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赵文辉:一个创作者的艺术自觉 ——以文学来思考现实 文□冷清秋
文学到底为何?这是每一个写作者所面临的一道终极考题。
而对于一个认真严肃的创作者来说,写作从来都不是一种文字游戏,而是一种观察和记录世态百相的方法。
在这样一种作者的作品里,透过纷繁复杂的事件表象,深入各种是非矛盾的背后,所呈现出来的,是对于世事变迁和人自身本性的洞悉思考与期许。
至此,文学不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观察和感知社会时代的窗口。一个作者,也由此开始踏上作家这个慢慢长途,实现自我艺术上的提升,和自我对于现实社会的特殊思考。
这点在赵文辉的这一组十来篇作品里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果说像《酒风》《刨树》这些还停留在对于乡村人物质朴本性的刻画和感怀上的话,《栽树记》所描写的现实,就已经进入到了近几十年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麻烦和问题——
贫困或者说需要发展。
这几乎就是中国每一个农村现实问题汇总后的凝缩。而农村的经济脱贫说到底需要的是精神实质的改变。因此作为政府意志代表的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就成为了影响地方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新官上任》里,并没有外来力量的介入,但是那种希望把乡村建设好的愿望,依然体现得很迫切。所以,一切问题的核心关键还是人的问题。人的思想,以及人的做事的方法和技巧。这就是为什么在《栽树记》里,别的干部都是做做样子,而只有张清生把事情做成了的原因。
内在的社会意义是一篇作品不可缺少的精神实质,但是外在的文学艺术的表达手法,同样也不可或缺,不然一篇文字作品就不成为文学。
经济发展给乡村社会带来的这种变化甚至是极为深刻的。像在《做针线活的女人》中,一个新媳妇不会缝缝补补,做不来拆缝被褥这种女工,在传统的乡村简直是不可理喻的情况。但是发生在新一代乡村女性春花身上,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这背后体现的是社会发展对于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责任的对应调整和变化。作者通过一个特定的事件,把这种冲突很好地变成一种矛盾的情结,杂入情感的纠葛,从而把一个严肃的问题变得具有人情味,同时产生了特定的艺术表达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不但是我们对于乡村发展的寄托,也是我们对于我们社会发展的一种祈愿。同时对于赵文辉来讲,也自然是个人写作上的一种精神信仰和追求。不然他就无法写出这些极具现实因素,归纳中国社会乡村发展问题和变化的作品。
希望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也希望中国乡村能有一个更开朗的未来。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