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5|回复: 1

点评历次世界华文闪小说同题大展汇总

[复制链接]

4511

帖子

91

精华

74

听众
主题
2204
积分
2039816
记录
0
收听
0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7-4-23 12: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历次世界华文闪小说同题大展汇总
程思良

导语:由原新西兰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林爽与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原中国闪小说学会)会长程思良于2015年5月发起的《世界华文闪小说同题大展》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六次同题大展。选稿编辑:新西兰的林爽(负责欧美及大洋洲)、香港的林兆荣(负责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点评人:程思良。新西兰《先驱报》、美国《明州时报》、巴西《南美文艺》《美洲华报》、德国《德华世界报》、中国《闪小说》《吴地文化  闪小说》《香港新少年》等世界各地的报刊参与了刊发大展作品的活动。其中,新西兰《先驱报》、美国《明州时报》刊发了所有入选大展的作品及点评。其他报刊则选登部分入选大展的作品及点评。



首次世界华文闪小说同题大展点评
本期同题:《瞒》
点评人:程思良

艾禺(新加坡)《暪》:因为“瞒”才让自己继续“活”着。小说用荒诞的笔法,描写现实的“我”杀死“本我”,来反映现代人的荒诞处境。

呢喃(德国) 《暪》:这篇闪小说的构思十分精巧,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意外频出,尤其是结尾的反转,让人有真没想到的兴叹。忠贞不渝是美好婚姻的保证。一旦婚姻陷入“瞒”与“防”的泥沼,其最终结局也就可想而知矣。

麦胜梅(德国)《暪》: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同是求职,拥有医学博士头衔的小菁一再碰壁,而“热心”帮助她的朋友布鲁克林,虽然只是护士助理,却顺水顺风,岂不怪哉!内中必有隐情。当谜底揭开,原来,所谓的“热心人”,做的却是偷龙转凤、瞒天过海的勾当。防人之心不可无,小说富有警世意义。

滕林(巴西)《暪》:构思精巧,出人意料。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即使面对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他们也往往选择以美好阳光的形象示人。这篇闪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苏”正是如此。她热爱生活,但命运却是如此无情。“苏默默无言,从她的眼神中,流露着浓浓的爱意。”小说中的这个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将她对生之眷恋与死之黯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周长莉(巴西)《暪》:当局者谜,旁观者清。

王克难(美国)《暪》:这篇闪小说布满悬疑,苏菲倒底有过什么不凡的婚姻与惊心动魄的爱情?苏菲在北加州真有已是末期胃癌的姐夫么?苏菲果真因胰脏癌去世了么?苏菲的姐姐为何没在信上留下地址与电话?……一切扑朔迷离,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湘衡(美国)《暪》:这是情感与所谓“理智”的较量。真相不能说出。她内心的激烈冲突,吸引着读者,欲罢不能。当最后写到“她泪流满面,转过身,投入他的怀”时,读者不由得长吁一口气——有情人终成眷属。

林爽 (新西兰)《暪》:有时候,坏人往往戴着“好人”的面具做见不得人的勾当。作品贴近现实,关注身边生活,通过布阵设疑,平中见奇,结尾一闪,揭开谜底,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林宝玉 (新西兰)《暪》:小说前面叙写John无微不至地照料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妻子Mary,Mary也无时不系念着John,夫妻十分恩爱,“三代同堂”,彼此关照,其乐融融。这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了不让Mary遭受不能承受之痛,儿子、媳妇不能不向Mary隐瞒John已去世的真况。“瞒”的背后,表现的是善,是爱。

阿兆(中国香港)《暪》:寓讽刺于幽默之中。小说层层铺垫,步步推进,最后突转,让人大跌眼镜。

段乐三(中国湖南)《暪》:小说构思巧妙,设疑解疑,闪耀着人性善与人性美的光亮。

万华(中国江苏)《暪》:对于侦探来说,探明真相无疑是特别重要的。然而,福尔摩斯在本案中却有意隐瞒真相,其反常行为不能不令人思索。有时,隐瞒真相比公开真相更符合正义。

朱红娜 (中国广东)《暪》:闪小说往往撷取生活中的闪光点作文章。本文正是如此,写的是庸常琐事,折射出的却是人世间亲情美的光华。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更能抚慰心灵。

