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白沙地

杨世英闪小说作品网络研讨会总汇

  [复制链接]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1: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015.一首温暖人心的大爱之歌

——读杨世英老师的闪小说《让鱼》有感

文/杨希珍

       杨世英老师,是本家兄弟,但我们并不熟识,只是一个姓氏而已。读他的作品《钟馗捉鬼图》《砍脑袋》《让鱼》等,让我记住了杨老师的名字。这次闪小说研讨会,我进一步得知,杨老师原来还是少数民族——侗族人。由此我想:各族人民大团结,大家都写闪小说。闪小说一定会风靡天下,载入史册。
       下面,就杨老师的《让鱼》一文,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不当之处,还请杨老师海涵。
       从《让鱼》一文的“红薯”“稀饭”、“明早分”鱼、“大队干部”“为集体做事”等关键语句中,我们得知这篇闪小说讲的应该是上个世纪、贫困年代、大帮哄时的事儿。
       “大人捉鱼”,“小伢崽”“站在塘坝上看”,本该是件快乐的事儿,可是“爹撵我回家,帮娘烧灶火。”为什么?因为“大病一场的娘才好转来,身体很虚弱。”身体虚弱,急需营养补充。可是,他们吃的是什么饭呢?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他们只能吃“红薯”“稀饭”。“爹”捉鱼,一定是要给“娘”补充营养吧?可是,娘做好饭时,“爹拎着空木桶回来了”。“我”无不惊讶地问道:“爹,鱼呢?”“爹说,鱼喂在水井里,明早分。”读到这里,方知,爹捉鱼,不是个人行为给“娘”补身子,而是大队干部在为集体做事。
       从爹和娘的谈话中得知,捉的鱼都很小,只有“一手掌大”。只有去年的一条漏网之鱼,长得很大,有“四五斤”重。这么大的一条鱼,让人羡慕不已,不知哪家有福气能得到它。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起床,爹就分鱼回来了。”“我”听见“爹很高兴地对娘说,孩他娘,大鱼归我们了。”这本来是一件再高兴不过的事儿了,可是,娘却一愣,很惊讶地问道:“咋回事?”是啊,这么好的事儿,为什么“爹”如此幸运呢?娘惊讶,“我”惊讶,读者也惊讶。是不是人们看在“娘”大病初愈的份上,让给他家的呢?
        读者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很快就揭开了谜底:“大伙儿说,你们三个大队干部,辛辛苦苦为集体做事,这鱼就给你们当中的一个吧!”三个大队干部以“划拳”的方式定输赢,结果是“爹”赢了。
       紧接着,娘的一句疑问“你赢?”再加上一句“谢谢陈书记!谢谢刘会计!”让“爹”恍然大悟:“我这臭手,咋会划出那么好的拳来呢?”至此,卒章显志。“让鱼”一文写到这里,已经很圆满了。可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这也是作家的写作技巧和闪小说的魅力所在:“娘笑了笑,突然又认真地说,麻五婶还病着躺床上呢,孩他爹,你拿这条鱼去给她家换了吧!”主题进一步升华。尽管前一天,“娘”听说有一条四五斤的大鱼时,她那“微伸的舌头在干裂的唇边转了一圈”,但是,当真正的大鱼呈现在自己的面前时,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提醒自己的丈夫:“你是大队队长,不能搞特殊!”想到的是卧病在床的“麻五婶”。
       《让鱼》一文,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大伙儿把鱼让给了“辛辛苦苦为集体做事”的三个大队干部;二是书记、会计又把鱼让给了家有病人的大队长“爹”;三是在“娘”的建议下,大队长“爹”又把鱼让给了病床上的“麻五婶”。这三让,演绎了一场“群众爱干部,干部爱群众”的鱼水之情、大爱之歌。
       由此,我想到了一句“作家有教化人们向善之责”。杨世英老师做到了。看看现如今的某些领导干部以及他们的家属们,常常为了一己私利,不讲原则,不顾脸面,处处耍威风,搞特权,行贿受贿,巧取豪夺,完全把共产党员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等优良传统抛到九霄云外。我想,这样的领导干部,看了《让鱼》这篇文章后,他们一定会脸红吧?
       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充满了正能量,演绎了人性美,是《让鱼》一文的写作特色,也是我们每一个习作者应该学习的亮点之一。

附:

