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诗与巴人的选择 ——写在《水与火的风暴游戏》之前 文□冷清秋
对于诗来讲,外在的语言与内在的语义往往都只是碎石和溪流。真正的诗意,则像波光中游鱼的影子一般,晃动在文本的水底。也许你能听见溅起的水花,但是眼睛却无法框住那飘忽不定的碎影。
所以有时候“读不懂”,就成了一个读者拒绝诗歌的最为直接的理由。因为读不懂,所以心生排斥,然后理所当然地需要退到一个看似相对安全的距离。
但是作为心灵的除草剂,诗歌虽然不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却也像挂在枝梢的圆月,终有一刻,会再次润入你的心田。
这就是翻开巴人诗歌《水与火的风暴游戏》时,所面对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在这里语言不再是诗人和读者之间的隔阂,而是真正成为一架连通彼此心灵的桥梁。
实际上巴人的诗就和巴人一样是易懂的,都有着明朗的呈现和朴实无华的外表。
但语言形式上的简洁或是简练,并不代表思想和认知上的不深刻。因为对于巴人,诗歌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常态。巴人借助这一形式,既激荡天下苍生黎民百姓,也诉说自我感悟邻里家常。在这里,诗歌简化为了一种纯粹的表达。目的不是在形式上流传长远,而是诉说内在日常的感叹和遐思,最终成为了阳光午后私人时间里,手间的一杯小酒或桌旁半盏茗茶。
因此巴人的诗又是耐读的。没有不切边际的勾画,远离空洞的修辞,言有物,诉生情。于是作为读者的你忍不住一次次用目光在字词间打捞,试图真的抓到什么,但是抬头看巴人,他却眨眨眼,已经跑到了下一首诗里。
就这样,不为粉饰,不去媚俗。巴人浅吟低唱,既为读者而写,也为自我而作。诗的味虽美,却也有鱼刺。
所以巴人说道:
我说你不要靠近这些诗
他不是在拒绝,实际上巴人更期待的是有人会近前,犯下这“美丽的错误”。问题是在巴人那里,诗歌已不再是打扮得摇拽多姿的美丽的女子,而是充满了笑骂调侃下对于世事的洞悉,以及遍尝人生百味后散发出的那份入骨的透彻。
这或者好,也许不好。但如果说一千个人心中真的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一千个人心中就必定会有这一千还零一种诗歌。至少看来巴人是这样想的。所以有时诗人在精神上是孤独的。而这隔阂,难以用言辞打破;这距离上植满不解和误读的杂草,也无法通过修辞来彻底清除。所以就不难理解巴人在序言里的弹唱,因为说到头,孤独所散发出的寂寞才是诗,才是真正让人咂摸的味道。
而也许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等来的才是真正的相知者。因为所有严格符合现实逻辑的理性,都无法来感受到,诗人精神世界背后那个孤独而又坚持的“自我”:
没有尾声没有叹息
这味道不是一首诗的结尾,这是寻找的继续。诗人在字词间寻找目光中带有灵犀的读者,读者于句子段落间追寻诗人脚下残留的响动。这不是一场双向的捉迷藏,这一次是看谁能先寻找到自我:
你没有对手你也不是英雄
所以,读着《水与火的风暴游戏》,莫要问巴人。他是作者,但这只是他曾经走过的脚印。对于这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可以赋予他们生命,但是却无以解释和规定。你只好去问诗本身了。那么现在就是好时候,读出开篇第一句,从第一个字开始问起:
带着我的七弦琴/走完我的生命的历程/因此 不分白天和黑夜/我要一刻不停地弹奏/哪怕我的听众只剩下/我 和我的影子。
固执?可能。然而正如诗中带有自判性质的语句:
你是远古的化石
自嘲也罢,感慨也好。这,就是巴人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