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5|回复: 3

7月赛散文组017号【“德阿杯”全国散文有奖征文】穿越七十年的三代乡愁

[复制链接]

330

帖子

16

精华

34

听众
主题
23
积分
5256
记录
0
收听
0

铜闪人

发表于 2019-7-9 22: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一湾浅蓝 于 2019-7-9 23:13 编辑

穿越七十年的三代乡愁
        口舒仕明
(一)
我的父亲是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过七旬的他,虽然牙齿所剩无几,头发也快全白了,但扛起锄头来,依然神采奕奕,锄起地来,依然掷地有声……父亲13岁便下地耕田,人还没有犁耙高,矮小瘦弱的他,在岁月的浸泡和洗礼中,硬是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顽童变成了强壮能干的庄稼汉子。
在同龄人中,父亲的体能惊人,更是种庄稼的好把式。在那靠天吃饭的年月里,膀大腰圆,一身力气,加上勤劳而会种庄稼,自然是那个时代的优秀者。父亲也因此成了姑娘们的“抢手货”,尚未成年时,上门说媒的就来来往往,应接不暇。父亲左挑右选,直到22岁那年,不以貌取人的他才选中了同样是种庄稼好手的母亲,可谓珠联璧合。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夫妻携手种地之路,在青山绿水间留下了他们相依相伴的足迹。
父亲的一项绝活是对牛的驾驭。一般的牛对他来说,只有乖乖地耕田,自然不在话下。最有挑战性的是那种野性十足的“打人牛”,这种牛性子烈,发起脾气来,眼睛绯红,怪吓人的,极其危险。那时,一些地方不时发生牛伤人甚至致死的事件。每每遇到这种恶牛时,当事方一般把牛贱卖或杀掉。可父亲却不信这个邪,利用他多年来跟牛的接触研究和一身巧力,软硬兼施,无论多凶恶的牛,在他的手下最终都会低下高昂的头,被彻底驯服。父亲由此声名远播,周围很多地方遇到“打人牛”时,便来叫他去处理。
父亲的另一个绝活是插秧。他插起秧来,上下翻飞,手脚并用,但见水花飞溅,人影闪烁,秧苗生根,一会儿的工夫,便插出一大片整齐的绿来,又快又好,没有谁能比得过,真是神来之笔。当然,生产队时也常有不服输者和父亲打赌,却都以失败告终,输掉烟酒等东西给父亲。
父亲最绝的还是种庄稼的本领。锄地、施肥、播种、浇灌等等,他都能掌握好火候,恰到好处。锄地,深浅适中,粗细一致;施肥,全凭手感,正好合适;播种,随手撒下,不多不少;浇灌,一瓢下去,灌溉均匀……父亲种的庄稼,杆结实雄壮,粒大而饱满;父亲种的地,收成好,出粮食,在他的经营下,地越种越肥,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周围的人都说神。
平时没事,父亲最喜欢的就是转悠庄稼地了。即使是走亲戚,他也要去看人家的庄稼,品头论足。父亲会和土地、庄稼聊天,甚至可以聊上半天,周围的人都知道,一旦发现有个自言自语,津津有味地在庄稼地里聊天的人,准是我父亲。这不能不说又是父亲的一绝!其实,仅凭这点就可以看出,父亲对土地和庄稼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他是真正地做到了用心在种庄稼。
父亲最不喜欢走城里的亲戚了,他说城里人家都将门紧关着,闷在家里,太不习惯了,对他来说,看不到庄稼、土地和粮食,心里发慌啊!所以我住进城里后,父亲很少来,即使来了,呆一会儿便要走,怎么也留不住,更不会过夜。
作为农民,父亲并没有多少钱,也没有什么金钱意识。在他的头脑和意识中,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对土地、庄稼、粮食的看重,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他的血液和生命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亲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快乐的,同时也是富有的。豁达开朗,自然本性,父亲将农民当得有滋有味,令人羡慕,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二)
“冬腊月,杀年猪,小孩跑,大人呼,为吃肉,不读书……”每当想起这段有趣的童谣,年猪的味道便从远去的岁月飘来,那么的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在我的记忆中,最先是生产队杀年猪,那时“僧多粥少”,闹闹嚷嚷地杀掉一两头猪,每家人也只能分到那么两三斤,根本舍不得吃,要留到过年,馋得孩子们可怜兮兮的,有的会大哭好多场也吃不到。很快,改革开放包产到户了,农民的腰包开始鼓起来,有自己喂的猪,底气足了,于是杀年猪成了许多家庭的“重头戏”,也是一个家庭富裕起来的标志。那时我在读小学,每当冬腊月,我们一帮调皮的孩子,放学后一旦听见年猪被杀的嚎叫声,便不约而同地飞奔起来,跑得比兔子还快,非赶去凑热闹不可。
可惜那时我家虽能解决温饱,但还是很穷,因为我们几兄妹都在读书,父母又没手艺,全靠在土里刨食,生活相当拮据。为了解决我们几兄妹的学杂费,年猪是不能杀的。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去看杀年猪,舍不得走,看着那家人将肉煮得香气扑鼻,我不停地咽着口水,好久都没吃肉了呀!那几个同学的父母闻讯找来,都买了一块肉回去,只有我孤零零地等在那里,希望父母也来买两斤,不,那怕一斤也好啊!大概是母亲听人家说我看杀年猪,舍不得走,找来了,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我忐忑而可怜巴巴地望着她,希望她能买点,可是母亲的棍子却落在了我的身上,生气地道:“我让你吃肉,让棍子吃你的肉……”我被打回了家,伤心地哭。母亲也哭了,她说:“孩子啊,今年你父亲生病,医了那么多钱,亲戚朋友都借遍了,现在你们几兄妹学费都还欠着,家里又没什么来源,哪有钱买肉啊?!等明年好点,咱们家也杀过年猪……”我含泪点点头。