让鱼

文/杨世英
  
  太阳落坡,炊烟升起。
  我们一帮小伢崽,还站在塘坝上看大人捉鱼,爹撵我回家,帮娘烧灶火。
  娘在做饭。大病一场的娘才好转来,身体很虚弱。我边烧火边看娘切红薯,煮稀饭。
  饭刚做好,爹拎着空木桶回来了。我问,爹,鱼呢?
  爹说,鱼喂在水井里,明早分。
  爹拿起锅铲翻动着薯块,说:熟了。吃饭后,我和陈三、刘五夜里还得去守鱼。
  娘说,五六个月的鱼,没有多大吧?
  爹说,嗯,一手掌大。哦,只有一条大鱼。这鱼大概是去年躲在淤泥里漏了网,今年长到了四五斤。
  那么大的鱼,好呢。娘很兴奋,微伸的舌头在干裂的唇边转了一圈,消瘦的脸上泛起好看的红晕。娘说,只有一条大鱼,不知哪家得到它?
  爹看着娘,愣怔了一下,说,吃饭吧。
  娘盛起了饭,一家人把汤汤的红薯饭喝得稀里哗啦……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起床,爹就分鱼回来了。爹很高兴地对娘说,孩他娘,大鱼归我们了。
  啊?咋回事?娘很惊讶,又像明白了什么似的,娘说:你是大队队长,不能搞特殊!
  爹说,分鱼时,大伙儿说,只有这一条大鱼,不好分给哪家。你们三个大队干部,辛辛苦苦为集体做事,这鱼就给你们当中的一个吧!给哪个呢?你们划拳吧,谁赢谁得鱼。呵呵,划拳的结果,我赢!爹一脸自豪。
  你赢?娘的眼里泪花闪闪,嘴里喃喃道,谢谢陈书记!谢谢刘会计!
  爹看着娘,一拍大腿,说,是啊!我还纳闷,我这臭手,咋会划出那么好的拳来呢?
  娘笑了笑,突然又认真地说,麻五婶还病着躺床上呢,孩他爹,你拿这条鱼去给她家换了吧!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016.精深的对白艺术
             ——赏析杨世英闪小说的人物语言
         尹翔学
  拜读杨世英老师的闪小说,第一感觉就是人物语言举足轻重,意蕴丰赡,堪称经典,成就了作品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如《钟馗捉鬼图》中师生的对话,《雕刻师》中“我”与龙师傅的对话,《恋》和《荒》中父子的对话,《让鱼》中夫妻的对话,精到简洁的台词设计都是作品的主体和出彩部分,使作品内容和形式都熠熠生辉。
  下面以杨世英老师的代表作《钟馗捉鬼图》和《雕刻师》为例(下文简称为《钟》和《雕》),来欣赏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当之处吧。
  首先,作品站上了传承历史的高度。《钟》中,学生妻为学生画了幅《钟馗捉鬼图》,为何画中的“鬼没脑袋”呢?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说起钟馗,他是我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曾经被唐朝的皇帝封为 “赐福镇宅圣君”。因为钟馗是正义的化身,所以得到广大民众的爱戴。春节时是门神;端午时又是斩五毒的天师,还是道教诸神中唯一的有求必应的万应之神,他的神话和故事历朝历代都经久不衰。而鬼呢,“黑色的心上长着一只灰白的眼睛,很邪恶。”老百姓唯恐避之而不及。像每年农历七月的鬼出头,民间就有诸多有关鬼的禁忌,如同要过鬼门关。所以,学生妻故意留白,不给鬼画头,意为斩断恶鬼作祟的源头,却在学生头上戴上了无形的紧箍咒,监督学生洁身自好,不敢越雷池半步。
   而《雕》则谈论傩面具的话题。产自远古蛮荒时代的傩面具,是因无法解释大自然的诸多现象而转向敬畏鬼神的产物,是傩祭、傩仪、傩舞、傩戏中使用的图腾道具,也是祛灾纳祥的吉祥象征,同样具有宗教和民间艺术的品位和特征。
  钟馗的传说和傩面具二者皆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朴素本真、乡土浓郁的生活之中,作者精耕细作,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得到灵感,捧出了令读者喜闻乐见的累累硕果。
  其次,作品覆盖着主流社会的广度。即针砭时弊,反映热点。《钟》透过评说鬼图的表象来探讨反腐倡廉的实质。因为学生“在市里任要职”。常在河边走,为了不湿鞋,学生不禁脱口而出:“这鬼最好没脑袋!”言下之意就是学生我最好能出污泥而不染,不沾违法乱纪的龌龊之事。众所周知,一些官员的道德沦丧、贪污腐化,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其去核心价值观的负面示范效应在成几何倍数放大,也是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主因。习近平同志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也就是说,反腐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
  《雕》则由爱惜楠木引出保护珍稀物种。楠木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由于历代的过度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资源几近枯竭。其它的珍稀物种呢,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实际也是在探讨环境保护问题。
  再次,作品打造出对话描写的精度。作品的对白描写,无不推动情节发展,直奔主题。先看《钟》的情节:做客——问画(“这幅画是哪位大师的杰作?”)——评画(“那鬼没脑袋嘛!”“这鬼最好没脑袋!”)——质疑(“为什么?”)——答疑(“说我什么时候变坏,就什么时候把我的脑袋画上去。”)——告辞(“我倒要看看,画上的鬼是否能长出脑袋来。”)。再看《雕》的情节:见雕刻(“在雕傩面具?”)——谈材质(“只能用楠木。”)——谈人物(“是鬼!”)——谈用途(“政府需要给天井寨添置面具了”)——问推销(“你咋不做出一批拿到天井寨去卖给游客呢?”)——拒宣传(“有害无益啊。”)——道缘由(“楠木并不多。”)。你看,都是直达车,皆有不枝不蔓、一气呵成之感。
  最后,作品注入了主题思想的深度。就是以小见大,知微见著。《钟》中有个文眼,“千万不能让这个鬼长脑袋!”昭示着对腐败的深恶痛绝和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据官方统计, 20多年来,已有八百多万党政官员被查实腐败犯罪。更有人认为已堕落为世界上最大的“腐败党”。所以反腐败乃我党重中之重。《雕》里“我一年只砍一棵树”和“我做的面具,专供演出”的做法,是为了挽救濒危珍稀物种,是在保护生态环境。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而全球每小时就有一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所以保护濒危珍稀物种,也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刻不容缓。
  正如高尔基所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在这两篇“指尖之舞”(程思良语)中,杨世英老师用精美的对白诠释了当今中国的两个重大主题:反腐与环保。

附杨世英作品两则:
      (一)钟馗捉鬼图
那个晚上,我去了学生家。学生是个领导,他在市里任要职。
  学生热情地把我迎进客厅。他那很有气质的漂亮妻子为我倒茶上水果。
  我和学生边喝茶边聊。
  墙上一幅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钟馗捉鬼图》。 画面上,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虎虎生威。
  钟馗的大手紧攥“鬼”的脖子,那“鬼”微显透明的胸内,隐约藏着一颗黑色扭曲的心;黑色的心上长着一只灰白的眼睛,很邪恶。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鬼”居然没有脑袋。
  我问学生:“这幅画是哪位大师的杰作?”
  学生笑笑说:“先请老师评评画。”
  我说:“我不会评画,但看得出,这画很有功力,只是不够完整。——你看看,那鬼没脑袋嘛!”
  学生呵呵地笑,说:“这鬼最好没脑袋!”
  “为什么?”
  学生告诉我:“这画是我妻子十年前所画。妻读中学时学过画。妻有意不给这只鬼画脑袋。当时,年轻俏皮的妻说我什么时候变坏,就什么时候把我的脑袋画上去。十年来,我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千万不能让这个鬼长脑袋!”
  我笑了,说:“你这里我会经常来的。我倒要看看,画上的鬼是否能长出脑袋来。”
  我愉快地告辞离开。
  其实,我是有事来的,但我一句都没说。
             (二)雕刻师
“龙师傅,在雕傩面具?”我跨进龙师傅家堂屋时,他正坐在一张小方桌前,低头雕刻一块面具。
  “哎呀,喜鹊叫,贵客到,请坐请坐!”
  我就坐下,拿起那块即将完成的傩面具看,面具散发出一股扑鼻的香气。我说:“楠木做的?”
  “嗯,只能用楠木。其他木材不能做,放久了,会开裂,也会被虫蛀。”
  “哦,那是!这面具是啥人物?”我说。
  “你猜猜?”他咧嘴一笑。
  这块面具的形象,似人非人,似兽非兽;夸张变形、怪异奇特;狰狞凶猛、咄咄逼人。我说:“鬼?嗯,是鬼!”
  “太笼统了点。”
  “嘿嘿。”我说:“龙师傅,听人说,天井寨傩戏表演的面具都是您做的?”
  “做得不好,呵呵。”
  我说:“这种面具是不是经常做?”
  他说:“不常做,政府需要给天井寨添置面具了,来找我做,我才做。”
  我说:“你咋不做出一批拿到天井寨去卖给游客呢?您给政府做,那是计划经济,你给游客做,才是市场经济啊。”
  “会有人买?”
  “怎么没人买,北京的人还打电话问着要呢。”
  “哦。”
  我看着头发花白的他,有些惋惜地说:“别人要有您的这个艺,早就发了,可是您,还在这里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呵呵。”
  “这样吧。我们给您好好地宣传一下,让您的工艺品走向全国。”
  “不不,宣传不得!有害无益啊。”
  我大吃一惊:“什么?有害?”
  “我们这里,楠木并不多。我一年只砍一棵树,雕刻面具二十块。你倒提醒了我,我得给天井寨签个协议,我做的面具,专供演出,不能流走!”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017.《一语双关的“恋”》
——读杨老师闪小说《恋》有感