左世海(中国山西)《暪》:构思精巧,杯水兴波,步步推进,欧.亨利手法的运用十分娴熟。兄弟俩瞒娘,殊不知娘也一直在瞒他们啊!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结尾再掀惊涛,写娘去世时怀揣老大生前穿过的一只旧鞋,以此收束,颇具艺术张力,将娘对老大的无尽思念推向极至。

迟占勇(中国内蒙古)《暪》:小说中舅妈与二舅相互隐瞒,出发点无不是善意。生活中,当遭遇了让人不能承受之重的灾难时,人们往往利用各种“谎言”来减轻对方的痛苦。谎言是可憎的,但善意的谎言除外,无疑都是可宝贵的。



第二次世界华文闪小说同题大展点评
本期同题:《遗爱》
点评人:程思良


阿爽 (新西兰) 《遗爱》: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富豪老约翰夫妇一家从幸福的云雾中突然坠入极度阴冷的深渊,其深悲巨痛可想而知。因车祸导致脑部严重创伤的婴儿被医生诊断将会终生残疾,无法自理;从此得由祖父、祖母雇专人护理照顾……可是,老约翰夫妇百年之后呢?小说以老约翰老先生的特殊遗嘱结尾,闪得精彩,不仅解开了谜团, 而且其中折射出的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于聚义 (新西兰) 《遗爱》:这篇闪小说内容丰富,构思精巧,在当下与过往中闪回,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这里,有爱情、有婚外情、有亲情的多重奏,在情感的迷雾中,皮特的遗书,奏响了真爱的主旋律。

王克难(美国 )《遗爱》:这是一篇充满悬疑的闪小说。芬妮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谁?按说芬妮应该与从小靑梅竹马的钱宁结婚,可是,新爸妈却安排她跟餐馆一个刚顾来厨子闪电结婚。这背后有什么秘密?引人想象。不过,有一点却是明确的,那就是钱宁对芬妮的爱!钱宁不仅对芬妮好,也爱那孩子如己出。即使是意外摔死后,保险费也留给了芬妮与他的孩子。钱宁去世后,芬妮没有再婚,也彰显了她对钱宁的爱之深。

滕林(巴西)《遗爱》:这篇闪小说视角独特,演绎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主人公苏百般关爱宠物狗嘟嘟,嘟嘟亦知恩图报。即便苏因病去世了,人狗也情未了。小说以嘟嘟默默地趴在苏墓地上一束鲜花边的图景作结,一切尽在不言中。

欧少玲(巴西)《遗爱》:老公去世了,遗下的是爱的双重奏:情感真挚的遗信,处处是爱的闪光,令人动容;遗腹子,则留下了爱的结晶。

周长莉(巴西)《遗爱》:小说先布阵设疑,最后才抖开谜底,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孩子们的母亲尽管精神失常多年,然而,在即将回中国疗养之际,她的心中依旧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呢喃(德国)《遗爱》:尽管因斗转星移,关爱者与被关爱者发生了转换,但不变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虽已无法表达,但爱永在。

麦胜梅 (德国)《遗爱》:老太太在昏迷不醒的女儿60岁生日这天,突然发现自己已力不从心了。不觉中,她照料女儿已五年!每个人都有油尽灯枯的一天,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老太太唯一放心不下的是爱女,她是多么期盼在有生之年能见到女儿从昏迷中醒过来啊!小说中女儿的两次眨眼,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微光。

艾禺(新加坡)《遗爱》:小说写用心良苦的母亲通过遗留老照片的方式,希望曾将兄弟间的爱遗忘的孩子们能如年少时那样相亲相爱。小说构思精巧,设疑解疑,妙用道具,以木盒设疑,以照片作答,一切尽在不言中。

徐振邦 (中国香港) 《遗爱》:企业家兼慈善家何富人在得知只有半年寿命时,慷慨决定捐出约100亿元 ,希望社会少点因缺钱而受苦的人,其行为可敬!家人愿意捐出李苦人的心脏拯救何富人,一样可敬!二者都闪耀着爱之光。然而,迥异的结局,却让人不胜唏嘘。

张彩慧 (中国香港) 《遗爱》:常言道,眼见为实。其实,眼见的未必就是真实。小说构思十分巧妙,布阵设疑,层层推进,然后突转,对璐璐形象实现了颠覆性的重塑。最后写璐璐在死后捐出了所有器官,救活了8个人,既是对主人公形象的进一步刻画,也是对标题的呼应。

张守忠(中国黑龙江)《遗爱》:爱的方式有千百种。比如,小说中妻子勇敢地肩下丈夫遗留的债务,不让人对亡夫说长道短,便是爱的表达。

景绍德 (中国内蒙古) 《遗爱》:一对相爱的人,可能因了这样那样的缘由而分手。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之间的爱会被遗忘吗?她以孤身一辈子做了诠释。“他像个孩子,哭了起来。”他失控的情绪反应,同样做了生动的回答。

钟荣(中国广东)《遗爱》:构思精巧,杯水兴波,布阵设疑,引人入胜。尤其是最后那凌空一闪,既解疑,又点题,撼人心魄,让人拍案叫绝!

