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闪小说阅读网所发布闪小说作品及理论赏评作品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事先联系原作者。

你的位置:闪小说阅读网 >> 闪小说动态 >> 闪小说动态 >> 内容阅读 在线投稿

泰华作家的公共交往与泰华文坛的新“亮点”/陈庆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闪小说作家网   发布者:shxshydWG
热度605票  浏览229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3月31日 09:40
                          泰华作家的公共交往与泰华文坛的新“亮点”
                                       
                                           作者:陈庆妃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泰华文学的发展陷入低谷,面临作家与读者严重断层的窘境。泰华文艺社团与作家鼎力守护文学传统,通过传统的文人雅聚方式提高艺术技巧,探索适合泰华文学的新文体。并以泰华作协为核心,广泛的参与国际华文文学活动,寻找新的崛起契机。
  
  〔关键词〕:泰华文坛公共交往新亮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泰华各界对泰国华文文学、泰国华文报纸甚至对泰国华人社会的存续问题都抱持忧虑。“泰华作家老化,有黄无青。”(司马攻)截至1998年,泰华作协一百三十九名会员,平均年龄已在“六十岁”以上,二十一名理事,平均年龄为62.4岁。(曾心)“由于近期泰国的华人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潮州人占华人总数八成以上的架构正在悄悄改变,他们大多融入主流社会成为泰国人。……种种因素造成华文媒体生存的恶劣局面,副刊也面临萎缩,本地作者投稿稀少的困境。”(时任《新中原报》社长兼执行总编辑的林宏2001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1〕泰国知名学者江白潮先生对泰华社会的研究结论更是引起较大的反响,他甚至认为泰华社会是非实质性的存在,这样的论断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江白潮先生对泰国华侨族群自七十年代起的变化的研究却颇有见地,他将其四个主要表征归结为“四化”,即华侨人口年龄老化,后代子孙迅速泰化,华族语文危机严重化,落地生根的观念普遍化。同时,他也指出,除汉语言文字由于其经济价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步提升而可能出现转机,其他“三化”不可逆转。只是江先生尚未意识到语言文字才是一个族裔共同体存续的根基,它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三化”的改变,尽管这个变化过程非常缓慢,具体成效还有待观察,但非常值得长期深入的研究。鉴于华文文坛与泰华文学社团以及华文媒体的紧密关系,本文将三者结合,从一个侧面分析泰华社会的新变化。
  
  
  泰华文艺社团与作家的公共交往
  
  
  “华人社团是华人休息娱乐、交流思想感情、实现理想与价值的重要场所,社团可以增加泰国华人之间的互动机会,是泰国华人的公共空间。”〔2〕121无论是老侨还是新侨,华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会、文化交往空间,在陌生的社会建立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结社既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也是心理需求。传统的海外社团主要以地缘、血缘、业缘、慈善宗教为结社的纽带,以文化、学术、教育、休闲娱乐为主的社团的快速发展显示了海外华人生存状态的新变化。潘少红博士的论文《泰国华人社团史研究》资料翔实,但主要针对传统海外社团深入研究,对泰华文艺社团却是着墨不多。
  
  泰国华文作家主要以泰华作家协会(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泰华写作人协会)为中心,形成自己的交往空间。泰华作协是一个会员众多,但相对松散的文艺社团,经常以国别性的文化组织名义参加各种国际性的活动,如组织访华团,走出湄南河,进行文化交流。出席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海内外潮人作家研讨会以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等等活动。同时,他们也积极请进国外的作家学者,包括中国作家代表团以及台湾诗人?弦、余光中等文艺界人士。在曼谷相继主办“第二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第十二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等国际性的文艺活动。2010年10月15日至17日,泰华作协可以说精锐尽出,以司马攻、梦莉领衔,组成工作委员会,借助报纸副刊的宣传,在曼谷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泰华作协长期的努力打破了长期以来泰华文坛比较保守的形象,使泰华文坛成为继新、马之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重要中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文化“软实力”的效应:“不但影响了有关国家的华文文学的发展,也使世界各地的华文文学工作者对东南亚文学有所认识,注意与重视。加强了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坛上的地位。”〔3〕即使在90年代以来,泰华文坛由于泰华教育的断层而造成青黄不接的局面,作协仍然坚持守护文学传统,以待新的崛起。
  
