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1|回复: 4

9月赛散文组010号【“德阿杯”全国散文有奖征文】家有石磨

[复制链接]

672

帖子

3

精华

17

听众
主题
87
积分
4776
记录
0
收听
0

铜闪人

发表于 2019-9-11 13: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四十之上 于 2019-9-12 11:11 编辑

  家有石磨
               张永胜
   小时候的岁月,记得过节的美食就是豆腐炖肉。那时农村少见豆腐坊,要想吃上豆腐,就得靠自己打。每当要打豆腐的时候,石磨就要与老百姓并肩作战了。
      爷爷奶奶养育了父亲六兄弟和小姑,那个年代,爷爷家因为穷置不起石磨,他们就与另一户日子过得紧巴的人家,合伙买来了一副石磨。当时爷爷家由于人多住房不宽阔,也就没有多余的房子放石磨,这幅石磨只有放在合伙人的堂屋里。
      每次打豆腐,都是奶奶跟母亲或伯母婶婶搭手。推磨的活当然是年轻女人的事。我看着母亲两手握着推把,把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石磨推着打转,奶奶就用饭勺舀几粒发胀略带一点水的黄豆放进磨孔里。一会儿,洁白的豆浆就从磨缝里冒出来,慢吞吞地流到磨凳下的大盆里。        石磨有两个磨盘,一块磨盘固定在磨凳上,上面的磨盘穿着磨巴掌。每一次,磨把咬合着磨巴掌在母亲推转下,石磨直打转呼呼作响。奶奶每次都能手疾眼快舀豆放到磨眼里,奶奶可从没被磨把碰到过一次,奶奶那个准,那个快,让我瞠目结舌。
      磨豆子是打豆腐最耗时最累的活,母亲额头上渗出的汗水就是见证。
      过年时,家乡家家户户都会蒸粉蒸肉。磨米粉又会用上石磨了。炒熟的茴香与炒黄的大米掺和着放到磨孔里,香喷喷的米粉就会落到磨凳下的簸箕里。除夕当天,母亲用水放盐将米粉调好,再裹上肥肉放到蒸笼里蒸熟,香喷喷油溜溜的粉蒸肉成了实惠的美食了。
      小时候就记得吃,豆腐、粉蒸肉总在过年过节时见到,要吃上它们,就要经受石磨的磨炼,所以,我总感觉石磨就是与过年过节紧密相连的。
      后来,我的家乡转场,父亲携家带口来到湖区围垦荒湖造田,住户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行囊就是几床被子,笨重的石磨根本带不来湖区。那时要想吃上豆腐,就得步行二十多里去县城购买。幸运的是,湖区离我的老家就10来里路,母亲在过节过年时,总会带上黄豆、大米与茴香回几趟老家。
      父亲在湖区任分队长时,他身先士卒下湖垦荒。那时,荒湖里,菱角遍野。菱角藤被父辈用镰刀清除,但菱角落在深泥里,父亲虽是穿着袜筒下田,也不时会被遗留在田里的菱角刺扎到,他那一双脚板不知被菱角刺弄伤过多少回。因为父亲所带领的分队围垦的荒田年年丰产居大队之首,农场党委提拔他做了另一个大队的副队长。我全家又搬到了另一个村子。
      在新的大队,父亲因为工作出色,被当时的湖北省咸宁地区农垦局借用去嘉鱼头墩农场传授水稻直播技术。父亲任务完成回家时,农场已搞定揭榜任队长的改革,确定了各队领导班子。
       物是人非,父亲并没去找农场党委要官,而是主动承包了大队的低洼田养鱼。
       养鱼期间,父亲就开始自己养鱼种。当时夏花鱼苗要吃一段时间的豆浆,那时市场没有豆浆机购买,父亲想方设法弄来了一副石磨。就这样,村里仅仅我家有一副石磨。
       自打我家有了石磨后,我家开始热闹起来了,村民做粉皮、辣椒酱、豆腐、粉蒸肉......都会上我家推磨,乡里乡亲,不可能收费。我家的石磨都成了村民的公共财产了,用的人多了,磨凳、磨巴掌、磨把因为磨损多了,一年就要修理好多次,父母从无怨言,都会叫来二舅帮着修理。磨齿磨平了,父亲就请来石匠錾磨。
      如今物质丰富了,收入高了,要想吃豆腐什么的,随时都能买到。虽然我家的石磨已被闲置起来很多年,但每次看到躺在屋外的那副石磨,我就想起石磨曾经带给我的快乐。每一年,我们从肥沃的田地中受益无穷,我就感慨万分。我们当下的美好生活,都是老一辈付出了太多磨砺所带来的,老一辈人那时靠原始方法,肩挑背驮围垦农田的石磨精神。每每忆起,我们又怎会忘却呢?
       湖北阳新荆头山农场  张永胜   邮编435249   手机18772326377  邮箱2560240589@qq.com  微信177719086530589@qq.com  微信17771908653