蓝月 (中国江苏) 《遗爱》:文短意长,妙用道具,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吴剑 (中国贵州) 《遗爱》:小说构思精巧,前后照应,层层铺垫,引人入胜,最后揭开谜底,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

傅修建 (中国江苏) 《遗爱》:父子之间多年的通信,连信封都一只不少地被父亲压在箱底珍藏着。爱在细微处,于无声处听惊雷。

廖东平 (中国广东) 《遗爱》:写的是蜘蛛,其实亦为人间世象。天下的父母们总是无怨无悔地为子女做着奉献与牺牲。

周国华(中国浙江)《遗爱》:孤老王富观的义举令人感动!小说平中见奇,结尾一闪,可谓画龙点睛。

王平中(中国四川)《遗爱》: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亲与曾律师通过精心安排,巧妙地帮助李军走向成功。这才是真正的爱。与留下丰厚遗产相较,这无疑更有价值。

谢林涛 (中国广东) 《遗爱》:文短意长,构思巧妙,别出心裁。被医生宣判了“死刑”的男人,表面上好像是为自己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征续写作者,其实是在为妻子寻觅真正可依靠的人。

刘圣卫 (中国新疆)《遗爱》:生活中不乏闪光点,平凡中有不平凡。

程文菲(中国江苏)《遗爱》:人世间,有多少爱因了这样那样的缘由而被错过,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著名歌手刘若英在《后来》唱道:“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是对这篇闪小说最好的诠释。

朱红娜(中国广东)《遗爱》:爱,可以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外婆,却能写外公的名字,正是因了对外公的一往情深。外婆的日记本里的每一页都写满了歪歪扭扭的三个字:肖尚荣。这一页页的纸,写的不是字,而是爱与怀念啊!尽管已阴阳两隔,但爱却永在。


第三次世界华文同题闪小说大展点评
本期同题:《心魔》
点评人:程思良

艾禺(新加坡)《心魔》:这篇小说设疑解疑,平中见奇,尤其是最后波澜迭起,意外频出:一是原来阿霞当年把九岁儿子(儿子可能有缺陷?)扔下楼;二是我的儿子七岁了,说话能力也缺,我心里也住着魔鬼。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人性与魔性。人啊,当抑制魔性,张扬人性。

滕林(巴西)《心魔》: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人一旦有了心魔,倘若不加扼制,任其疯长,往往会做出让人震惊之事。小说中的玛利正是如此。因为嫉妒女主人的一切,竟然做出极不道德之事。

区少玲(巴西)《心魔》:老头子威胁过再偷的话要剁她手的,她仍然禁不住手痒;明明是偷窍,竟自欺欺人地美其名曰是「提醒」那傻瓜女子「防人之心不可无」!何以如此?心魔使然也!

周长莉(巴西)《心魔》:这篇闪小说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反映的问题却值得人们深长思之。教育孩子是门艺术,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慎重。有时父母们有意无意的一个举动,可能就会给孩子留下挥之不去的“心魔”。

舒雨(奥克兰) 《心魔》:读这篇闪小说,令人不胜唏嘘,也引人深思。是什么使“他”魔性大发,走上不归路?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家庭与社会,都应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否则,类似的悲剧还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重演。

阿爽 (新西兰) 《心魔》:嫉妒之心不可有。嫉妒令人行为偏僻性乖张,走火入魔,最终会害自己。小说中的主人公“美姝”正因心魔作祟,才落得个如此下场。

呢喃(德国)《心魔》:小说中姐妹俩的行为十分荒唐。婚姻非儿戏,千万不要被心魔迷了心窍,做出荒唐事。

麦胜梅(德国)《心魔》:小说中的“她”并非被什么外魔所附,那所谓的“魔”,乃其自造之心魔。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可惜的是,虽然已步入老年,但她仍不省悟,心魔犹在。