  泰华作协负责组织这些大型的文化活动,代表泰华文坛对外的集体形象,而泰华作家文友之间的日常交往常常以较小的,但联系更紧密的结社方式进行。小诗磨坊是成功的范本,也将对泰华文学的新崛起有启示作用。
  
  小诗磨坊采取的是传统中国文人的交往方式──雅聚。小诗磨坊成立于2006年,是类似诗社的诗歌创作与研究的组织。诗人们聚会的地点是小诗磨坊发起人之一,泰国著名微型小说作家、诗人曾心家的“小红楼”。“小红楼”约四百多平方米的庭院,摆放着200多盆景,庭院中有个六角亭子,亭内有红木匾额“小诗磨坊亭”,由台湾诗人林焕彰题写,泰国诗人、书画家苦觉镌刻。“亭畔有水池,水池有锦鲤,还有几株荷花点缀其中,宜诗宜画宜摄影。”〔4〕俨然一个传统中国的江南园林。小园的主建筑是曾心自己设计的二层小楼,室内有“小红楼艺苑”的题匾,为台湾著名书画家孔依平的墨宝,书法作品“精彩在多磨”,乃中国驻泰国前任大使张九桓书写,“艺景心园”则是北京大学书法家翁图教授所题。慕名造访过此地的诗人、作家、评论家除了两岸四地,还包括东南亚的。如刘再复、吕进、龙彼德、陈慧瑛、舒婷、陈仲义、刘登翰、凌鼎年、毛翰、倪金华、范军、曹安娜、计红芳、高伟光、陶然、夏马、钟子美、孙重贵、许绍华、许均铨、多拉、小黑、寒川、孙德安、苏清强、秦林、何乃健等,他们在“小红楼”留下许多珍贵的题签。
  
  在小诗磨坊的诗友之间,他们以性情相交,相互欣赏,相互评论写序,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林焕彰结识诗书画俱佳的苦觉的过程就很有戏剧性,最初,苦觉叫“苦觅”,常常投稿而每投必中,很受欢迎,但因一手“龙卷风”的字,打字员将“苦觅”错为“苦觉”。苦觉要求订正,而林焕彰却建议将错就错,改名为“苦觉”,于是苦觉从善如流,成为得道的觉者。苦觉的诗浪漫空灵而富有童心,有异于常人的秉赋,这得益于多年的修为。(林焕彰《索寻浪漫与空灵-读苦觉的小诗集》,2011年第23期)诗友之间以诗相交,以诗相悦,以“小诗联机过新年”,互赠压岁诗是他们的雅趣。(苦觉《爆竹为我预备了春雷──小诗联机过新年》,2011年第33期)或是举办一场“春宴”,喝上一杯春酒。(苦觉《春宴》,2011年第100期)或以2011年的水灾为题,以小诗联线的方式集体创作。“写了洪水,树与佛、佛与人。因切入角度不同,视野各异,同一个磨坊,流出来的浪花,栽种出来的小花小草,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特色。”(岭南人《水树佛──<小诗磨坊>小诗联线》,2012年第40期)
  
  “泰华社会一直是一个传统伦理观念极深的保守社会,中国儒家思想已深植华人心里,迄今不坠。”另一方面,“华侨在泰国一向以经商为主,华侨社会型态早已局限为一个商业为主的社会,华人活动无形中形成其一定的社会范畴。”〔5〕297文人雅聚与商务交往本质上是冲突的,它们走在非功利与功利主义的两个极端。但是现实的生存需要与传统士农工商思想,为他们“以商养文”的生存模式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泰华文坛泰斗级的作家司马攻、梦莉等,都是商界的成功人士,小诗磨坊的主人曾心先生则是一个在医界很有建树的医生。尽管泰华文学生存环境90年代以来有值得忧虑的地方,但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始终成为泰华文坛突破困境的动力来源。
  