文/石德会
      放下所有的心思,专心细品杨老师的闪小说作品,感觉篇篇都是精华,闪着炫目的光。有的让人心痛;有的让人深思;有的让人惬意、温馨。“恋”就是让人感觉惬意、温馨的其中一篇。
      儿子天成开着新买的小车回家,父亲稀罕得想伸手去摸摸,但他瞥见了吴婶在看他的手时,意识到了自己的手粗糙,于是就变掌为指,在空气中点着车说……这里用了一个“暼”字。天成说:您年纪大了,进城和我们一起过吧。听到这话,吴婶轻咳了一声,头转向了别处。虽是“轻咳”,但对于父亲而言,无异于下了一道圣旨,父亲太懂的这轻咳的份量了。他故意装出心动的样子:让我想想,城里有田地吗?有圈牛、关猪的地儿吗?问得显然不合情理。呵呵,老钟,看你问得无头无脑,城里哪会有这些。吴婶听了赶紧打圆场,其实也是对父亲的一种暗示。果然父亲很快表明了态度,无非是些离不开老家之类的话,怕儿子多说啥,话锋一转:你有车了,可以常回来看看,顺便带着谷子、米、腊肉啥的回去,把儿子的嘴堵得死死地。与其说是说给儿子听的,不如说是说给吴婶听的。因为说话间,父亲偷瞄了一眼吴婶,这里的“瞄”和上面的“暼”遥相呼应,看似有些相同,又有着更深的内涵。吴婶此时嘴角上扬,头一勾,似乎醉了。虽用的是似乎,其实读者不难看出,吴婶就是醉了,不醉不就枉费了父亲的痴情迷魂汤!
      短短的几百字,作家就把一段黄昏恋演绎的丝丝缕缕。通篇虽未着一个恋字,但读者分明看见一对老人卿卿我我的场景,那份默契,那份成熟中依然有些初恋的情感,不经意地裹在字里行间。
      更让人拍手的是,这份“恋”,藏在“乡恋”“家恋”里,可谓一语双关,“恋”里有“恋”。
姓名:石德会
地址:徐州市鼓楼区太平村100号
邮编:221000
电话:15852122818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018.【杨世英闪小说研讨会18】读杨世英先生《钟馗捉鬼图》有感
从未写过任何赏析,也极少读过赏析,所以,我只能勉强写段文字作为学习心得,以表达对杨先生与其作品的敬意。
  《钟馗捉鬼图》是杨先生的一篇408字的闪小说,也可以说在我心中是一篇经典之作。杨先生把此篇作为研讨的第一篇,可见他对此篇的喜爱。一个热爱文字的文人,喜爱自己的作品,就会无比珍爱。试问,如果自己不珍爱,别人又怎么会去珍爱你的作品呢?
  钟馗捉鬼的画我只见过一次,那是小时候去村里一户人家去玩,在卧室的后墙上见到的。一张白纸上,钟馗面目丑陋,一手提着利剑,一手提着小鬼。当时我很好奇,故此留下极深的印象。后来,听说那家的孩子有了什么病,画是用来辟邪的。
  闪小说对于我来说是新事物,一个连其定义都模糊的门外汉,妄谈作品是需要勇气的。无知者无畏,仿佛不是什么褒义,却也并非没有积极的意义。
  《钟馗捉鬼图》标题首先赋予了文化底蕴,且比较含蓄,又不失醒目。然后,请看正文。
  “那个晚上,我去了我学生家。学生是个领导,他在市里任要职。”开门见山,时间,人物,干什么,人物关系及人物背景都在极短的文字里得以体现。
  “学生热情地把我迎进客厅。”这里可见师生的关系亲密,后面师生的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就合情合理。
  “墙上一幅画引起了我的注意——钟馗捉鬼图。”这里开始运用悬念与道具,由此展开故事。如果把悬念再往后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一是影响行文节奏,二是影响读者热情。读者的耐心有时候是有限的,想必我们都有类似经历。
  “画面上,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虎虎生威。钟馗的大手紧攥“鬼”的脖子,那“鬼”微显透明的胸内,隐约藏着一颗黑色扭曲的心,黑黑的心上长着一只灰白的眼睛,很邪恶。”寥寥几笔,画面感极强,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充分展现了语言的凝炼与魅力。这也是细节,让人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即便是瞎话,也让人深信不疑了。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鬼”居然没有脑袋。”妙!独具匠心,刹那间把读者味口吊起来,忍不住往下读。这就是奇。为什么鬼没有脑袋呢?
  “我问学生,这幅画是哪位大师的杰作?
  学生笑笑说,先请老师评评画。
  我说,我不会评画,但看得出,这画很有功力。只是不完整。你看看,那鬼没脑袋嘛?”师生都比较委婉,且机智,对话符合人物身份。
  “学生呵呵地笑,说,这鬼最好没脑袋。”这是神来之笔。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悬念足以把人悬糊涂了,又起波澜。
  “学生告诉我,这画是他妻子十年前画的。妻子读中学时学过画。妻子有意不给这只鬼画脑袋。当时,年轻俏皮的妻子说,你什么时候变坏,就把你的脑袋画上去。”浪漫的过往,良苦用心,在泥沙俱下,物欲横流的今天,真是难能可贵!
  “学生说,十年来,我时刻提醒着:不能!千万不能让这只鬼长脑袋!”一句话揭露谜底,颇有拨云见日之感,前面所有的意蕴也就一下子出来了,满满正能量,震撼心灵,让人久久回味。家有贤妻,不招外祸。有多少官员因为老婆或情妇贪污腐败,又有多少官员无所畏惧,以身试法,身陷囫囵?!
  “我笑了,你这里我会经常来,我要看看,画上的鬼是否长起了脑袋。
  我愉快地告辞离开。
  其实,我是有事来的,但我一句都没说。”这样的结尾很有然,尽管稍稍削弱了之前的感染力,却藏着另一个秘密让人去遐想。老师是来忠告的呢,还是另有所求呢?
  整篇小说尺水兴波,浑然一体,立意深刻,故事新奇,构思巧妙,厚重亦富有趣味,值得细细品读与认真学习。
  我用如此愚蠢的办法,学习了杨先生的精品力作《钟馗捉鬼图》。以上言论仅是学生个人浅见,勉强成文,自然漏洞百出,请先生与读者多多海涵。
  老说好,恐有吹捧嫌疑,如果非要我吹毛求疵,就是第一段仿佛可以去掉一个“他”字。另外,鬼上不加引号仿佛也是可以的。
  近来我在反醒自己,为什么不做个谦虚而又无拘无束的人呢?佛家说的好: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可是,作为一个敬畏文字的人,怎么又能够对一篇好的闪小说无动于衷呢?
  