徐振邦(中国香港)《心魔》:这篇小说构思十分巧妙,故事情节一转再转,结尾凌空一闪,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如此。值得注意的是,乍看,小说表现的是常胜利争强好胜之心魔,其实,不独常胜利,老孙、李老板等亦有心魔附体矣。

陈丹颖(中国香港)《心魔》:小说将两个故事并置,一切尽在不言中。心态决定成败。蔡局长与张师傅,因对待病魔的心态不同,结局迥异。一个是心中有魔,忧心忡忡,不久便去世了;一个是心中无魔,态度积极,至今仍快乐地活着。

蓝红(中国香港)《心魔》:当对真相不清楚时,切勿妄加非议。然而,放眼周遭,却有不少人喜欢仅凭主观想象去乱下断语。其实,这种不问事实,胡乱揣测的心理,是一种心魔。小说中的“我”,正是犯了这病。

程思良(中国江苏)《心魔》:倘若被名疆利锁之心魔所缚,难成大师。唯有放下名利,潜心精进,方能成就伟业。(阿爽点评)

红颜花开  (中国山西) 《心魔》:小说中的“她”之所以散财,并非真的疯了,而是在亲身体会了“男人有钱就变坏”这一现象后所做的抉择。家中“有钱”,乃其心病。她认为,这个心病不除,危险就时刻存在。

傅修建(中国江苏)《心魔》:小说开头设下悬念,引人入胜,最后抖开包袱,真相大白——原来他们心中有着不愿触碰的痛!以“心魔”为题,可谓画龙点睛。

孙殿成 (中国山东) 《心魔》:小说中的于仕以这样惨烈的方式与心上人相会,可叹亦可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悲剧,心魔使然。

朱红娜(中国广东)《心魔》:小说构思精巧。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邪路上越走越远的主人公,梦中面对医生锋利的手术刀,他惊恐不已。回到现实生活中,面对诱惑,他会收手吗?小说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而是留下了悬疑。不过,文中穿插往事,以儿时往事暗示“心魔”并非不可控。

洪超(中国江苏)《心魔》:小说生动叙述了一个小人物突然中大奖后变得惴惴不安,又因意外失去大奖而回归生活常态的故事。心魔其实是其心造。当产生心魔之因消失,心魔自遁。

迟占勇(中国内蒙古) 《心魔》: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固然值得同情,然而,人生在世,总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痛苦,不应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明智者,会尽快从痛苦的魔障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寇士奇(中国天津) 《心魔》:驯狮师说,只要心中无魔,外边就无魔。诚然!可悲的是,他后来之所以被狮子咬死,正因心中有魔了——为了多得薪酬,而不断延长狮子的表演时间,最终引发悲剧的发生。

江筱非(中国安徽)《心魔》:短小精悍,构思巧妙,出人意料。寥寥百余字,描写了主人公“我”的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

唐光源(中国重庆) 《心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小说结尾心魔说,要解锁,请你重新注册。含蓄蕴藉,余味悠长。阿三还能重新注册吗?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赵洪香 (中国江苏)《心魔》:红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再遇人不淑,先后离过两次婚”的根由,竟然是心生嫉妒、心魔疯长的闺蜜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被假像迷惑。小说构思巧妙,结尾出人意表。

叶雨 (中国河南) 《心魔》:负责质量监督的王斌落得“停职检查……”的可悲下场,皆因其不能自除“心魔”。放眼周遭,还有多少王斌式的人物被“心魔”所俘,正一步步滑向深渊。

徐玉兰( 中国浙江) 《心魔》:令人不胜叹惋的悲剧故事。画师一往情深,不知不觉地就把心上人刻到了石壁上,殊不知这一痴情之举,却害了自己与心上人!小说角度新颖,构思巧妙,颇具传奇色彩。




第四次世界华文闪小说同题大展点评
本期同题:《苏醒》
点评人:程思良


阿爽 (奥克兰)《苏醒》:当爱情中掺入阴谋的杂质,本该神圣的婚姻也就变色了。小说中女主人公X打着如意算盘,男主人公Y却被蒙在鼓里,等Y“苏醒”,为时已晚矣!小说平中见奇,结尾突转,出人意表。

舒雨 (奥克兰)《苏醒》: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人啊,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石妮 (基督城)《苏醒》:小说构思巧妙。习惯性流产,她原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殊不知真正原因在他身上,只是他一直故意隐瞒着。在遭遇人生的严峻关口时,他内心几经痛苦挣扎后,毅然吐露了真相,并让她离开他,去完成「造人」心愿,然而,她却依然坚守着他,令人感动。

滕林(巴西)《苏醒》:不能为了利益而胡作非为,否则,必遭惩罚。作者讲述的这个悲剧故事,值得人们深思。

周长莉 (巴西 )《苏醒》:只有自己有了孩子后,才能真正深切体会为人父母的不易,以及父母所给予自己的一切,那一点一滴,都是多么值得忆念啊!

