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i=s] 本帖最后由 蔡中锋 于 2011-5-11 08:29 编辑 [/i]
+ m T' E+ F, i1 s- u: ~: P2 u# N4 z% d- l f
材料与立意的魔方组合
7 c) F, W3 \8 C 文/刘海涛
- ? i4 G; `, E- ?* ^) L5 O: }( c( J: q1 X
讲到“小小说立意”,有一种复杂情况需要补充论述。
! G5 z6 O- k0 z0 J. ^ 小小说的立意是一种作者并没有明确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它只是一种依托小小说材料(故事和人物)的不同组合而透露出来的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情感体验和褒贬态度。这种小小说立意包括了以下三种内容:A、作家自己对小小说材料的主观认识;B、读者阅读作品后自己对小小说材料的主观认识;C、小小说作品本身因获得了艺术生命之后,它自己在作家的主观认识之外出现的非A、非B的客观意义。这样,小小说立意的内容则可以这样表达:- u3 [/ s2 X a- S; w3 d
小小说立意=A+B+C
& P* z# I b' z) \0 w" J( O% ]0 d 复杂的情形是在这里:第一,A与B不重合,A>B。这就是说,作者在这篇作品中的立意,读者没有读懂,没有理解。
0 }! U& ?% H# O5 m: u, j# P+ T9 } 第二,B与A也不统一,B>A。即一篇优秀的小小说一旦获得艺术生命,它的客观意义原来没有被作者意识到,却反而被一些聪明的、文学素养较高的读者读出来了。分析这两种不重合、不统一的产生会给我们一些小小说立意的启示。为什么出现A>B呢?除去读者欣赏能力这一条之外,我们作者是否想到,我们在写蚂蚁小说时是否太理性了,想让作品承载的思想内容太多了,是否把一些“小小说材料”本身不包涵的内容也想让它负担并表达?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在作者本身:我们作者还不会按小小说立意的规律来艺术地表达立意。为什么会出现B>A吗?只有当作者谙熟了小说的写作规律,掌握了纯文学的真正秘密才会出现这种小说立意的高境界。作者在精心地、机智地处理“小小说材料”时,让作品的人物、事件获得了自己的艺术生命,他们一旦有了自己的艺术生命,不管你作者是否意识到,也不管读者是否读得出,它本身的生活底蕴和艺术底蕴(当然大部分都能被作者、读者领悟,剩下的C要靠评论者和读者去挖掘)。就在那里依靠着自己的艺术能量在闪闪发光了。小小说立意一旦产生了A不能涵盖的情况,那么可以说小小说佳作就诞生了。这两种复杂情形给我们营造“小小说的新深立意”提示了两条经验:第一、如果小小说者在创作过程出现情感和理性不能统一时,要尊重创作的情感和冲动,要将小小说材料中真正感动了自己、启迪了自己的细节写活,写透;第二、如果小小说作品里出现两种以上的立意内涵时,不要太随意地用“单一性原则”将不统一的立意内涵处理掉。立意的信息如果丰厚、多元,在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的情况下,增大立意的厚度和审美信息,将出现高质量的蚂蚁小小说佳作。
* f) F- j- B; ] 我们需要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来印证上述材料与立意的“魔方组合”。* e9 K3 ^8 c: {! y$ z: z
9 ]: Q2 ~0 R0 w 游鱼: v1 v5 |6 ~+ |5 Z4 G
文/蔡中锋
6 g6 x% w( _- @9 E w2 w" r0 m I: N5 t7 K4 ]0 V, {
他从小就喜欢鱼。% J3 F9 T$ }# X5 q5 d! G2 _$ w
在他的童年时代,他就常常一个人蹲在小河边看河里游来游去的鱼,心中不住地想:“我要是能变成一条鱼该多好啊!”
" w) B' D' s% z U 到了少年时代,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游泳能手,一个猛子能扎出半里去,出水的时候怀里还常常抱着一条大鱼。在水里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条鱼,感觉特别的舒畅。3 m$ D# f1 j' I
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穷,没钱供他上大学,他只好出去打工。在武汉打工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打工妹。不久,他们结婚了,过了一年,他们又有了一个男孩。日子就这样过着,简单、劳累、清苦、快乐。
a( T, P5 t2 T& J2 U3 V 有一段时间,他常常在长江边徘徊,长时间地望着江水发愣:“做一条鱼多好啊!无忧无虑地生活真幸福!”
* n7 K+ x, r2 d4 e4 Q 那天,他辞去了工作,决定再领着老婆孩子散最后一次步,吃最后一顿饭。 j. g4 \+ c- Z0 K
当他们走到长江边的时候,突然,一个女孩跳到江里,接着,一个男孩也跟着跳进去。转眼间,他们都被江水吞没了。 Q. I/ h0 o5 s y2 R* ~
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江去,把男孩女孩都推给了岸上的人们。
6 [. T- b I) _, n, C2 ^7 P) | 他深情地朝岸上望了最后一眼:“永别了,老婆,永别了,儿子。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条真正的鱼了!老婆,这几年咱俩打工挣的钱都在你那儿呢,你和儿子好好过日子吧。你们娘俩还不知道,我得病了,要活下去一年就得花十几、二十万。咱看不起,咱不看了,一分钱咱也不花。”
2 @* O- T/ s9 G* L6 O. [- p; f) W: v9 c “我已经成了一条真正的鱼了!”想着想着,他就朝江心游去,不久,就和滚滚的江水融为了一体。4 w. }4 t' G# A
! |) P0 W) [8 _$ C- K
《游鱼》的故事是写一个农民工的投河自杀。他投河自杀结束生命的过程写得很美--他小时候很想变成一条鱼,没料到他结束生命时真的变成一条鱼--这个小小说的故事和人物就是独特的;但这个“独特”的材料隐涵了作者什么样的立意呢?请注意这篇500字的作品在写到人物的独特的行为内容(自杀)和行为方式(救人之后投河“变鱼”自杀)时,揭示了人物的动机--他得了绝症,为了不拖累妻儿他选择了这种自杀方式。透过这样的行为动机,我们理解了“他”那高尚的情怀和对亲人的爱心。一个用救人的方式来结束生命的人却激发了我们的强烈的情感共鸣。透过这个凄美、悲壮的故事和人物命运,我们还可能看到文本中更多的东西--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需求,农民工也有和大自然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篇500字的蚂蚁小说在“独特材料”和“新深立意”组合下构成的一篇小小说佳作。
$ C2 j$ K* b l2 c3 {# b2 a' x# Z$ v* n, ~
作者简介:刘海涛,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和省级精品课程《文学写作》负责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和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长期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从事文学欣赏、文学创作的教学与研究,主编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曾获广东优秀社科成果奖。其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