  小诗磨坊成立以来,每年出版一本《小诗磨坊》合集,至今已出版6辑,第7辑正在酝酿中。诗集由发起人之一、台湾诗人林焕彰主编,分别由中国作家、学者龙彼德、计红芳、吕进、刘登翰以及台湾诗人张默、白灵写序。小诗磨坊的结社方式虽以泰国的11位诗人作为主要成员,但实际参与其中的人员已经远远超出了泰国文坛,在整个世界华文文学圈都产生影响。
  
  以志趣相投为结社出发点的雅聚方式,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来扩大影响。报纸副刊是现代文人的公共交往平台,以报纸副刊为依托,成为现代文人扩大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报纸文艺副刊对泰华文学的重要性,正如司马攻所说的,“我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年,三十年来我所写的文字,百分之九十发表于泰国华文日报的文艺副刊上。文艺副刊有人称“园地”,我的文字寄生其中也。如果没有中文报,如果有中文报而其中没有“园地”,寄生草就无法寄生。”〔6〕小诗磨坊的影响力,除了小诗创作本身的艺术成就,与泰华作协的支援,与报纸副刊的传播推广是分不开的。
  
  《小诗磨坊》诗集的出版与发行都会邀请国外的作家学者参与。在留中总会文艺写作学会举办该年度《小诗磨坊》诗集发布会及小诗研讨会,同时举办文学讲座会和新书发布会,并请为诗集写序的学者作家做主讲嘉宾,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6次,每次出席者都达二百名左右,颇具影响力。以《小诗磨坊》第6辑为例,2012年7月8日,泰国留学中国总会大学校友会总会文艺写作学会主办“学会5周年庆文学讲座,暨《水过无痕》《2012小诗磨坊》新书发布会”。邀请了中国大陆著名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登翰教授、微型小说家凌鼎年、以及台湾著名诗人林焕彰主讲。讲座的题目分别是《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微型小说的素材、构思与想象力》、《细读品尝泰华小诗集》。为了营造更好的文学氛围,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大众文艺》从7月2日的第57期开始,直至9月12日的83期,持续发表相关的文讯、作品与评论文章。第57期是刘登翰作品专辑,同时发布文讯;第58期是凌鼎年微型小说专辑与文讯;第59期有《水过无痕》的序和后记;第61期有刘登翰的散文《生命的一种境界》;第62期有凌鼎年的微型小说《殉节》;第65期有凌鼎年微型小说《校对高手鲍善安》;第68、69期分别发表刘登翰的《小诗大世界──序泰华“小诗磨坊”第六集》(上)(下);第70期有凌鼎年《记泰国“小诗磨坊”聚会处》;第71、72、73、74期有凌鼎年的《泰国六日记),第81、82、83期分别刊载林焕彰《让你惊喜的独特表现──细读品尝<泰华小诗集>》(上)(中)(下);第82期还有凌鼎年微型小说《太师饼的传说》。尽管活动本身只有6天,但借由报纸副刊的传播效应,将名家的创作范例与学者的理论指导惠及更多的作者与读者,同时提升了小诗磨坊的知名度。
  
  
  
  泰华文坛新“亮点”
  
  
  借助于泰华作协的平台,小诗磨坊扩大了对外参与面。小范围进行的小诗创作与诗艺切磋,则有利于提升了小诗创作的艺术水平。经由报纸副刊的及时传播,将小诗磨坊的影响力延伸到泰国乃至东南亚之外的整个华文文坛。小诗磨坊因此成为当下“云雾弥漫的泰华文坛”的三个“亮点”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亮的一点。
  
  曾心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泰华文学处于一个重要的交接期,“第一代已无人创作,第二代也大多进入老年,而能够接班的年轻作家群尚未形成。”〔7〕37但进入21世纪,泰华文坛在汉语热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三个“亮点”。关于泰华文坛新“亮点”的观点是曾心于2010年提出的,并未进行充分的论证,但这一观点从近三年《大众文艺》的发表情况来看,还是较有说服力。
  