区少玲(巴西)《苏醒》:小说开头设下悬疑,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抖开谜底,原来如此!女儿的变化,乃事出有因;女婿的躲闪,因心中有鬼。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小说中写女婿羞赧惭愧地跪在妻子面前道歉,或许能迎来转机罢。

呢喃(德国)《苏醒》:表面上看,是女儿的名字苏醒了老人封冻的神经。其实,人间亲情、父女之爱才是起死回生、转危为安的神药。

麦胜梅 (德国)《苏醒》:小说设疑解疑,故事中有故事,构思精巧。老杜的妻子帮同事“苏醒”,使其走出人生阴霾,而妻子的这个同事又使老杜“苏醒”,重新做人。

王克难 (美国)《苏醒》:爱情需双方情投意合。倘若执迷不悟,必会后患无穷。既然无缘,不如尽早回头。小说中的“她”在清醒后做出了明智的抉择。

悠彩(美国)《苏醒》:闪小说常常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来以小见大。放眼当下,如文中所反映的成人不成熟现象并不鲜见。安娜在母亲遭遇车祸后乍然“苏醒”,迷途知返。可是,还有更多的“安娜”们仍深陷迷津。如何解决成人不成熟现象,值得人们深长思之。

卢永昌(中国香港)《苏醒》:此文构思巧妙,别出心裁,半真半幻,颇具传奇色彩。小说结尾凌空一闪,原来是个梦。“我”的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

徐振邦(中国香港)《苏醒》:小说讲述了一个令人为之动容的故事。构思精巧,布阵设疑,杯水兴波,故事情节一转再转,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林洁慧(中国香港)《苏醒》:人往往在身处逆境时才能看清现实与人生,认识到自己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一旦认清了,又会激发其勇气与斗志。小说中身处困境又遭遇车祸的他,之所以能复苏,正是如此。

程思良(中国江苏)《苏醒》:闪小说在创作上追求“微型、新颖、巧妙、精粹”。这篇作品型微思巧,言简意赡,以寥寥200字,讲述了一个让人不胜唏嘘的故事。(阿爽点评)


凡夫(中国湖北)《苏醒》:当不明真相时,切勿胡乱猜疑。小说构思十分精巧,设疑解疑,一波三折,最后真相大白,让人产生原来如此、真没想到的兴叹。

张维(中国安徽) 《苏醒》: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作者将主人公“他”(囚犯)设置在一个特殊环境中,通过行为、语言、心理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明人物形象。以“苏醒”为题,可谓画龙点睛,既是肉身从车祸中苏醒,更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灵魂苏醒。

寇建斌(中国河北) 《苏醒》:腊月跟麦熟是一辈子的冤家对头,然而,在麦熟昏迷不醒快不行之时,腊月却做出了非常之举,令麦熟起死回生。腊月之骂,似骂实激,意味悠长。以“苏醒”为题,既指麦熟之醒,亦指腊月之醒。

孙金生(中国河北) 《苏醒》:小梅未走进外面的世界时,她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她走进外面的世界,才深切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其实也很无奈。小说以 “苏醒”为题,明指小梅从昏迷中苏醒,也暗指她从认识误区上苏醒。

左世海(中国山西)《苏醒》:这篇闪小说写我救醒一个突发“羊角风”病的年轻人(小偷),他得知是我救了他时,说:“谢谢你,让我在昏迷中得到了苏醒。” 对照小说结尾来琢磨年轻人的这句话,方知是一语双关。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徐玉兰(中国浙江)《苏醒》: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文中的老师就是用特殊方式及时拯救了一个犯错的学生。这篇闪小说,乍看是写实,然而,最后一句却将故事推向似真似幻、扑逆迷离之境——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抑或是个梦?不管是哪种情况,好在李子终归是从迷途中“醒了”! 这是令人欣慰的。

周国华(中国浙江)《苏醒》:一些闪小说作者特别擅用道具,使其发挥特殊的作用。这篇闪小说便是如此。文中的“糌粑”之所以有特殊力量,能让阿尼苏醒过来,是因其不仅是作为粮食的“糌粑”,更别有所寄矣!