  
  附原文
  
  1、钟馗捉鬼图
  文/杨世英
  
  那个晚上,我去了我学生家。学生是个领导,他在市里任要职。
  学生热情地把我迎进客厅。
  墙上一幅画引起了我的注意——钟馗捉鬼图。
  画面上,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虎虎生威。钟馗的大手紧攥“鬼”的脖子,那“鬼”微显透明的胸内,隐约藏着一颗黑色扭曲的心,黑黑的心上长着一只灰白的眼睛,很邪恶。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鬼”居然没有脑袋。
  我问学生,这幅画是哪位大师的杰作?
  学生笑笑说,先请老师评评画。
  我说,我不会评画,但看得出,这画很有功力。只是不完整。你看看,那鬼没脑袋嘛?
  学生呵呵地笑,说,这鬼最好没脑袋。
  学生告诉我,这画是他妻子十年前画的。妻子读中学时学过画。妻子有意不给这只鬼画脑袋。当时,年轻俏皮的妻子说,你什么时候变坏,就把你的脑袋画上去。
  学生说,十年来,我时刻提醒着:不能!千万不能让这只鬼长脑袋!
  我笑了,你这里我会经常来,我要看看,画上的鬼是否长起了脑袋。
  我愉快地告辞离开。
  其实,我是有事来的,但我一句都没说。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019.  留守的文化人
                             文/麻坚
  自从认识闪小说后,我也认识了很多文友,可是大多数人犹如过江之卿一样,一晃,都不见踪影了。他们干什么去了呢?不用说,有的改了行,写长篇或者故事去了,有的干脆投笔从商去了。只有杨兄,像个固执的老兵一样,执着地守护着自己的阵地,并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闪小说。
  闪小说好写也难写,好写是因为字数短小,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完成,难写是因为出新,这就像挖金子一样,太难了。不少文友都和我一样,只要有空,就乱动笔,乐此不倦,殊不知这样往往会成为垃圾制造者。而杨兄就不一样,只要这块地没有金子,杨兄就不会下锄,他是宁缺毋滥。这也是杨兄闪小说让人过目不忘的原因。
  在闪小说论坛里,能坚持住纯文学这条底线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写写时评,心灵鸡汤,或者故事之类的东西。说句心里话,东西写杂了,就跟脚踏两只船一样,不仅人不稳,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四不像。而杨兄就坚持住了这条底线,他不为名,不为利,永远守候着纯文学,这也是杨兄闪小说充满文学味的原因。
  还有更重要的一条,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杨兄的闪小说很少有讽刺的,大多数都充满了正能量,这就是一个文化人应有的责任,杨兄做到了。
  杨兄的闪小说值得我学习,可是杨兄对纯文学的态度也同样值得我学习,祝杨兄闪小说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020.  小小微篇闪的奇妙
                  --读世英老师的《人人有份》
                                文/卓尔

       世英老师的作品取得了那么多的荣誉,可谓是名至实归,拜读过的作品,常常会让人爱不释手。现就论坛上推出的20篇之中的《人人有份》写一点点个人的读后感,权当是回报网站上老师对我的耐心教诲。

                 一、人物形象的“闪”,有赖于作者构思的“闪”。

       小说是围绕着捕获后的野猪如何分配而展开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理应就是“领头的大胡子”姜林与“喘着粗气”的小男孩,以及其他参与捕猎的乡民,因为全篇占用笔墨较多的是这些人,然而行文结尾处,随着“都莫忙走!”的一声喊,那个“没在场”的大槐却意外地出现了,从而完成了人物的瞬间转换。
       读到此处我不由得不从心中也发出了一声喊:“妙!”
       人人有份,大槐做到了,尽管其他乡民不太高兴,但规矩守住了,从而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已经堪称完美,而且照应了题目,但正是大槐的意外出现,使“人人有份”这四个字更加丰满,不仅如此,通过衬托与对比,也使得人物形象各具特点,并使得主人公更加鲜明耀眼。
        短短587个字,刻画了不同形象,且又鲜明逼真,怎能不叫人惊叹?

                 二、人性的深层挖掘,有赖于出色的描写。

       著名作家梁贤泉老师似乎将作品划分为三个层面:政治的,道德的,人性的。那么世英老师的《人人有份》理应是人性的。同时不得不说,闪小说讲求结尾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世英老师他做到了,而且是完美地做到了,他让人性的挖掘与闪小说的这种最高境界相得益彰,巧妙融合。
       野猪的分配,渗透着人性。行文中,通过乡民的“面面相觑”到“嘀嘀咕咕”,直到“拿眼瞪姜林”,让我们看到了潜藏于普通人们心中的那个“卑微”,但如果对于人性的揭示仅限于此,显然并不是作者最终想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完成“文以载道”的使命?至少让人看了后会在心中由冷变暖呢?
       世英老师是高明的,高就高在他精于描写,并借此展开情节,刻画形象,进一步深化主题,能让人性的揭示更深层次一些。
       首先他通过人物大胡子认出了小男孩是大槐的儿子,从而无意间引出了并未出场的人物,此其一妙也。
       紧接着又用了一段文字做了如下描写:“眉眼像呗!你爹是湖南那边的好枪手,枪法不错,人够义气!是我约他今天来打猎的。走,一起去分肉,你一份,你爹一份。”
       这是一段极为高超的描写,正是这一段文字,活了全篇的情节,不仅使得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有了依托,同时也是对有可能出现的那个人物的侧面描写,此其二妙也。
       而妙不可言的则是通过这种侧面描写,不仅为大槐的最后意外出现埋了伏笔,更让人看到了人性闪光的那一个—“够义气”的大槐,从而为整个小说增添了暖色。
      
       综上,世英老师的《人人有份》一文堪称闪小说的精典,至少我是奉为精典的。
       分析不当之处,有请师友批评,更望世英老师海涵!

       作者:林国彬,长春市国土资源局双阳分局
       邮编:130600。手机:13844917721

附原文如下:
                      人人有份
                     文/杨世英

       两个汉子乐颠颠抬着一头野猪,一群人扛着枪嚷着笑着跟在后面,那阵势跟打了个胜仗似的。
       经过右边山湾,大伙停下休息时,看到一个小男孩坐在岩石上,“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咦,你这小伢崽咋也累成这样啊?
       不是小伢崽!我都12岁啦。小男孩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大声说,撵野猪累的!
       撵野猪?不错啊,是个爷们!你不是一个人来的吧?
       还有我爹,我们跑散了。
       你爹?领头的大胡子姜林猛地一拍脑门,说,你是大槐的儿子!
       小男孩跳了起来,说,您怎么知道?
       眉眼像呗!你爹是湖南那边的好枪手,枪法不错,人够义气!是我约他今天来打猎的。走,一起去分肉,你一份,你爹一份。
       大家面面相觑。
       二十几栋木屋散落在山冲里,宁静而古朴。在一家有石砌围墙、桂树飘香的院落里,猎手们坐等分肉。
操刀的是姜林。他按规矩先把猪头给击杀野猪的枪手,四只猪脚给理猪蹄印的人,内脏给带着猎狗的主。然后野猪肉分成28份,每人一份,小男孩分的是两份。大家交头接耳、嘀嘀咕咕,认为那个湖南佬大槐不该分肉,没在场嘛,凭什么分肉?
       小男孩明白了大家的意思,放下一份转身就往外走。
       拿着!拿着!姜林提着肉追出门外,说,不能坏了规矩!只要参加的,人人有份!
       走吧走吧,人们一边走一边拿眼瞪姜林。
       都莫忙走!循声望去,一个汉子从门前的小路摇摇晃晃走来。正是那个大槐,浑身汗水,肩扛重物。
       分猪!大槐趔趄一下,倒在地上,累的。肩上那物撂在一旁。一头红毛野猪,比刚才那头还大。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021.有责任心的作家杨世英
——学习杨世英老师作品感言
文/廖小权

