讨。比如,在我们的刊物上,我们的网站上,我们就不要那什么“只要让编辑读第二遍才能看明白的文章就咔嚓掉”了,我们多点耐心,我们的闪小说不是为任何刊物而存在,我们应该有我们自己的路子。闪小说因篇幅短小,字面容量有了局限,更应鼓励百花齐放,从思想内涵、文字张力等方面去探索的作者大有人在,如果连我们自己也掐断了这条路那条路的,其它刊物就更没有义务也不可能为我们去花那份心思了。
  
为了论坛安全,请文友们发帖时注意敏--感词,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冀ICP备13012593号-1 )

GMT+8, 2024-6-17 04:08 , Processed in 0.1142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