可是我家却一直都没能杀成过年猪,因为我读书需要钱。加上那些年我家真的有点倒霉,父母喂的家禽家畜,要么瘟死,要么不肯长,喂了一整年的猪,光吃粮不长肉,像一条狗。倒是左邻右舍越来越好,杀年猪的多起来。我们那儿杀年猪有一个风俗,关系好的,带家门亲戚的,杀年猪时会叫上全家去撮一顿。我们家由此每年都有杀年猪请我们去吃一顿的邻居,那热气腾腾的新鲜血旺汤,那香飘四溢的蒜苗回锅肉,那其乐融融的笑谈声,那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让我至今想起来,依旧那么美好香纯和充满浓情蜜意。
然而,父母却很遗憾和不好意思,说年年吃人家杀的过年猪,什么时候咱们也能请人家吃一回呢?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好多年,其间我读高中、大学,花费很大,家里非常吃力,自顾不暇,哪还有条件杀年猪?直到1995年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家里才第一次杀年猪。那年,母亲喂了一头又白又大的肥猪,足有300多斤重,显然是父母精心喂养和有意准备的。杀年猪那天,父母将左邻右舍,家门亲戚,凡是以前请过我们的,都叫了来,摆了足足10桌,那是我们家最快乐的一天,笑容一直挂在父母的脸上。
但高兴之余,母亲还是有些遗憾,感叹着请我们家最多的王二娘已不在人世,李大爷也被儿子接去了城里,王三妹丧夫后远嫁他乡……母亲一一细数着,唠唠叨叨,乡情在她质朴的话语里,闪烁泪光的眉眼间,悄悄流淌。
(三)
大概是习惯了城市的繁华,一年半载都难得回趟故乡。放暑假了,我对儿子讲自己小的时候在家乡如何劳作,为挣学费捉鱼捞虾,养兔种菜等等,不料儿子听了挺羡慕地说:“爸爸,你小时候的生活那么丰富多彩,哪像我们一天到晚都是读书呀读书,太单调了……”儿子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我,于是决定驱车带他回乡小住两日,实地感受和触摸乡愁。
走在家乡温润的土地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迎面扑来。田里的水稻,青绿一片,旺盛生长,地里的玉米棒子,似母亲背上的孩子,酣睡可爱,蝉鸣蛙叫,蚂蚱跳飞,鸡犬相闻,鸟儿歌唱,心灵的尘垢,满身的疲惫,在这散发着自然气息和泥土的芬芳中,被荡涤干净,神清气爽。
路上,认识我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叫着我的小名,面带微笑,话语亲切。仿佛一夜之间,那些曾经被我喊做叔叔阿姨的乡亲都老了,成了爷爷奶奶辈,纵横沟壑的脸上,难掩岁月的沧桑,他们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不惜汗水,不惜力气,辛勤劳作。我敢肯定,他们是最后一批终身依附于土地的守望者。那些相见不相识的孩子,是我同龄人的后代,他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被称做“留守儿童”,曾经与父母感觉遥远的距离,被网络时代拉近,他们可以天天电话,视频聊天,仿佛就在身边,社会的日新月异,让人始料不及。那一座座漂亮的楼房,是打工者们会挣钱的写照,更是他们能力的象征,也是他们未来的栖息地。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故乡才是他们的根,无论漂泊到多远,终将魂归故里。
我和儿子的突然归来,让母亲手足无措,赶忙打扫卫生,庄稼地里的父亲,也赶了回来,这是乡人的最高礼遇。是啊,久不回来,父母已经把我当稀客了。父母一边说没什么吃的,一边杀鸡宰鸭,,忙得不亦乐乎,爬满笑容的脸上,荡漾着难以言说的喜悦。父母是真正的年老了,按照这么长的时间回来一次,见父母的次数简直是屈指可数,所以得常回家看看,别交通信息方便了,人反而变懒了,忘了回老家。
喝着酒,吃着菜,聊着天,儿子在旁边不停地问这问那,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大家围着父母,慢慢唠嗑。唉!这么多年来忙忙碌碌,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好久都没有这样坐下来平心静气地陪父母吃饭聊天了。
我们和父母聊起了农村这些年来的变化,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乡村公路修到每家每户,还铺成了水泥路面,雨天也不会泥泞难走;房前屋后被父母种上了各种水果,家门口的田被挖成了鱼塘,绿油油的菜地紧挨着,一年四季皆有收获;国家不但免除了农税提留,还每年补助不少的钱到农户到人头,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有养老金,且逐年增加,孩子们也推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再像我小时那样,为学费发愁……儿子在旁边认真地听着,不时参与讨论,对他这个年龄来说,我们谈的许多东西,他的确不了解,但有必要让他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和父母都感叹,真没想到农村竟然还有这样一天。想当初,多少农家子弟为了“脱农”,唯一的途径就是考上中专大学,吃上“国家粮”,可谓是费尽心血,拼命读书,甚至不惜砸锅卖铁反复复读,一旦有人考上中专大学,便足以轰动十里八村的。可那时升学率低,靠读书来达到“脱农”的目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人能实现,于是有人“曲线救国”,为了买个城市户口,不惜花重金,哪知才二三十年的光景,一切都已经改变,农村户口反而成了香馍馍,连高铁也正在家乡修建。