  第一个和第二个“亮点”,主要涉及泰华新生代写作人的培养。2002年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成立后,成立了“留中出版社”,为校友出版新书,(也有扶持一些老作家的作品的出版)先后出版了《留中岁月》、《湄南情怀》、《窗内窗外》、《平台试步》、《湄南漫步》、《河边风景》、《椰林放歌》等七本文集。这些文集的作品,部分也被报纸副刊转载刊登,或与其他文学活动一起被宣传推广。目前,留中总会已有一百多个成员,动笔写文章,逐年趋向年轻化,一支既有本土情结,又有母土韵味的泰国留学中国大学生写作群体正在逐步形成。
  
  2007年7月,中国华侨大学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联合举办“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班”,开设“泰华文学”课程,首次把“泰华文学”搬上泰国大学讲坛。这是泰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第一支颇有潜力的本土研究队伍,令人瞩目。2010年《大众文艺》第2、10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班同学写作的专版,发表文章10篇。第3期发布第三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班与泰华作协座谈会,第4期黎毅《海外华文的火苗-作协与准硕士生开座谈会琐事记》,概述了50多人会谈的经过,详细描述了黎毅与其中一位同学的写作交流与讨论的过程。第31、32期发表中国现当代硕士生泰国学生郑燕燕论文《比较中国冰心与泰国梦莉-表达爱的不同方式及其原因》。第43期转发《泰华文学》文章,方明的《何谓本土何谓外来》。本土和外来的讨论,涉及作家、研究者的身份认同,问题比较敏感。讨论缘起于200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崇圣大学第四期硕士班的同学访问泰华作协,想要取得一些作协的数据,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在访问座谈的过程中,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提出了:何谓本土文艺?何谓外来文艺?要怎样厘清才能不纰谬?由于泰华文坛本身也存在本土写作者与外来移居写作者共处的格局,这一问题引发作协作家的热烈响应。
  
  “与新马华文文学相比,泰华文坛的文学论争既不剧烈,也不持久,且没提出鲜明的“爱国主义”口号。泰华新文学的本土化从一开始就以作品为客观依据,并以泰国文学的本土化为背景。”〔8〕82“泰华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继承和重建,它的继承是立足于泰国的继承,并在现实的基础上重建。泰华文学要在泰国的土地上植根,就必须承认现实。承认泰华文学是泰国文学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文学的支流。”〔9〕
  
  基于这样的共识,以及历史传统、宗教文化,包括泰国温和的民族性等诸多原因,泰华文坛与泰国华人社会一样,对泰国社会有普遍的认同感。因此,对于本土或外来的区别,泰华作家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凡是在本土生活,无论时间的长短,且其作品反应的是在地的“气味”,都属于本土的作品。泰华作协这样的态度,对非本土研究者来说,无疑消除了他们研究的疑虑,更有助于研究的深入。
  
  在提携后进,培养新生泰华写作力量上,泰华文坛还有更宽广的视野。《大众文艺》2010年第15、41、49、65期,连续刊登Srinakharinwirot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三年级学生习作。2012年第54、61、75、76、77期,刊登新一代留中青年学子的习作,如张思蒙《温暖的假期》、《每个人的选择》,曹淑媛《留学生眼中的仁-<论语十一篇读>叙读后感》,谢天才《我与汉语的不解之缘》等。这些青年学子不少目前还就读于中国的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
  
  第三个“亮点”就是小诗磨坊。除了国内的发展模式,小诗磨坊还在新浪网开了博客,图文并茂介绍小诗磨坊成员的作品和有关小诗评论,为小诗的传播开辟了新空间。到目前为止,泰华小诗磨坊参加了100个圈子,成为70个圈子的资深圈友,这是泰华文学史上以小诗体形式向社会大众进军,向时间和空间进军的新现象,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发展前景。
  