       认识杨世英老师,最先是在原创版块读他的精华作品,后来是在讲改群的讲改交流中,杨世英老师对文对事的态度,让我非常佩服,因为他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作家。读杨老师作品,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三方面:
       一、杨老师的作品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许是他工作对象的缘故吧,杨老师作品把一个个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们对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虔诚和担忧也正是作者的思想,在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关系中,作家通过对人物的思想塑造,给出了一些自己的设想。比如《雕刻师》、《眼睛》、《木爷》、《请面具》等。
       二、杨老师作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和土地问题:《看医生》、《老爹》、《恋》等作品,不仅人物立体感强,而且洞悉了留守老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状态,展示了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和农村土地大面积荒芜的现实,引人关注、深思。
       三、杨老师作品对善良人性大力赞扬:《钟馗捉鬼图》、《坤叔》、《人人有份》等作品,大力颂扬廉洁、互助、守义、理解等善良高尚的人性,洗涤读者心灵,给人教益。
       杨世英老师作品透露出来的思想,充分展现了杨老师的社会责任心,这也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窃以为优秀的作品就是艺术地展示作者的思想,让读者理解、接受并践行。杨世英老师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期待杨世英老师创作出更多佳作,服务于社会,丰富人们思想。
       我是刚接触闪小说的一个新人,不会写评论文章,适逢杨世英老师作品研讨会,集中学习了杨老师作品,斗胆写下几句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杨老师原谅,请文友们批评。

       通讯地址:四川省安岳县城锦绣路133号如诗美地三期   
       邮编:642350
        QQ:2867600366                        
       电话:13568548308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022.义搏云天的坚守
                                                                                   ——赏析杨世英《女关公》
                                                                                                  文/洪超
       本文在简单的故事情节中传达出了一种坚守的情怀。这种坚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是对传统道德与美德的坚守。女关公为了学戏,为守住这传统的戏,一个姑娘家一辈子坚守在这偏僻的小村寨,无欲无求,只为那心中纯朴的梦。
       年轻人能喜爱传统文化已属难得,能以青春年华相许着实难得,特别是能抵住时代发展中的各种名和利的诱惑坚守心中的梦想,这是举世罕见。试想来,青春女子谁不爱美,谁不追求时尚,应时而动,这是人的天性,特别是爱美女子的天性,但在传统文化面前女关公却抵挡住了这么多的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诱惑,甘守小村,惯看秋月春风,花开花落,内心如伴古卷青灯,这上何等的煎熬和忍耐,这又要历尽多少的艰辛。无数的汗水和泪水,汇成了一条艰苦的坚守之河,而女关公在河中乘风破流,直挂云帆,这是何等的豪迈,这宛然是义搏云天的关公再世,她是女中豪杰。
      女关公不但坚守了传统文化,而且用现实的行动来证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舍命救人,这本身就是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有人口口声声说坚守传统美德,宣扬传统道德,可到关键时刻,都退缩不前,那是道貌岸然。而女关公思行如一,思想与行动高度统一。要坚守就是纯粹的、彻底的坚守,这集中体现了女关公坦荡的心胸。前后坚守的连接体现了小说的深度和厚度。
        作者巧妙地通过对比的手法,把这种坚守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让人仰望。如在台上演戏时,女关公与他的丈夫对比,在戏的动作上,她的丈夫要点到为止,但女关公一定坚持要把戏中该做的动作一个不落地做完,让戏完整完美,让传统文化完整完美。这是她在这么多年中能坚守下来的原因。她有强烈的原则性,虽然没有外在的强制力,但她内心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该做的一定要做到,这是一种高度的自觉性。这再次告诉我们,在国人淡视传统文化,远离抛弃传统文化的今天,为何只有她才能坚守。那是因为她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传统文化在现实如何遭冷遇,如何衰落,她依然坚守心中的准则。女关公与戏班的台柱子大勇也构成鲜明的对比。女关公一辈子坚守传统戏,而大勇却见利忘戏,经不起现实利益的诱惑去做了包工头,大把赚钱。女公关为戏坚守,抛却都市繁华,舍弃青春,无怨无悔。而大勇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两人在对比,高下立现。大丈夫成了女子,女子成了大丈夫。
        本作品在对比中,在现实与思想,人物与人物的对比中,突显了一种高贵的坚守,是难得的佳作。


姓名:洪超
地址:江苏常州溧阳市竹箦镇北山东路54号
电话:13625112596
QQ:110353569
邮编:213351
邮箱:110353569@qq.com







附作品:
女关公

  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伸长脖子看演出。
  大勇更是像头长颈鹿,此时,他呼吸急促,目光讶异。
  舞台上,张飞“咚咚”击鼓,关公与蔡阳战在一处。这关公,个子瘦小不打眼,却又身体灵活,纵上跃下,闪躲腾挪;“青龙偃月刀”舞得“呼呼”生风,劈、砍、挑、刺,招招狠辣。那蔡阳,人称“刀祖宗”。可这次面对关公,既欠招架之功,亦缺还手之力。他那面具里的眼睛,盯着关公的腿,眼神焦虑,不安。手里的刀,胆怯,无力。
  一通鼓毕。蔡阳低声说,算了,演这么多!
  关公咬牙说,不行!还有三十九招。
  蔡阳说,你腿里的钢板……别逞能了。
  没事!别废话,接招!
  蔡阳边打边嘟囔,硬撑,自己痛自己挨!犟!
  终于击完三通鼓,过上五十招,关公一式拖刀,把蔡阳斩于马下……
  关公、蔡阳二人站在台上,摘下头套面具,向观众行礼。关公的一头秀发披散下来。
  啊,女关公?!
  徐春华——
  观众叫喊着,掌声雷动。
  很多人认得徐春华,年初,春华她,见义勇为,在街上救下一个小女孩,被车撞断了一条腿。
  主持人跑过来,把话筒交给徐春华:请给观众说几句。
  她说,我是红脸关公,这是我的丈夫,蔡阳。观众大笑,鼓掌。
  她又说,这是二十多代祖宗传下的侗傩戏,我爱她!这戏别处没有了,我们天井寨还保留着。为了学戏、传戏,姑娘我,一辈子留在寨子里了。
  好!好啊!在欢声雷动的人群中,大勇乌龟样地缩下脑袋。大勇以前是天井戏班的台柱儿,现在是安家城里的包工头。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023.于无声处听惊雷
——读杨世英闪小说《雕刻师》
文/远山的寂寞

  作者如果能把一篇作品里赋予其深刻的主题,挖掘出大众的力量和智慧、人性的现实与追求,将文学给予人们激励、导引、警示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毫无疑问,这样作品是篇成功之作。杨世英的闪小说《雕刻师》亦是如此。
  作品主题深刻。闪小说《雕刻师》里的龙师傅,是一位专门从事雕刻傩戏表演面具的雕刻师,可谓是千千万万从事雕刻艺术品创作队伍中的一员,似乎不值得让人大惊小呼。但作品的高明之处,恰恰就在于作者通过龙师傅这个小人物,引出关注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幸福的环保大问题。在面对人们无尽无休地索取,造成生态失衡的严峻形势下,《雕刻师》以文学的真实,厚重的主题,告诉人们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美好家园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切入视角独特。闪小说《雕刻师》的写作技巧的高超不言而喻,它从傩戏表演面具制作这个小角度入手,警示和启发人们,在经济日益繁荣,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现实情况下,该如何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如作品中的两段对话:“这样吧。我们给您好好地宣传一下,让您的工艺品走向全国。”“不不,宣传不得!有害无益啊。”我大吃一惊:“什么?有害?”“我们这里,楠木并不多。我一年只砍一棵树,雕刻面具二十块。你倒提醒了我,我得给天井寨签个协议,我做的面具,专供演出,不能流走!”这几句对话,不仅表现出我龙师傅的关心,又暗示出职业雕刻人龙师傅的思想与情感、人格与精神。实事求是而言,作品中从事雕刻面具的龙师傅,就其地位和身份来说,无论怎么做似乎都无关紧要,但作者却赋予了他民意代表和献身环保的重要意义,看似风轻云淡,实则则举足轻重。
  人物性格鲜明。作者将故事里的人物,赋予他们不同的利益追求,其着力点是在人物塑造与表现上。《雕刻师》正是以其人物的成功塑造,对于人的性格、意识和精神的关注及表现,而具有了文学意义和审美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人类生存面临着严峻考验。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现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总之,杨世英的闪小说《雕刻师》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语言精练。《雕刻师》于无声处听惊雷,不愧为闪小说的精品力作,读来受益匪浅。写的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师友批评,希望世英谅解!
  闪小说正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文学创作百花园一朵芬芳艳丽的奇葩。祝福闪小说!祝贺杨世英闪小说研讨会圆满成功!

