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23“双拥杯”微小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者访谈】
“双拥杯”优秀奖获得者 胡 炎先生 访谈录 主持人/吴跃建
一、【作者简介】 胡炎,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平顶山市作协副主席。著有小说200万字,出版小说集四部,作品散见《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北京文学》《时代文学》《清明》《黄河》《安徽文学》《山东文学》《天津文学》等。曾获《莽原》文学奖、冰心图书奖、梁斌小说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首届河南文学期刊奖、《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奖、黄河戏剧节金奖等多项。
二; 访谈问题 1、你获奖作品的创作缘起及构思过程 胡炎:看到征文启事后,我立即想到了我们这里一位“布鞋奶奶”的真实故事,而且这样的拥军典型在全国并非个例。从青春到白头,老奶奶数十年如一日为各地战士做布鞋、纳鞋垫,让人肃然起敬。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小小说《爱笑的兵》,是关于一个驻守雪山哨卡的边防战士和一个内地姑娘的爱情故事。我觉得可以用布鞋奶奶做原型写一个姊妹篇。创作这篇小小说,我设计了四个人物:奶奶、老伴、女儿和一位战士。老伴是一位退伍老军人,战士素未谋面却一直亲切地叫她“奶奶”。这是一个拥军之家,深挚的拥军之情在一代代人之间接力传递。 2、你获奖作品所欲表达的主题思想与所运用的创作方法技巧
胡炎:其实从革命战争时期一直延续至今,军爱民、民拥军既是优良的传统,更是永恒的精神。我想表达的就是这种精神,它是流淌在血液中、镌刻在灵魂里的平凡和伟大、朴素和崇高。在表现手法上,尽量贴近生活,用最朴素的细节和语言呈现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把质朴深沉的情感凸显出来。结尾奶奶弥留之际留下一个悬念,从而使奶奶作为情感和精神的化身而永存。 3、参加“双拥杯”的感受及你对福建连续举办六届征文大赛的看法。
胡炎: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双拥杯”征文,我觉得很有意义,在创作过程中我也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以后的征文我还会参加。福建连续举办六届征文,实属难能可贵,其意义不仅在于国防,更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与信仰。 4、请谈谈你对红色微小说创新发展的看法与建议。
胡炎:无论新老题材,都要努力捕捉新细节、选择新角度、挖掘新内涵,如果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生活领域和表现形式,而又着力于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力避概念化和脸谱化,自然更值得嘉许。
附2023“双拥杯” 微小说主题征文大赛优秀奖作品: 《奶奶》 奶 奶 胡 炎★文
老婆婆纳鞋垫明显有些吃力了。她戴着老花镜,头往前伸,几丝花白的头发垂在额头上,手里的针每用力一下,她干瘪的嘴就会下意识地嘬一嘬,脸上的皱纹也显得更深更密了。 “老了。”老婆婆叹息一声。 老伴在做布鞋,抬眼看着她,笑了:“还当你是小姑娘呢?今年,咱俩都八十了。” “一眨眼,这就一辈子了。”老婆婆摇摇头。 “一辈子还远呢,”老伴乐呵呵的,“咱得活到一百岁。” “嗯,一百岁……” 接近傍晚了,女儿郭琳还没下班回来。自从前年郭琳老公病逝后,就搬回来和他们一起住,相互也好有个照应。 屋子里静悄悄的。老婆婆放下针线,捶了捶腰,腰僵硬得有点直不起来了。 “歇会儿再做,我先把粥熬上。”老伴起身进了厨房。 老婆婆靠在旧沙发上,转脸望着墙上的照片。其中一帧,是一个军人和一个姑娘的合影。那个军人一身戎装,英姿飒爽,而那位姑娘呢?柳眉杏眼,一抹微笑含娇带羞。老婆婆会心地笑了,那是年轻时的丈夫和自己。年轻,多好啊。 老伴从厨房回来了,又坐在老式缝纫机前。 “你也歇会儿吧。”老婆婆说。 老伴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还记得第一次给战士们做布鞋、纳鞋垫是什么时候吗?” 老婆婆眨了眨眼睛,记不起了,只记得按年头查,这是第36年了。 “那时你在部队,起初啊,我只给你一个人做。” “每次收到你寄来的布鞋,战友们都羡慕得要命。”老伴似乎回到了当年的岁月。 老婆婆倒惭愧起来:“你信上这么一说,我就觉得我太自私了,打那时候起,我就给你的战友们做,没想到,这一做就停不下来了。” 老伴有些动情:“是啊,你做的布鞋又软和又结实,鞋垫呢,勾线、绣花那叫一个巧,战友们都夸我娶了个好媳妇,羡慕我有福气呢!” 老婆婆有些不好意思,脸竟然红了。 老伴感慨:“这么些年,不容易啊。这要合计下来,有一万多双了。” “真的?” “那可不?”老伴有些骄傲,“前些年你得了白内障,看把你急得!结果呢,做完手术,眼神好了,你做得更起劲了。” 老婆婆笑出了声:“习惯了,一天不做鞋,不纳鞋垫,这手脚就没着没落的。” 暮色更重了些,老婆婆下意识地往窗外望望,这个点,郭琳应该到家了。这时,老婆婆的手机响了。一接,是远方的一位没见过面的战士,叫江浩。这孩子可怜,近两年父母相继去世,自从穿了她亲手做的布鞋,就把她当成了奶奶。 “奶奶,你好吗?” “好,奶奶好着呢。”每次,老婆婆都在电话里问寒问暖的,就像江浩的亲奶奶似的,末了总说:“好好干,多给奶奶报喜。” 这次,江浩的确是向她报喜的,他立了三等功,老婆婆兴奋得直想跳起来,差点闪了老腰。 挂了电话,郭琳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帆布包。老婆婆问:“今天怎么回来晚了?”郭琳打开包,满满的全是布料和胶底。老婆婆笑了。自从郭琳搬回来住后,抽空就和他们一起做布鞋、纳鞋垫,做得又快又好。 这晚,一家三口,做到深夜。 谁也没想到,一个月后,老婆婆会溘然辞世。那是一个风雪之夜,老婆婆突然发起了高烧,弥留之际,老婆婆拉着郭琳的手,虚弱地说:“往后……你要多给部队的孩子们……做鞋……” 郭琳含泪点头。 “还有……”老婆婆的气息越来越弱了。 郭琳把耳朵贴在母亲的唇边,终于听明白了。她抽噎着,说:“妈,我知道了。” 老婆婆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第二年春天,江浩休假探亲,专程赶来看望他日思夜想的奶奶。但是,他再也见不着了。 “可你明明告诉我,奶奶没事啊,只不过嗓子出了点问题,说话不方便。”江浩看着郭琳,满脸困惑。 郭琳拼命噙着眼眶里的泪水:“我妈临走前叮嘱我,不让你知道她不在了,她只希望你好好的,你永远有一个爱你的奶奶……” “奶奶!”江浩泣不成声。 回到部队后,江浩和战友们列队肃立,向着远方齐声高喊:“奶奶——” 群山,江河,高天,原野,也一起高喊:“奶奶——”
访谈主持:吴跃建先生
访谈嘉宾:胡 炎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