  归纳而言,泰华文坛的新“亮点”既体现写作群体的变化上,也体现在在文学体裁的创新上。中国学者赵朕将散文、微型小说与小诗视为“泰华文学的三次新崛起”。泰华小诗磨坊成员虽以诗驰名,但在“闪小说”创作上,成就也不小。2012年泰华文坛主打“闪小说”。泰华作协为了推动闪小说在泰华稳健发展,及小诗的更进一步繁荣,2012年1月8日在曼谷举行“泰华闪小说、小诗研讨会”。会长梦莉在发言词中谈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小诗和闪小说便较占优势。小诗,闪小说虽是两个不同的文类,但它们也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如:篇幅短小精悍,行文跳跃,灵动。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把这两个文类同时来进行探讨,研究。”〔10〕2011年5月司马攻发表了八篇闪小说,并写了《什么是闪小说》一文,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作者的兴趣。岭南人,杨玲,晶莹等几位首先响应,并得到作协会长梦莉的支持,泰华的闪小说很快的发展起来。短短几个月时间,由泰华作协主办,寄刊于亚洲日报的《泰华文艺》副刊(主编杨玲)已发表三百多篇闪小说。泰华作协会刊《泰华文学》第五十九期力由杨玲、晶莹为主编,为了更系统的介绍泰华闪小说,特辟了个“泰华闪小说专辑”,收二十六位泰华作者九十八篇闪小说。司马攻推出泰华第一本闪小说集《心有灵犀》,“这是海外第一部华文闪小说集,也是海外第一部华文闪小说个人专集,在海外华文闪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意义。”〔11〕泰华作协出版《泰华闪小说集》。泰华闪小说强劲的起步,为泰华文坛带来了活力和生气。
  
  创作的繁荣,还需要理论的及时跟进。研讨会收到的论文有司马攻《我与闪小说》,岭南人《闪说闪小说》,曾心《谈六行以内的小诗创作》,晶莹《闪小说初探》,方明《闪小说的我见》,杨玲《说说泰华闪小说》,莫凡《艺苑相竟,各有千秋》,晓云《我对闪小说的一点认识》。这些论文随后刊登于《大众文艺》2012年第28、29、34、35、36,其他的有关于闪小说的评论还包括,第16期邓尧《从认同角度论泰华闪小说》,第30期香港钟子美《谈闪小说,小说及精神家园》。
  
  在国内文坛积极倡导闪小说的同时,泰华作家积极与闪小说发源地──中国的同好进行交流。《大众文艺》2012年第63期推出中国闪小说学会会长马长山的闪小说专辑,第64期推出冷月潇潇的闪小说专辑。并发布文讯:为推动泰华闪小说进一步繁荣发展,由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主办、留中总会文艺写作学会协办的“闪小说”讲座会,邀请中国著名闪小说家马长山(中国闪小说学会会长)、冷月潇潇(程思良,中国闪小说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讲。并举行新书发布会,介绍泰华作协出版的两本新书:《泰华闪小说集》、《泰华小诗集》。泰华作家协会会长梦莉,留中总会文艺写作学会会长赖锦廷也将出席。2012年7月26日─9月15日,中国闪小说学会组织了泰华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司马攻先生《心有灵犀──闪小说140篇》的网上研讨会,评论文章,由程思良遴选汇编为《智慧的闪光──<心有灵犀>评论选》,于11月由泰华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乃“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华文闪小说评论集,填补了华文闪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块空白。”〔12〕
  
  泰华文坛新“亮点”之所以得以形成,与泰华文坛“文人相重”的和谐交往模式密切相关。泰华作协、留中总会、报纸副刊与小诗磨坊之间,存在着成员的高度重迭。小诗磨坊的11位成员中,岭南人是作协顾问,曾心是泰华作协和留中总会的秘书长,林焕彰是《世界日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杨玲是《新中原报》文艺副刊《大众文艺》的编辑,也是作协副秘书,晓云任作协副秘书,博夫、晶莹是理事。(根据2012年2月19日,泰华作协第16届理事会理事改选的结果。)在用稿方面,《大众文艺》、作协文学期刊《泰华文学》与留中总会文艺写作学会出版的书籍之间,相互采用或转发对方与自己活动主题相关的作品或评论文章。此外,各文艺组织及其成员,在国际国内文艺活动的举办上,通力合作,才有泰华文坛现在的局面。
  