  附作品
       雕刻师
  

  “龙师傅,在雕傩面具?”我跨进龙师傅家堂屋时,他正坐在一张小方桌前,低头雕刻一块面具。
  “哎呀,喜鹊叫,贵客到,请坐请坐!”
  我就坐下,拿起那块即将完成的傩面具看,面具散发出一股扑鼻的香气。我说:“楠木做的?”
  “嗯,只能用楠木。其他木材不能做,放久了,会开裂,也会被虫蛀。”
  “哦,那是!这面具是啥人物?”我说。
  “你猜猜?”他咧嘴一笑。
  这块面具的形象,似人非人,似兽非兽;夸张变形、怪异奇特;狰狞凶猛、咄咄逼人。我说:“鬼?嗯,是鬼!”
  “太笼统了点。”
  “嘿嘿。”我说:“龙师傅,听人说,天井寨傩戏表演的面具都是您做的?”
  “做得不好,呵呵。”
  我说:“这种面具是不是经常做?”
  他说:“不常做,政府需要给天井寨添置面具了,来找我做,我才做。”
  我说:“你咋不做出一批拿到天井寨去卖给游客呢?您给政府做,那是计划经济,你给游客做,才是市场经济啊。”
  “会有人买?”
  “怎么没人买,北京的人还打电话问着要呢。”
  “哦。”
  我看着头发花白的他,有些惋惜地说:“别人要有您的这个艺,早就发了,可是您,还在这里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呵呵。”
  “这样吧。我们给您好好地宣传一下,让您的工艺品走向全国。”
  “不不,宣传不得!有害无益啊。”
  我大吃一惊:“什么?有害?”
  “我们这里,楠木并不多。我一年只砍一棵树,雕刻面具二十块。你倒提醒了我,我得给天井寨签个协议,我做的面具,专供演出,不能流走!”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024.品味杨世英闪小说中的老式爱情
段宏波

    在杨世英老师的二十篇精品闪小说中,有六篇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占了多数,有三篇写爱情,篇幅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这三篇描写的爱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我姑且称之为老式爱情,如果不严格追究定义的准确。

    曾经一位同事谈及自己爷爷辈的爱情,刚结婚的爷爷奶奶上街,根本不敢有现在的牵手行为,而是一前一后离得很远,但爷爷奶奶一辈子恩爱,没红过脸。当然同事所说的爱情发生在上上辈人的身上,和小说里写的人还不是一代人。但可以肯定小说里的人物是我(七十年代生)的前辈人,他们的爱情还带有老式爱情的遗风——含蓄,浓烈,痴情,化不开的乡土味。

    在《红铜戒指》中,主人公因车祸而失忆,但他却记得一个人的名字和对这个人的承诺。主人公四处苦苦寻找一个叫梅花的女人,一个又一个梅花出现了,都不是他要找的人,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女人带着铜戒指,他冲口而出。他找到他的女人了吗?小说至此戛然而止,留给我们巨大的空间。他可能找到了,更可能找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人。但主人公对爱情的痴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医生》中,赵铭接父亲进城,父亲不愿意进城,和儿子打起了“太极”,不管儿子怎么劝,父亲都是打哈哈。最后儿子提到父亲的同学李婶,父亲突然转向了。父亲不说想看李婶,却借口牙疼要去城里看病。父亲的含蓄和热烈,都在不言中。

    《恋》和《看医生》有些相像,都是儿子接父亲进城,不同的是,这次父亲热恋的对象就在身边。小说重点刻画了两个人物,父亲和吴婶。吴婶舍不得父亲,处处暗中提醒父亲,父亲当然也舍不得吴婶,苦心孤诣地编造谎言去搪塞儿子。父亲的谎言很拙劣,但很符合人物,显得妙趣横生。这里的爱情也是含蓄浓烈,带着乡土味。

    三篇小说都用了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对人物的动作和心理进行了深入刻画,动词运用传神,人物对话符合人物特点。《看医生》中,爹捂住了嘴,说“牙……牙疼。咝……疼。”父亲的狡黠显得可爱。《恋》中动作描写相对较多,父亲想摸儿子的车,他瞥见吴婶看他手时,意识到手的粗糙,然后变掌为指,多么细腻的描写,可见作者观察生活之深;当父亲搪塞了儿子之后,父亲说着,偷瞄吴婶一眼,吴婶嘴角上扬,两眼忽闪一下,头一勾,似乎醉了。动作细腻传神,足足把读者看醉了。
    老式爱情像藏在地窖里的陈年老酒,浓郁,温暖,醇香。我们会神往这样的爱情,但绝无机会再去谈这样的爱情。不过你不要悲观,还有变通方式,就是和杨老师的作品谈一次恋爱。


段宏波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1号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471039   电话:13403797325  邮箱hnly-dhb@163.com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025.
欧阳修曾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读杨老师的闪小说《看医生》,这句话就自然地跳到脑海里。
龙新表面是为回乡下看爹,实则想再次动员老爹进城;老爹表面丝毫不想进城,实则是怕进了城更加形单影只;老爹临时起意假装牙疼,实则是想进城和婶子唠嗑。杨老师表面写龙新反复动员老爹进城,一心想在父亲面前尽孝,实则暗自叹息,真正的孝道不是给爹吃给爹穿,而是应该真正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即便进城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可年轻人忙工作、忙学习、忙事业,一直生活在大山种田的老爹,离开了老营,他能干嘛?能融入城市的忙碌节奏?能和城里的乡下人打成一片?能和周围邻居说上掏心窝子的话?
在杨老师的笔下,龙新是个孝顺的儿子,为了劝服固执的爹,耐心、细致、谨慎地说着城里的诸般好处:高楼大厦,有电梯房;楼前有河,河水清澈;城里小区有很多说侗话的老乡,还有老乡和老爹一样喂画眉,每天一大早爬到后山小树林里挂鸟雀……儿子是个好儿子,可惜没按老爹的心意尽孝。直到儿子说出后山向家村的李婶儿也在城里,帮着儿子照看装修的新房,才歪打正着地碰对了老爹的心事。
老爹是个好老爹,一直生活在山里,是种田的好把式,很少出门,一辈子守老营。爹的地肥得冒油,房屋黝黑光亮,完全还是自力更生。可岁月经年染白了爹的头发,压弯了爹的脊梁,最苦的还是少了陪伴。不是不想进城和儿子一家待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可自己进城会干啥,只怕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着,到时还不像关在笼子里的鸟?老爹的心事说不出口,只好闷头喝酒。
杨老师的作品直指现代社会的养老问题,随着山里的孩子进城读书、工作、在城里成家立业,留在大山里的老人们该怎么办?孩子不愿回大山里,老人不愿进城去,这一对矛盾该如何调和?《看医生》一文中的老爹借牙疼掩饰自己愿意进城的真实原因,而后山向家村的李婶儿进城后,也在打探自己的同学老爹。可见解决老人们的精神需求,才是协调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养老,不仅是物质上的优渥,更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陪伴。
杨老师写爹的语言非常出色。一开始“哦”,再“哦”,明显无动于衷;“ 侗话?侗话好,讲起来顺溜,听起来亲切。”老爹明显话多了,儿子说到点子上了?“我也天天挂啊”老爹俨然已经心动了;“ 啊……条件?好好好!至于去城里,过段时间再说。”唉,以为老爹已经被说服了,哪知老爹不过是敷衍,这下又绕回去了。“ 是她!难怪这久不见,原来……”爹捂住了嘴,明显怕泄露了心事。“ 牙……牙痛。咝……痛!不行!明早同你去城里,看医生!”装得还真像,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倍感凄凉,老爹不容易啊。
这让我想起了高晓声的《陈奂生进城》,读者看时,想笑,却又笑中带泪;想哭,却又无法痛哭一场。这也许正是杨老师文章的魅力,教育人却并不说教;矛盾激化的瞬间,却用温情及时化解。让读者自省、深思而又看到希望。
(赵洪香,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会员)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027.谈谈杨世英闪小说作品的选材
文/垫石