刘耀兰(中国湖北)《苏醒》:小说中张亮的一番话,话中有话,耐人寻味,一语惊醒梦中人。为官之道,当走正途。

段乐三(中国湖南)《苏醒》:小说讲述了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悲剧故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打成反革命的苏峰只能改名换姓扮鬼活着,拨乱反正后,他终于可以“复苏”了。荒诞的背后是悲凉。

程文菲(中国江苏)《苏醒》:人们潜意识里被压抑的东西往往会进入梦境。在梦境中,他对被同化(也是被异化)的恐慌、逃避与抗拒,表明他是“苏醒者”。



第五次世界华文同题闪小说大展点评
本期题目﹕追梦
点评人:程思良(江苏)

阿爽 (新西兰)《追梦》:小说贴近现实,关注身边生活,反映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爱情非儿戏,任性不得。在未深入了解对方前,如果轻易相信对方的花言巧语,自织美梦,以心相许,到头来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让自己跌得头破血流。为人父母者,社会阅历与人生经验丰富,在爱情与婚姻方面,该教导子女的话还是宜多说。

王克难 (美国) 《追梦》:这篇闪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一个有情追梦,一个虚情假意,结尾特别巧妙,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里戏外,一样凄怆,令人无限感慨。

麦胜梅(德国) 《追梦》:她不幸患上青光眼疾,而且视线神经只剩下20%,却依然作画不止,在追梦之路上努力不辍,让人感动。而她的好友珍妮为了帮助她圆梦,放弃了一个高迁的职位,和她一齐到阿尔卑斯山居住一年的选择,令人敬佩。

呢喃 (德国) 《追梦》: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篇闪小说正是通过对梦境的描写来反映主人公所追求的梦想生活,然而,梦里也如现实生活中一样,悲欣交集。写法新颖独特,让人眼前一亮。

艾禺(新加坡)《追梦》:这篇闪小说构思巧妙。前面娓娓叙述女儿不顾经济实力,一味追求“世纪婚礼”之梦,以致最美的回忆成为了最大的伤痛的故事。倘仅如此,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寻常故事。然而,作家显然不会满足于此,而是通过情节突转,引出了另一个故事。原来母亲当年也有着相同的经历。小说结尾写道:“梦很虚伪,爱披糖衣,她穿了一件,女儿也穿了一件……”可谓画龙点睛,意味悠长。

滕林 (巴西)《追梦》: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过梦想。在人生之旅中,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抛弃了当初的梦想;有的人,则不忘初心,努力实现梦想。小说中的阿凯正是属于后一种人。在一般人眼中,阿凯拥有博士学位,房地产业做得不错,算是成功人士了,然而,这些并非他的真正梦想,骑单车周游世界才是他的愿望。

周长莉 (巴西) 《追梦》:教育子女一定要讲究方法。在孩子的成长与成才之路上,父母若一味地指责讥讽孩子,有害无益;鼓励与肯定才是孩子努力奋进、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陈丹颖(中国香港)《追梦》:在梦想开花的时候,切勿得意忘形。否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小说中的主人公就因了美梦成真时那些失去理智的行为,让梦想化为泡影。

王无姿(中国香港)《追梦》: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梦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在追梦之旅中,囿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并非所有的美梦都能成真。

张彩慧(中国香港)《追梦》:即使身处卑微,也可以有远大梦想。只要努力去追求,梦想或许就会在某一天成真。小说构思巧妙,平中见奇,结尾凌空一闪,出人意表。

陈怡玲(中国香港)《追梦》:当你所追求的梦想不为家人所理解时,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去说服,才能赢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程思良(中国江苏)《追梦》:有时候,追梦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小说中的“神龙大师”,其实只是一个符号,而在寻访神龙大师的过程中博采各家之长才是一代又一代师傅们的真正用意。(阿爽点评)


寇建斌(中国河北)《追梦》:这篇小说笔触细腻,真实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家人的生存境况。他们虽然身处底层,但并不颓唐丧志,而是怀揣梦想,自强不息,乐观向上。梦想,也离他们越来越近了。小说中有两个梦想,一是在城里拥有住房之梦,一是失明的小雯能重见光明之梦,双线交织,构思十分精巧。

河杨柳(中国安徽)《追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由于自身见识、能力与所处环境等因素的改变,所追求的梦想也随之变化。

兆兆(中国江苏)《追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赌博带来的人性扭曲,具有警世意义。母亲本是世界上最有爱的角色,可女儿下跪,儿子垂死,都无法阻止一个赌徒。文中的儿子在现实与梦中都在呼唤母爱的回归,最后在追逐母爱的幻境中离世,读来令人怆然涕下!