改革让农民、农村、农业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不断显现,现在城里人纷纷到农村踏青,乡村游、生态游逐年升温,前景广阔。父母说老家这儿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村里面正在规划,大学生村官、下派干部带来一些新的发展理念,大搞生态农业,正陆续吸引一批批的城里人纷至沓来,今后咱老家肯定是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聊着聊着,我提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父亲是读过一些书的,不但当过民办教师,还曾是村子里的最高学历,他当然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且还背得一些句子。父亲自豪地道:“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还要好,不但不交税,而且国家每年还给农民补助,并按月领取养老金,特别是能享受这么现代的生活,不但衣食无忧,而且交通方便,信息发达,肯定比他的世外桃源强很多倍……”是啊,多少像我父母一样的农村人生活在空气新鲜,自由自在,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他们吃着不打农药的蔬菜、粮食喂养的家禽家畜,品味着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生态蔬果,在青山绿水中享受“慢生活”,享受着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自然乐趣……我真正感到父母这样的农村人,生活在他们现代版的“世外桃源”里,是多么幸福啊!
午饭后,和父母四处转转,那些我年少时肆意奔走的土地上,似乎还留着我顽皮的脚印。离乡这么多年,不知不觉中,庄稼长了一茬又一茬,生命在故乡这只若亚方舟上静静流淌。走到一处坟地时,见一座新添的坟墓,母亲不无伤感地对我说:“这是徐二娘的坟,她可是个好人,心善人老实,你小的时候还吃过她的奶呢,没想到一场不起眼的病,说走就走了。”我很惊讶,过年的时候去看望她时,还精神爽爽的,可如今已是物是人非。人生匆匆,每次回来,都可见新添的坟墓,自然法则让人无法逃避。在坟场的另一侧,几块高大的墓碑赫然在目,一看就是好石材,周围还进行了修葺,水泥地面建了拜祭台……父亲说:“这家后人很有钱,搞这些就花了十多万,还请了全村的男女老幼来捧场,可风光呢!”我不禁慨叹:攀比显摆、讲排场摆阔气真是无处不在,连荒郊野外的坟场墓地也在演绎,看来习总书记的反对奢靡之风是多么的正确和英明。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带儿子体验了一把“锄禾日当午”的艰辛,虽是短暂,但他还是有些许的感触,连说不容易,太辛苦,那些农民们真伟大,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回去写作文也有内容了。
离开故乡的时候,正是太阳西斜,蓝天白云下,静谧的村庄,忙碌的农人,潺潺的小溪,延伸到每家每户的乡村公路……像一幅清新自然,美丽无比的风景画,定格在那里,那是最美丽、最自然的乡愁。而我和儿子,刚从乡愁的画卷中走出来,带着不舍的心情离去。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文化馆(自贡市南湖体育中心2号门) 舒仕明,电话:15281357668邮编:643030,身份证:510322197011173115,QQ:362622634

4483

帖子

106

精华

20

听众
主题
217
积分
193086
记录
0
收听
16

版主

发表于 2019-7-9 23: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七十年的三代乡愁,太长,写出来,就是一篇洋洋洒洒文字!

点评

谢谢“一湾浅蓝”老师,我力图通过七十年的三代乡愁来反应人世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请多指教!叩谢!夏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10 12:49

330

帖子

16

精华

34

听众
主题
23
积分
5256
记录
0
收听
0

铜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7-10 12: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湾浅蓝 发表于 2019-7-9 23:14
穿越七十年的三代乡愁,太长,写出来,就是一篇洋洋洒洒文字!

谢谢“一湾浅蓝”老师,我力图通过七十年的三代乡愁来反应人世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请多指教!叩谢!夏安!

28

帖子

3

精华

14

听众
主题
3
积分
365
记录
0
收听
0

木闪人

发表于 2019-8-8 19: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美丽最自然的乡愁,使人永远难以忘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冀ICP备13012593号-1 )

GMT+8, 2024-11-17 00:16 , Processed in 0.1443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