  中国闪小说作家论坛举办杨世英闪小说作品网络研讨会,推出了杨世英先生的20篇闪小说佳作,现结合作品谈一谈杨世英闪小说作品的选材。
  首先是结合工作,挖掘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杨世英先生在县文化馆工作,所从事的是文化艺术的宣传推广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这样特殊的工作环境,给予了杨世英先生丰富的创作源泉。傩戏是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世英先生利用闪小说对傩戏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介绍和挖掘传承,闪小说《雕刻师》是介绍傩面具的雕刻,同时也是对珍稀树种——楠木的保护;《守》《女关公》是说侗族有一批执著喜爱傩戏的文化人,在民间还有高人;《眼睛》《木爷》《招聘》则是说傩戏有了更多的喜爱者和传承人。杨世英先生通过这些作品,塑造出了一批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把傩戏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其次是弘扬正气,歌颂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优秀传统民族,古老的文明孕育了诚实守信、防微杜渐的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杨世英先生的闪小说作品大量地宣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闪小说《钟馗捉鬼图》《明白了就好》宣扬的是,人不管地位高低,要想长期光明正大地工作和做人,心中就得有个时刻提醒自己“标尺”,做到防微杜渐。那个在市里任要职的“学生”,敬畏的是妻子给他画的“钟馗捉鬼图”;那个当上局长的“儿子”,敬畏的是“冷脸如霜”的父亲的遗照。《让鱼》《人人有份》歌颂的是先人后己、团结有爱的传统美德。
  再次是触角底层,反映人民大众普通生活。杨世英先生的闪小说作品,是植根在人民大众生活的土壤,多方位地反映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有反映一个在外打工者的爱,虽因车祸使大脑失忆,但他还是能够记起戴着《红铜戒指》的爱妻梅花;有反映乡下老人的爱和情,一个倔犟不愿进城和儿子过日子老爹,听说后山那个同学李婶到城里去了,他也要借故到城里去看《看医生》;一个买了新车的儿子要接老爹到城里去,老爹谢绝儿子的好意后,旁边的“吴婶嘴角上扬,两眼忽闪一下,头一勾,似乎醉了。”(闪小说《恋》);有反映老人难舍难分的故土情结,已经进城养腿伤的《老爹》,从微信中看到他家里那块地被“踩出了一条长长的人行道”,他便不顾腿痛,要“先整好地再说!”有反映特殊年代的艰苦生活,《那年月的一只鸡》可是一家人的油盐钱或庄稼地的肥料钱,但为了儿子找到媳妇,还是要忍痛宰了它来招待亲家公。
  文学创作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一个作家要创作出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只有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选择那些平凡而奇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经过细致刻画,塑造出让人难以忘怀的典型形象,杨世英先生的闪小说作品做到了这点,他那些成功的获奖作品,都是植根于他熟悉的生活环境之中。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028.“鸡”情人生,“迈”动生活
                  ——笑侃杨世英闪小说《那年月的一只鸡》
文/黄元罗

   那年月可真不容易,嘴里淡得能跑出一匹马来,家里的耗子都小心翼翼地东躲西藏着,生怕一不留神就成为人类改善伙食的大餐!这不,杨世英先生笔下的《那年月的一只鸡》死了都不安生。
   刚被扒光衣服,公社里的九品芝麻官老罗就来了。这可咋整?本鸡不是您的菜啊!赶紧地,先洗个没完没了的热水澡吧。喝了两碗酒,本鸡还在水中游。罢罢罢,老罗也不知是自讨没趣,还是良心发现,打着“醉拳”回衙门去了。
   夕阳西下,准亲家邻村的大成驾到。当当当当,本鸡闪亮登场!可谁知,“大成”变“大师”了,不吃荤腥!拉倒吧,自打进门到现在,您老咽的口水都能让本鸡再洗一次热水澡了!
   一夜无语,次日,“风萧萧兮易水寒,本鸡一去不复返”。大成家的六张血盆大口同时向我开炮、向我开炮......!(346字)

   作者:黄元罗
   通联: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白田中路88号世纪园小区欣梅园6幢201室(邮编:225800)
   联系电话(微信号):13651530287
   邮箱:huangyuanluo@126.com
   QQ:929562685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029.杨世英闪小说的创作特色
文/程思良