乐忆英(中国浙江)《追梦》:这篇闪小说贴近现实,针砭时弊。环境保护应具有前瞻性,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了!否则,如文中的惨痛教训还会再现。

洪超(中国江苏)《追梦》:作者通过设置步步惊心的情节来考验主人公的善心,层层推进,最终把主人公心中的大爱展示出来。小说巧妙地把“梦”这个抽象的表述对象具体化,让“梦”一语双关,突现主题。

卓尔(中国吉林)《追梦》:这篇闪小说语言精炼,想象丰富,古典新翻,别开生面地演绎了梁祝化蝶的故事,颇具聊斋传奇之风。

张正旭(中国安徽)《追梦》:这篇作品开头设下悬念,布阵设疑,最后揭开谜底,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林董 “为了追梦,不敢停下来”的选择,令人肃然起敬。

侯建忠(中国山西)《追梦》:伊索看问题的视角独特,见识非凡。并非所有的追梦行为都值得鼓励与赞扬。小说文短意长,内蕴丰赡,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南湖三少(中国广东)《追梦》:这篇作品立意新颖。西天取经路,就是追梦路。小说围绕“宝物”这一道具设疑,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由菩萨道破玄机,原来宝物就是梦想,一语点醒梦中人。

万华(中国江苏)《追梦》:这篇小说集惊险、悬疑、误会、谍战等多种元素于一炉,演绎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为了实现梦想,这些有志之士虽殒身而不恤,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吴剑(中国贵州)《追梦》: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小说中母子的追梦历程生动地作了诠释。



第六次世界华文闪小说同题大展点评
本期同题:疑
点评人:程思良

阿爽(新西兰)《疑》:这篇作品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人都有年老的时候,如何善待老人,尤其是有身体或心理问题的老人,是颇值得关注的问题。文中写王奶奶疑神疑鬼,对谁都疑,从业于老人痴呆症专科的孙女婿怀疑王奶奶患上“日落综合症”,这是两种显在的“疑”。其实,还有一个隐于文中的“疑”,那就是家人将王奶奶送进一家护老院做法,对么?!因为三个月不到,痴呆老奶奶已瘦得不成人形!

林宝玉(新西兰)《疑》:小说真实再现了病人们相当普遍的心态——在病情未确诊前,他们总是疑这疑那,惶惶不安。其实,面对病情,病者当保持镇定,理性对待,科学治疗,尤其是在病况未明前,切勿胡思乱想,自己吓唬自己。即便真是绝症,积极治疗,痊愈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呢喃(德国)《疑》:小说布阵设疑,云遮雾罩,吸引读者从文字的缝隙中去释疑解惑。胖大姐为何当着大家伙的面儿送迷你的垃圾箱给瘦大姐?这是个谜。按说,接下来要介绍缘由了,可是作者却并未直接释疑解惑,而是转而叙述其他的事。然而,后文中也并非有蛛丝马迹可查。“瘦大姐常把这埋怨情绪告知胖大姐”,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其实大有意味——瘦大姐常把这埋怨情绪告知胖大姐,不是颇似人们常往垃圾箱里倒垃圾吗?

麦胜梅(德国)《疑》:读这篇闪小说,如看惊悚电影。设疑解疑,前后照应。前面做足铺垫,后面通过警察之口点明琼森是一个多宗奸杀案的疑犯也就水到渠成了。

滕林(巴西)《疑》:构思精巧,结尾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小说写1368女选手获奖了,却心神不定,领了奖,又闪电似的离开,这些反常举措,都让人费解。最后揭开谜底时,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区少玲 (巴西)《疑》:小说构思巧妙,集惊险、悬疑于一炉,情节紧张,层层推进,结尾一闪,抖开谜底,让人拍案惊奇。

王克难 (美国)《疑》:作家善于布阵设疑,营造环境气氛。故事情节紧张,迷雾重重。小说中,解开了一个谜——尸袋里的是一位六十三岁白人律师。可是,却又于最后再掀一波,以另一疑作结。这一开放式结尾,引人遐想。

艾禺(新加坡)《疑》:小说构思新颖,别出心裁。小说写“我”偷香后的特殊心理,想冒险让妻发现点蛛丝马迹,反复留迹暗示,妻子却好像浑然无觉。“我”因没有刺激感而与咪咪分手。倘在此收束,也是一篇不错的作品。但作家却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再掀一波,以妻子的独白收尾——原来妻子对老公的出轨行为与特殊心理完全在掌握之中!

