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7|回复: 6

[小小说] 冯骥才:小小说让郑州扬名(图)

  [复制链接]

1698

帖子

2

精华

3

听众
主题
178
积分
23721
记录
11
收听
0

管理员

发表于 2011-4-29 21: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自从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我已无暇小说创作。当下,全球的人类都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期间,在中国曾经出现了疯狂地扫荡自己的文明的时期,它的最大破坏性在于让我们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轻蔑感。我们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入人类的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这时候,我们原有的农村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迅速消逝,我们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文化的根,我们文化的家园,我们给人类文化所贡献的多样性正在眼前急骤流失。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所面对的最具时代性的挑战,也有一种精神上的无奈。

然而在被毁坏的废墟上,同样也催醒了强烈的自觉的保护抢救意识,也开始了对当代文化的创造性构建。因为不这样做,我们无法向后人交代,后人会说我们这一代文化人无能无知,没有骨气。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我每年都要来河南两三次,今年更是10多次。来的主要目的是到中原农村考察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由于河南是块充满神奇而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许多项目的重点都放在了河南。去年已启动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多个保护项目,今年准备把全国陶瓷调查重点放在河南,因为宋代五大名窑的三个窑址都在河南。在全国的县级民间文化遗产普查中,河南110多个县每个县都在编一部民俗志。河南太有代表性了,很有文化底蕴,是黄河文明的代表。作为文化大省不仅体现在它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浓厚的文化信息、文化记忆上,更在于它在当代文化重构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就要提到小小说,中国的小小说,郑州的小小说。

郑州小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事业,全国的很多作家都是从写小小说入门的。小小说传播的速度很快,现在正突飞猛进。百花园杂志社通过20多年的努力,把原来的小小说现象,做成了小小说事业。20多年以前,在我们的文学领域里还没有小小说这个文体。我记得一开始有很多的名称,如微型小说、短小说等。那时我还从美国“借”了一个名称,叫“口袋小说”,还办过这么一个刊物。但小小说能够生存到今天这种局面,而且最后为这个文体正名为“小小说”,我觉得它有一个特别好的条件,应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天时”指的是,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一个想象自由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我们可以任意地创造我们想象的审美的形式。“地利”呢,我觉得跟中原这块土地分不开,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腹地,站在中原这块地方,往哪儿看都行,目光向来是四面八方的,所以,中原人才有这样的气魄。那么说“人和”,主要是指两点:一是指《小小说选刊》,20多年来他们是一个很团结的群体,因为他们的敬业,因为他们的富有激情和创意,所以今天才能把小小说做到这样一个地步。大家都看到了昨晚的盛大颁奖晚会,非常成功。成功圆满的背后是在这个文化大省的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小小说也让郑州名扬天下。二是据相关资料了解到,现在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这么庞大和谐的一支队伍在为小小说而疯狂,我们的小小说事业才有了今天的兴盛。所以,我希望我们要占尽天时地利的风光,把小小说这个中国文学的名胜,永远留在河南。

中外有很多小说名篇,就是小小说。像欧·亨利、契诃夫的很多作品都是小小说佳作。但当时没有小小说这个词汇。这个词汇,我觉得应该是在郑州百花园杂志社的大力倡导和规范后确立的。小小说凭什么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文体?它在审美上有怎样的规律?我总结有以下五点:一是小中见大。主要是针对小小说的思想艺术而言,虽然篇幅不长,却总要有一个很深刻的思想,或博大,或深远。总之,显示着不同的内涵。二是巧思。不仅仅是指巧妙的结构,而且指小说中作者的思考,如何把小说写得绝妙、好看,从中显示作家的智慧。如果谁说长篇小说作者智慧的话,一定是贬意的。三是有一个意外的结尾,就是读者没想到的结局,把读者放在想象的空间。交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有多大,小小说的创作空间就有多大。这其实是小小说创作的篇幅延伸性。四是细节。这是小小说的血肉。没有“自己发现的细节”,小小说的价值就少了许多。五是惜墨如金。要像唐代散文、绝句,尽量用最少的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汉语方块字的写作,一字多义,在小小说这么短的篇幅中,用字的讲究,也是文体特色的一大体现。小小说只有形成自身的特点,它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和评价系统。我现在看一些小小说的作品,确实很佩服这些作者的才情。作品体现出了很深的思想性和对生活的敏感,晓敏主编将之定位为“平民艺术”。下一步小小说应该如何走?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文本上进行更多的实验?我觉得只有进行了文本上的实验,才有可能产生更多姿多彩的小小说的形态,丰富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力。

郑州小小说现在的综合性体系已经形成。首先它有刊物,有选载版,有原创版和成熟的办刊理念,还有学会,有培训班,有网站,有小小说的多种奖项的设置,当然还有今天这样的“小小说节”。能够把小小说办成“节”,这魄力够大的。雷达、何向阳和我都在中国小说学会挂职,我们有一个共同观点就是支持小小说创作的发展与繁荣。近两届,中国小说学会每年都要推出一个小小说排行榜。我认为中国的小说大厦,是靠四个柱子支撑起来的,一个是长篇的柱子,一个是中篇的柱子,一个是短篇的柱子,一个就是小小说的柱子。小小说这个柱子是不是坚实,是不是有力,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努力。这个柱子因为在中原,因为在郑州,所以,我特别来到这个会上,向小小说事业的创造者们表示敬意。冯骥才

(该文是作者在中国郑州·第二届金麻雀小小说节“当代小小说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来源:文学报

3857

帖子

50

精华

8

听众
主题
260
积分
102076
记录
0
收听
2

版主

发表于 2011-5-3 16: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所言极为中肯。

1050

帖子

2

精华

7

听众
主题
49
积分
2708
记录
0
收听
0

铁闪人

发表于 2011-9-11 15: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实名:陈松  又一个网名:巴安

566

帖子

3

精华

2

听众
主题
45
积分
3379
记录
0
收听
0

版主

发表于 2011-9-13 11: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涯客2011 于 2011-9-13 11:20 编辑

一是小中见大。主要是针对小小说的思想艺术而言,虽然篇幅不长,却总要有一个很深刻的思想,或博大,或深远。总之,显示着不同的内涵。
二是巧思。不仅仅是指巧妙的结构,而且指小说中作者的思考,如何把小说写得绝妙、好看,从中显示作家的智慧。如果谁说长篇小说作者智慧的话,一定是贬意的。
三是有一个意外的结尾,就是读者没想到的结局,把读者放在想象的空间。交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有多大,小小说的创作空间就有多大。这其实是小小说创作的篇幅延伸性。
四是细节。这是小小说的血肉。没有“自己发现的细节”,小小说的价值就少了许多。
五是惜墨如金。要像唐代散文、绝句,尽量用最少的字表达丰富的意思。
——————
我在书城买了本冯骥才老师《快手刘》,很精美!
涯客涂鸦真写意,小小天地成一统----我手写我心!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93783950

8468

帖子

144

精华

22

听众
主题
828
积分
44975
记录
16
收听
0

版主

发表于 2011-9-14 16: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老师也了不得!天津也可以说因他出名呢,呵呵。

1050

帖子

2

精华

7

听众
主题
49
积分
2708
记录
0
收听
0

铁闪人

发表于 2012-5-31 21: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实名:陈松  又一个网名:巴安

1050

帖子

2

精华

7

听众
主题
49
积分
2708
记录
0
收听
0

铁闪人

发表于 2012-5-31 21: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实名:陈松  又一个网名:巴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冀ICP备13012593号-1 )

GMT+8, 2024-6-17 02:50 , Processed in 0.1880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