      在为数众多的闪小说作者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作者。杨世英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湖南新晃人,侗族,系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闪小说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杨世英是一位创作态度十分严谨的实力派闪小说作家。自2011年投入闪小说创作以来,他不追求创作的数量,而是专心于打磨每一篇作品。他写的闪小说虽然只有百来篇,但颇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其作不但散见于《光明日报》、《文学报》、《四川文学》、《小小说月刊》、《微型小说月报》、《天池小小说》、《西北军事文艺》、《今晚报》、《国际日报》(印尼)、《中华日报》(泰国)等诸多国内外报刊,还在各类全国性大赛中屡获佳绩。例如,《钟馗捉鬼图》获2013年中国闪小说年度总冠军大赛亚军奖,《雕刻师》获首届《光明日报》微博微小说大奖赛二等奖,《看医生》获“大地魂杯”全国闪小说、微电影微电视剧本有奖征文闪小说二等奖,《那年月的一只鸡》获第二届“陀螺文化杯”中国闪小说大赛三等奖,《明白了就好》获首届“云岗杯”全国闪小说大赛三等奖,《傩戏闪小说九章》获“新晃杯”全国侗族文学征文大赛小说奖(第二名)。
      杨世英的闪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构思精巧,内蕴丰富,洋溢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小说离开不写人。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小说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刻画人物方面,杨世英十分用心。走进他精心营构的闪小说世界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络绎而来。如《雕刻师》中一年只砍一棵楠木树雕刻傩面具的龙师傅,《守》中放不下傩戏“咚咚推”的爹,《眼睛》中要求将自己的墓碑刻成眼睛状的老戏师,《砍脑袋》中自肩保境安民之责的省参议员张清,《女关公》中酷爱傩戏的女关公徐春华……,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闪小说要在寥寥600字之内的篇幅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需要在情节构思上多下功夫。杨世英的闪小说,颇注重构思的精巧,杯水兴波,闪跃腾挪,故事情节曲折多变,欧•亨利手法的运用十分娴熟。如《砍脑袋》中,融惊险、传奇、悬疑、幽默于一炉,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引人入胜。最后,凌空一闪,以砍泥人脑袋代替砍真人脑袋,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人拍案叫绝。又如《红铜戒指》,布阵设疑,步步推进,最后抖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好一个痴情汉子!虽然因车祸受重伤失忆,却无时无刻不心系爱妻。类似的妙构所在多是。
      杨世英的闪小说大都是从身边点滴小事中演绎而来,充满生活的烟火气,字里行间充盈着正能量,像浓缩的水珠,反射出太阳的光芒。如《雕刻师》这篇获奖作品,从主人公雕刻师龙师傅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正能量、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向上”和“向善”的力量。凭龙师傅的手艺,完全可以发财,然而,他却心甘情愿“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不愿别人宣传他的手艺。“我们这里,楠木并不多。我一年只砍一棵树,雕刻面具二十块。你倒提醒了我,我得给天井寨签个协议,我做的面具,专供演出,不能流走!”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家炎在点评《雕刻师》时说:”现代人普遍追求多赚钱,但雕刻师却因为要保护楠木资源而防止面具‘流出’,这样的道德风尚令人感佩。”
      地域文化作为作家的生成背景与最初的文化接受源头,对作家个性化创作风格的养成产生或深或浅的作用。新晃,是杨世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他身为侗族人,又就职于新晃侗族自治县文化馆,对本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十分熟稔。当他提笔创作时,新晃的侗族文化便悄然渗透于作品中。在他的闪小说里,反映地域文化与侗族风情的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他尤其着力于表现侗族传统文化中的“傩文化”。《傩戏闪小说九章》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单看到了傩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老一辈侗族人对傩戏的热爱,还看到了作者对傩文化的传承的忧虑与思考。
      杨世英是位有追求的闪小说作家。我相信,在闪小说之路上,默默耕耘的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2016年10月15日匆就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2827

帖子

27

精华

5

听众
主题
176
积分
41853
记录
5
收听
0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9: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030.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     
             ——杨世英闪小说读后
                     臧安民
       一口气读过了杨世英老师的二十篇闪小说,感觉心里特别舒服。低头,凝思,更加舒服,如沐春风的感觉。
      是的,让人舒服的是作家的担当,作家对人性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这二十篇闪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二十篇闪小说全部是正能量的体现,接地气,触人心。让人情不自禁地心生敬意,对作家的担当,对作家的功力。
      综观这些闪小说的取材,无一例外是平常小事,或是鸡毛蒜皮,这就是生活。生活是由无数的柴米油盐构成的,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作为小说的爱好者和初学者,我写作上最苦闷的就是,生活过于平淡,找不到素材,难以写进小说,所以创作的量少之又少。可认真拜读了杨老师的这些小说,题材无不来源于日常生活。这再次给我敲响了警钟,素材就在生活之中,不远不近,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素材提炼素材的慧眼,去发现它寻找它。其实素材问题,也一直是困扰我们这些初学者最大的难题。闪小说难写吗?我一直感觉,难,特别难,难在没有那么多的素材。其实,难是难,但是没有那么难。看了杨老师的这些佳作,才明白,在大家的眼里,闪小说的题材简直可以信手拈来,比比皆是。这就是差距,素养的差距,功力的差距。素养的提升,功力的提高,这也是我们这些初学者努力的方向。这也是我们读书学习的最大的收获。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学,然后知不足。相信大家都会有和我同样的感觉。
       杨老师选的二十篇闪小说,结合作家本人的生活地域特点,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傩戏成分,占了6篇,如《招聘》、《木爷》、《眼睛》、《女关公》等。这些小说中,洋溢着浓浓的地方特色,充分展示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让人们深入地了解作家的家乡的民俗风情。对于最具特色的傩戏,我并不了解,但是我感觉这也应该是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吧。这么厚重的历史沉淀,不会白白流失的。作家在相关的小说作品中,无一不是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对傩戏的传承,傩戏的发展,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试想,当今文坛上响当当的作家,哪一个不是扎根有故乡厚重的泥土中,进行人性的思考和创作呢?二是对故土的守候,乡情的守望,共有5篇,如《恋》、《老爹》、《看医生》等。在当前举国上下的进城热潮中,有多少老人难舍故乡情,难舍对土地的挚爱。他们离不开土地,离不开生他们养他们的根。这种难舍的情怀,一些作家都写过。可是作家能够另辟蹊径,与时俱进。作家巧妙地引进了现代化的新元素,赋予了新的内容。手机微信视频的引入,才符合当下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现代化的生活元素,才是人类生活的重大进步。可在以前看到的同类作品中,却是鲜见的。与时俱进,作家也必须紧跟社会潮流,如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第三类,怀旧题材的叙述,共有4篇,这些小说虽然是历史性的回忆,但是给人的感觉仍然是温暖的。如《坤叔》、《人人有份》、《那年月的一只鸡》、《砍脑袋》、《让鱼》等,深深的记忆,暖暖的温情,反应出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这些发自人心底的爱,才是真正的人性。文学是人学,人学的最关键是爱,人与人之间的大爱。作者写得一往情深,让读者读得泪流满面。远去的是记忆,不老的是那朴素的情怀。作者的小说中,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人性,才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第四类,是当下生活的缩影,呼唤正能量,传递正能量。这类作品共有5篇,如《钟馗捉鬼图》、《你明白就好》、《干爹》、《红铜戒指》等。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一些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落后观点,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这些现象,应该不容忽视,不容回避,伤痕文学和暴露文学,不也是文学的一种潮流吗?不过,这些,只不过是沧海一瞬,是不能与当下社会的大进步大和谐的主流相提并论的。我们提倡正能量,讴歌正能量,就是要让正能量的阳光永远覆盖或者唤醒那些负能量,消除负面影响。而这,也是我们作家应该担负的职责。文以载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学的教化功能,也在于此。
作家提练、驾驭生活素材的能力,来之不易。但它是一个合格作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写各种高大上的好作品。
      语言的凝练,也是这些作品的突出特点。通读这些小说,你可以读一遍两遍,你越细细推敲,越能发现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底。全文的字数,你甭想轻易去掉一个字,也不用想加上一个字,这就是极致。古人形容美女: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用在杨老师的小说上,我认为同样是可以的。这种炼字的功夫,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读这些小说,感觉受益匪浅。个中想法,不吐不快。
     不当之处,愿与大家商榷。
                                               
作者:臧安民。  网名 :清风阁主人
电话:13147789737,
地址:吉林 省东丰县二龙乡长生学校,
邮编:136318
邮箱:zam857644044@qq.com
不断学习,不断创作,不断进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冀ICP备13012593号-1 )

GMT+8, 2024-11-23 12:45 , Processed in 0.2181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