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秦心 于 2015-3-24 22:18 编辑
《祭祀》读后感
文/谢林涛
《祭祀》这篇闪小说,读第一篇,我就能看出它的好。接着再读一遍,两遍,三遍……我不能不承认,我还是不能完全读懂它。对于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我只能瞎猜。那么这篇闪小说我能看出的好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在于语言的表现力,几乎通篇都是生动的描写,基本没有那种读着读着就令人发困的乏味叙述。看看对父亲简短的描写:
“父亲比几年前老了一些,步伐依然有力,昂头的角度较之前还高了。只有熟识的人才会一眼瞧破蔽在深处的颓废。”——短短数语,这个强势的父亲形象,即如在读者眼前。然而他的强势,还得加上“曾经”两字,因为,尽管他的步伐还有力,头甚至比之前昂得更高,但他却老了,熟识的人一眼就会瞧破他蔽在深处的颓废。
语言的表现力还在于,作品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能读出比字面上的含义要多得多的内容。譬如这句:“餐桌换了,多了一把钢椅。”餐桌为什么要换?难道仅仅是之前的太旧,不能再用了?恐怕未必,这个,从多了的那把钢椅可以推测父亲内心的动机,那就是,他想到儿子已经成年,老大不小了,该领着老婆回家了,他甚至希望能早日抱抱孙子。再如“卧室的电脑还在”,可以读出,这台电脑之前一定是儿子非常看重的,说不定他就是个游戏狂,因此惹怒过父亲。可是他离家多年,父亲并没有为难这台电脑,也说明父亲外冷内热,对儿子的爱,其实深埋心底。接着的文字:“衣柜的一个合叶断了,一扇柜门摆在墙边,曝光的衣服没了生气,软塌塌地垂在老旧的柜子里。”可以看做是照应前文父亲的颓废。教育失败,父子成仇,令他心力交瘁,这个柜子的惨状,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另外,也与儿子多年没有回家,没有动这些衣服的情况相符合。再接着的一段,因为加入更多的动作描写,更是精彩纷呈,大家仔细阅读,不难读出其中味道,这里就不啰嗦了。
其次是留白的巧妙运用。父子之间曾经的剧烈冲突,作者只字不提,但读者却不难看出来。这里,竹棍这个道具,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根“两头被手汗养得呈现出一股暗红色”的竹棍,之前父亲没少握过,每次他拿起,自然就没有这个做儿子的好果子吃。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根竹棍,之前是摆在客厅南墙上的两颗钉子上的,这样子摆放,父亲自有用意,目的是好时时震慑儿子。只可惜这个威严的父亲,终究没有棒打出一个听话的儿子来。这样一个让人心痛的结果,父亲后来一定有反思,而做为局外人的读者,同样值得深思。
再者,通篇文字逻辑严密,段落之间承接自然,虽然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上有着障碍,但并不影响阅读进程。
最后,我推测的作品主旨:祭祀的是已逝的懵懂青春时光,还有父辈们那些陈腐的教子之道。文中把曾经给主人公带来肉体和精神痛苦的竹棍(他父亲用来惩罚他的工具)复原到客厅原来的位置,是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祭品呈现,而最后描写他与当年的恋人做爱,则是成长中的水到渠成,是他已经成年的界碑。
附原文:
祭祀
文/孙逸
为了参加十年后的同学会他重回故乡。
父亲比几年前老了一些,步伐依然有力,昂头的角度较之前还高了。只有熟识的人才会一眼瞧破蔽在深处的颓废。
待父亲走远,他在家门口拨通座机,确定没人才掏出钥匙开门入屋。
餐桌换了,多了一把钢椅。卧室的电脑还在,成了古董无法开机,他想修理一下,转念放弃了。衣柜的一个合叶断了,一扇柜门摆在墙边,曝光的衣服没了生气,软塌塌地垂在老旧的柜子里。
同时,他发现了那节竹棍,它横躺在柜子里面,像个想躲藏却缺乏技巧的孩子。他抄在手上,打量着。竹棍两头被手汗养得呈现出一股暗红色。他在空中挥舞了几下,重新放回原处。停顿了一会儿,再次拿起,走到客厅。客厅南墙上的两颗钉子还在,他把竹棍摆上去,退后几步,盯着它。
随后他离开了家。
聚会到场的人数不够一半,大部分的人他还能够叫出名字,有些脸已变得陌生或是新鲜,需要提醒才能恍然大悟。
几个小时后终于有人提议散场。他和当年的恋人在确定没人注意后一同离开。
这是他们第一次做爱,两具成熟的肉体从容地弥补了年少的可笑与怯懦。当年无法鼓起的勇气变成熟练的配合,眼神交汇时便完成了提问与回答。
他开始用自己的身体猛烈地撞击着她,直至她发出一阵刺耳的欢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