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胖子 于 2014-12-1 09:30 编辑
人与人的距离
―――读傅修建作品《修下水道的老夫妻》
以前写过一篇关于人与人距离的日志,今天看到《修下水道的老夫妻》这篇短文,又再次勾起我的思考。
文章的标题叫“修下水道的老夫妻”,作者首先在这里给了一个定义,这是一对老夫妻,他们的职业或现在所从事的谋生途径是修水下道,虽说这个标题有点长,且没有什么新意,但一下子就把作者的心给抓住了,整个故事都会围绕着老夫妻的生活来展开的。
一个套间,我住二楼,老夫妻住阁楼。这是一个生活状态的描述,表面看是文字的处理,其实是一种现实的生活,从另一方面看,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这是二种人,二种不同的人,生活的圈子、生存的环境都不一样,“阁楼”二字,就是对老夫妻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文字简洁,再加上“储物间、狭小、简陋,毛墙、45瓦的灯泡、现装”一连串的关键词,进一步让老夫妻的生活状态展示在出来,同时也让读者在心中产生一种共鸣,窘迫的老人。
下水道,这个行当,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最脏、最苦的话,没有人愿意做,就是现在的打工人,也不愿意干,但就是这样的脏、苦、累的活,却和百姓息息相关,当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会想起需要有人来处理,想到的自然是这些农民工兄弟,现代化的社会,需要他们,不只是需要这样的职业,他们还需要一种尊重。
在文中,也有这样的表现,小夫妻讨厌这对老人,反感他们的“推门而入”,更嘲笑“这年头谁还用蜡烛啊”,这就是一种差距,这就是一种对人的不尊重表现,虽然“推门而入”有点冒失,作者笔下这种人物的反差,既是年龄的反差,也是一种文化的反差,他们不是个人,而是现实,更是一群。
所有的人和事,都展示出来了,也许你司空见惯,因为你和这个年轻夫妻一样,然后,作者笔锋一转,所有的事都变了。
还是停电,还是这对老人,还是蜡烛,在作者面前却出现新的情景
“咚咚咚”,有人敲门。凭敲门的力度我直接就能判断出是修下水道的那个脏老头,稍有素质的人谁会那么野蛮呢?我顿时心烦,没好气的明知故问:“谁?”
“楼上的。我怕停电平时备用着一些蜡烛,给你送一根来。”
短短的一句对话,没有起伏,也没有波澜,却将老人那种自然的心态和纯朴的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让人有足够的回忆空间,不得不让你的整个状态完全变了,给你的空间是思考、是自责,还有歉意。
也许这支蜡烛是老夫人让老头送下来的,也许是老头的本意,也许是夫妻的共同意愿,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与人真的有距离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真有。
让我们应当思考,思考人到底怎么了?
我喜欢这种作者的细腻,也喜欢写法的纯朴,因为这是来源于生活。
在结尾,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也许话不恰当,但一直喜欢这句话: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下水道的老夫妻
文∕傅修建
老夫妻俩住进来有一个多月了,我总共和他们也没说上几句话。
我住二楼,他们住上面的阁楼,那个阁楼原是房东的储物间,不仅狭小而且简陋,毛墙水泥地面不说,连个45瓦的灯泡也是他们住进来后扯根电线现装的。
夫妻俩都已年近花甲,是无儿无女还是子女都已成家另住我不得而知,也懒得问。不仅懒得问,甚至不想接近,其原因倒不是因为他们穷,而是因为他们是从事下水道清理的,总感觉浑身散发着怪味。
我对他们的反感,对方显然毫无觉察。因为之前阁楼里没安电灯,住进来的当晚,竟去找我借蜡烛,而且连门也没敲便径直闯了进来。
“这年头谁还用蜡烛啊?”我恶声恶气的以问作答,说完便急不可耐要去关门。
对方倒也识趣,得知没有蜡烛便退了出去。
但我还是觉得他们离去的太慢,因为对他们身上的那个气味我实在敏感。
我们俩上班的时间是固定的朝九晚五,老夫妻俩却是早出晚归,有时甚至是夙兴夜寐,忙得好像整个世界的下水道都是他们在疏通。不过这样也好,大大减少了我与他们相见的机会,免得心烦。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与妻正躺床上看着电视,竟突然断电。
陡陷黑暗,我们焦急万分。
“咚咚咚”,有人敲门。凭敲门的力度我直接就能判断出是修下水道的那个脏老头,稍有素质的人谁会那么野蛮呢?我顿时心烦,没好气的明知故问:“谁?”
“楼上的。我怕停电平时备用着一些蜡烛,给你送一根来。”
蜡烛点上,一切明亮,连同我的心情。(579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