丹颖(中国香港)《疑》:当婚姻向金钱倾斜,爱情就只能向隅而泣。可叹!小说中的老夫少妻之所以牵手,并非爱情使然,乃金钱之魔力也。这样的婚姻,真能幸福么?

木子(中国香港)《疑》:常言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小说颇有讽刺意味。主人公心怡怀疑别人在背后非议她,为此而愤恨不已。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心怡自己也在非议着别人哩。

戚嘉麟(中国香港)《疑》:哑妻怀疑丈夫有小三,不想离婚,只想一家三口永远在一起,而在绿豆粥中下毒。小说构思精巧,设疑解疑,情节跌宕。当真相大白时,悲剧却已酿成,让人不胜唏嘘。

卢永昌(中国香港)《疑》:小说层层推进,平中见奇,最后,情节突转,由疑“它”转为疑已,丰富了小说的内蕴。

卓尔(中国吉林)《疑》:小说角度新颖,以玉帝与诸神围绕“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对话,来反映人间世相。

寇士奇(中国天津)《疑》:  修行人虽无长物,但无所挂碍,悠哉游哉,得大自在。而那些名牌满身者,则心身俱为物役,焉能不苦?只是他们不自知而已。

徐建军(中国河南)《疑》:病人因胡乱猜疑而一命呜乎的现象并不鲜见。小说中的胡局长本来得的只是黄疸性肝炎,并不立刻致命的,却因猜疑患的是爱滋病而陷入惊恐与悲伤之中,第二天,就因服安眠药过多与世长辞了!

唐光源(中国四川)《疑》:构思巧妙,结尾出人意表。在非常的环境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人自危。小说中,写贾二为解心头疑虑, 以防不测,从门缝向外窥视通道上的动静。殊不知,门外也有眼睛透过门缝向他窥视哩!

黄超鹏(中国广东)《疑》:读这篇小说,不由想起日本著名禅僧原坦山抱女人过河的禅门公案。原坦山在事情发生时不逃避,事情结束后也不再纠结。而本文中的唐僧之所以迟疑不决,是拘于教条,心中有障,未能“放下”。

周国华(中国浙江)《疑》:小说构思精巧,寥寥几百字间设疑解疑,闪跃腾挪,于峰回路转中别开生面。

万华(中国江苏)《疑》:小说构思巧妙,内中不仅包含着两种疑,而且相互勾连。一是贾副局怀疑自己要死到临头了。他在立冬日收到“寒衣”,吓得一头栽倒在床上。只因狱中有条不成文的规矩,谁要是领到寒衣,那说明时候到了,该“上路”了;二是贾副局怀疑老搭档也已进来了。立冬日,贾副局仍在狱中,而他进来前,老搭档说过,立冬前,不能把他捞出去,那证明自己也进来了。

谢林涛(中国广东)《疑》:面对将军有二心的谣言,王嘴上说将军忠心,内心深处却对将军有猜疑,屡拒将军请战,最终落得个都城竖白旗的下场,悲哉!

许国江(中国江苏)《疑》:老郑为人排忧解难,本是做好事,却不料因露了一技而惹来别人的猜疑,给他带来烦恼。小说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然而,小事不小,折射出的却是人生世相。

桂林(中国安徽)《疑》:双目失明的老夫妻对葡萄的售价一直心中有疑,而当真相浮出水面时,故事情节出现突转——原来被怀疑人老裴非但没有压价,反而因考虑石大爷家困难,特意全按一级果收,差价由他来补。老裴的高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1708

帖子

4

精华

19

听众
主题
53
积分
8660
记录
1
收听
1

银闪人

发表于 2017-4-26 08: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版的佳作,慢慢品读, 受益匪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冀ICP备13012593号-1 )

GMT+8, 2024-6-16 22:45 , Processed in 0.1668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