  
  结语
  
  80年代至90年代初,曾是泰华报纸副刊,也是泰华文学的黄金时代。“在这段黄金时期中,老、中、青文艺作者,组成一支百余人的写作队伍,在‘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的领导下展开数次小说、散文、诗歌比赛,在平常的日子里,泰华文艺作者们,也在有利的环境下,热烈地写作,口号是:‘走出湄南河’,许多优秀的作品除了充满泰华各报文艺副刊外,还不断地在中、星、马……各地的文艺刊物上发表,开始实现‘走出湄南河,奔向世界’的第一步”。〔13〕483已经走出湄南河的泰华文学,如今既要调整并顺应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泰国华人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变迁,也要从文学内部寻找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体。在新移民的涌入,新投资热的出现,华文教育的兴盛与华文媒体“复活”的前景之下,顺利渡过泰华作家与读者新老交接的阵痛期,寻找新的崛起的契机。
  
  只有跨越泰华文学的历史断裂带,将泰华文坛新的“亮点”转化为艺术创作新的高度,泰华的写作前景,才可能如泰华资深作家陈博文所言:“非常欣喜看到在本土出生,和来自中国的青年文化人加入泰华文坛,为泰华文坛增添新生代的写作人才以见证泰华文坛未来将更活跃,也看到泰华文坛的前途。”〔14〕
  
  
  
  〔参考文献〕:
  
  〔1〕赵健.林宏.泰国华文传媒有待整合发展〔EB/OL〕中国新闻网,2001-9-17.http://www,fem.chinanews.com.cn/2001-09-17/2/178.html
  
  〔2〕庄国土.近30年来东亚华人社团的新变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3〕新加坡.李龙.“亚细安华文文艺营”的软实力效应〔N〕.曼谷:新中原报.大众文艺.2010(64).
  
  〔4〕凌鼎年.艺苑情韵-记泰国“小诗磨坊”聚会处〔N〕.曼谷:新中原报.大众文艺.2012年(70).
  
  〔5〕符征.泰华文艺的传统精神.《待垦的土地》〔N〕.曼谷:《世界日报》报社,民国七十六年.
  
  〔6〕泰国.司马攻.寄生草.四周年纪念文艺专版〔N〕.曼谷:《亚洲日报》,1997-8-6.
  
  〔7〕泰国.曾心.泰华文学的交接期〔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1):37.
  
  〔8〕庄钟庆.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9〕泰国.司马攻.桴鼓相应,将伯助予.八十年代泰华文学专辑序.〔N〕.曼谷:《新中原报》,1991-3-22.
  
  〔10〕泰国.梦莉.为推动泰华文学繁荣发展文坛多姿多彩.“泰华闪小说、小诗研讨会”致辞.曼谷:《泰华文学.〔EB/OLhttp://www.thaisinoliterature.com/index.php
  
  〔11〕〔12〕程思良.五湖四海齐闪耀─2012年闪小说发展概览.天涯小区.〔EB/OL〕
http://bbs.tianya.cn/post-942-2829-1.shtml
  
  〔13〕泰国.曾心.泰国华文报纸的文艺副刊.〔J〕《香港文学》1992(6).转引自周南京.华人华侨百科全书(文学艺术卷)〔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14〕泰国.方明.何谓本土何谓外来〔N〕.曼谷:新中原报.大众文艺,2010(43).
  
  TailandChinesewriter'spublicAssociationwithTailandChineseliterarynew"brightspot"-toNewChineseDailyNewsliterarysupplement"publicart"innearlythreeyears(2010-1012)publishedcasesamplesforanalysis
  
  CHENQing-fei
  
  LieratureCollegeofJinanUniversity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362021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ailandChineseliteraturesince1990sinalow,Facingtheseriousfaultofthewritersandthereaders.TailandChineseliterarysocietiesandthepowerfulguardianwriterliterarytradition,Throughthetraditionalwayofliteratigatheredimproveartisticskills,ToexploreTailandChinesenewstyleofliterature.AndwithTailandChinesewriterassociationasthecore,WidelytoparticipateintheactivitiesoftheinternationalliteratureinChineselanguage,Theriseoflookingfornewopportunities.
  
  Keywords:TailandChineseliterarypublicassociationnewbrightspot
  
  
  (刊《泰华文学》75期)
顶:57 踩:68
阅读感觉评分:
当前平均分:83.12 (261次打分)
【已经有219人表态】
41票
经典
25票
精品
32票
佳作
35票
25票
还好
25票
一般
36票
很一般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