672

帖子

3

精华

17

听众
主题
87
积分
4776
记录
0
收听
0

铜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3: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有石磨
               张永胜
   小时候的岁月,记得过节的美食就是豆腐炖肉。那时农村少见豆腐坊,要想吃上豆腐,就得靠自己打。每当要打豆腐的时候,石磨就要与老百姓并肩作战了。
      爷爷奶奶养育了父亲六兄弟和小姑,那个年代,爷爷家因为穷置不起石磨,他们就与另一户日子过得紧巴的人家,合伙买来了一副石磨。当时爷爷家由于人多住房不宽阔,也就没有多余的房子放石磨,这幅石磨只有放在合伙人的堂屋里。
      每次打豆腐,都是奶奶跟母亲或伯母婶婶搭手。推磨的活当然是年轻女人的事。我看着母亲两手握着推把,把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石磨推着打转,奶奶就用饭勺舀几粒发胀略带一点水的黄豆放进磨孔里。一会儿,洁白的豆浆就从磨缝里冒出来,慢吞吞地流到磨凳下的大盆里。        石磨有两个磨盘,一块磨盘固定在磨凳上,上面的磨盘穿着磨巴掌。每一次,磨把咬合着磨巴掌在母亲推转下,石磨直打转呼呼作响。奶奶每次都能手疾眼快舀豆放到磨眼里,奶奶可从没被磨把碰到过一次,奶奶那个准,那个快,让我瞠目结舌。
      磨豆子是打豆腐最耗时最累的活,母亲额头上渗出的汗水就是见证。
      过年时,家乡家家户户都会蒸粉蒸肉。磨米粉又会用上石磨了。炒熟的茴香与炒黄的大米掺和着放到磨孔里,香喷喷的米粉就会落到磨凳下的簸箕里。除夕当天,母亲用水放盐将米粉调好,再裹上肥肉放到蒸笼里蒸熟,香喷喷油溜溜的粉蒸肉成了实惠的美食了。
      小时候就记得吃,豆腐、粉蒸肉总在过年过节时见到,要吃上它们,就要经受石磨的磨炼,所以,我总感觉石磨就是与过年过节紧密相连的。
      后来,我的家乡转场,父亲携家带口来到湖区围垦荒湖造田,住户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行囊就是几床被子,笨重的石磨根本带不来湖区。那时要想吃上豆腐,就得步行二十多里去县城购买。幸运的是,湖区离我的老家就10来里路,母亲在过节过年时,总会带上黄豆、大米与茴香回几趟老家。
      父亲在湖区任分队长时,他身先士卒下湖垦荒。那时,荒湖里,菱角遍野。菱角藤被父辈用镰刀清除,但菱角落在深泥里,父亲虽是穿着袜筒下田,也不时会被遗留在田里的菱角刺扎到,他那一双脚板不知被菱角刺弄伤过多少回。因为父亲所带领的分队围垦的荒田年年丰产居大队之首,农场党委提拔他做了另一个大队的副队长。我全家又搬到了另一个村子。
      在新的大队,父亲因为工作出色,被当时的湖北省咸宁地区农垦局借用去嘉鱼头墩农场传授水稻直播技术。父亲任务完成回家时,农场已搞定揭榜任队长的改革,确定了各队领导班子。
       物是人非,父亲并没去找农场党委要官,而是主动承包了大队的低洼田养鱼。
       养鱼期间,父亲就开始自己养鱼种。当时夏花鱼苗要吃一段时间的豆浆,那时市场没有豆浆机购买,父亲想方设法弄来了一副石磨。就这样,村里仅仅我家有一副石磨。
       自打我家有了石磨后,我家开始热闹起来了,村民做粉皮、辣椒酱、豆腐、粉蒸肉......都会上我家推磨,乡里乡亲,不可能收费。我家的石磨都成了村民的公共财产了,用的人多了,磨凳、磨巴掌、磨把因为磨损多了,一年就要修理好多次,父母从无怨言,都会叫来二舅帮着修理。磨齿磨平了,父亲就请来石匠錾磨。
      如今物质丰富了,收入高了,要想吃豆腐什么的,随时都能买到。虽然我家的石磨已被闲置起来很多年,但每次看到躺在屋外的那副石磨,我就想起石磨曾经带给我的快乐。每一年,我们从肥沃的田地中受益无穷,我就感慨万分。我们当下的美好生活,都是老一辈付出了太多磨砺所带来的,老一辈人那时靠原始方法,肩挑背驮围垦农田的石磨精神。每每忆起,我们又怎会忘却呢?
       湖北阳新荆头山农场  张永胜   邮编435249   手机18772326377  邮箱2560240589@qq.com  微信17771908653

672

帖子

3

精华

17

听众
主题
87
积分
4776
记录
0
收听
0

铜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3: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乡里乡亲,不可能收费。倒数第二段掉了不可能三字

4483

帖子

106

精华

20

听众
主题
217
积分
193086
记录
0
收听
16

版主

发表于 2019-9-12 22: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当下的美好生活,都是老一辈付出了太多磨砺所带来的,老一辈人那时靠原始方法,肩挑背驮围垦农田的石磨精神。每每忆起,我们又怎会忘却呢?只有不忘根本,才可尽情远行!

点评

谢谢提升主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13 06:24

672

帖子

3

精华

17

听众
主题
87
积分
4776
记录
0
收听
0

铜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06: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湾浅蓝 发表于 2019-9-12 22:58
我们当下的美好生活,都是老一辈付出了太多磨砺所带来的,老一辈人那时靠原始方法,肩挑背驮围垦农田的石磨 ...

谢谢提升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冀ICP备13012593号-1 )

GMT+8, 2024-11-16 23:33 , Processed in 0.1667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